十八日 合心就能合力

9.18《農八月‧初四》

【靜思小語】心能合,愛的能量就會不斷聚合;「心連」比任何形式的聯合都重要。

感恩學界看見慈濟

慈善志業何日生副執行長、文史處賴睿伶主任報告於哈佛大學自然歷史博物館地理學講堂舉行第九屆共善學思會─證嚴上人思想與實踐研討會,會中有來自美國、英國、紐西蘭、中國大陸、澳門、印尼、馬來西亞、臺灣等國家地區三十多位學者參與,共發表十二篇論文。

上人表示自己的想法一向很簡單,竟然還能在國際知名學府,由學者談論自己的精神理念,透過網路聽著,起初覺得好像講的是別人,因為自己毫無準備,不過既有這麼多學者關心,而且很認真地肯定自己,讓自己也認真起來了。

會中提及全球慈濟人做慈濟事,都是秉持證嚴法師的思想;慈濟人認為自己是受證嚴法師領導。上人說:「若說思想與領導,其實我沒有什麼特別的思想,也沒有什麼領導方式,一切都是因緣所成就;我總是說因緣不可思議,許許多多的因緣都是很自然地會合,沒有特別去求,我向來與人無爭、與事無爭、與世無爭。」

「很感恩學界人士看見慈濟、認識慈濟,也感恩何日生居士用心安排;得到這麼多學者來肯定,我也安心了。做人不求其他,只要做得心安理得,我們過去所做的已經受到肯定,所以心就安了,但是覺得責任更重,因為慈濟是人間社會所需要的一個團體,所以很期待慈濟菩薩們要更用心、更承擔,才能讓慈濟永恆在人間,而且對世間真正有貢獻,慧命永續在人間。」

有人交棒有人接力

下午聆聽志業體主管同仁分享後,上人開示,每天做慈濟事,忙忙碌碌,一天天過去,都不覺得有何特殊;但是假如當時沒有起一念心創立慈濟,接下來就無法把時間過得如此扎實。現在國際肯定慈濟,不是只肯定一個人,而是累積了五十多年,許多人出自真誠的愛心,發揮力量所做的一切。

「慈濟救助的對象不分宗教,也是回報早年很多不同宗教的人支持我做慈濟,幫助我鞏固慈濟志業。現在回頭看,路應該已經走得很遠了,但是走路的人還要不斷地接引;就如大隊接力,接到棒子的選手盡力跑,最終都需要交棒,要有人不停地接,不斷往前跑。」

上人說,在哈佛大學舉辦的全球共善學思會,得到學界人士的贊同、肯定,不是對於一個人,這一個人只是代名詞,這個代名詞有五十多年豐富龐大的資料;何況此時,每天在同一時間,有許多國家的慈濟志工,不同種族、語系,同時做著慈濟事,所以說因緣不可思議。

「慈濟人無私,付出無所求。從起步時每天存五毛錢,那樣輕微的一小點開始,所做的事情都是非常珍貴;從那個時代,點點滴滴的捐款、克難中救人,如今回過頭看,滴滴的水都在發光、發亮。現在慈濟面對國際,有很多事等待著我們去做,然而人生有限,需要人人有心,而且長時間接連不斷,朝同一個方向努力。」

幾十年前,關心上人身體的陳燦暉教授,曾經在與聖嚴法師談話時提到,上人的身體如此孱弱,不知慈濟志業能延續多久?聖嚴法師回答,只要有五十個人有證嚴法師的精神理念,就可以延續。上人引述此語,表示現在慈濟在國際間所做的事,不只是五十人能承擔,需要全球有慈濟人的地方,就要有「證嚴」的精神思想力量落地生根;而慈濟是從臺灣開始,臺灣的「根」要照顧好。

「我天天走出會客室,站在廊道的樹下看著矮牆內外的二棵大樹,根伸得很廣,也向下扎得很穩。樹根要健壯,就要往下伸得深、還要拓得廣,才能支撐起樹幹和枝葉;雖然天天有落葉,也是天天有新芽。我期盼慈濟要如千年大樹,根要不斷拓展,人也要一代一代不斷傳承。所以我不用擔心,只要人人有心,有正確的思想理念,很堅定,用身命去傳承,身心一致,慈濟精神就會不斷傳下去。」

上人期待運用此時科技發達、傳訊便利,統合思想,把人人的思想連貫起來,淨化人心,也就是回歸人人本具的佛性。人人的佛性會合起來,自然會發揮「覺有情」,也就是菩薩情。成佛之前,一定要行菩薩道,不經過菩薩道就無法覺悟。

上人指出法譬如水,可以淨化一切、滋潤一切;人體若沒有水也無法存活,地球上的動植物大多需要水才能生長。天地之間,處處蘊藏生機,靜下心來觀察、深思,就能體會;要修菩薩行,不要起煩惱心,否則徒然浪費時間。要維持沒有煩惱的心境,心靈很清淨、很平靜,凡事都有道理可說,有道理就可以感動人,所說的每句話都讓人受用。

夏威夷茂宜島大火過後,慈濟完成四場發放。上人說,除了美國夏威夷,還有中國大陸的水災,慈濟人仍在援助受災人;另有摩洛哥大地震、利比亞大水災,國際間許多國家發生災難,慈濟人都設法要為受災者付出。長年以來,慈濟與不同宗教組織合作,在國際間做慈善救助工作,彼此配合得很好,很感恩也很歡喜;宗教之間不分你我,合力為人間付出,「心連」比任何形式的聯合都重要,因為心能合,愛的能量就會不斷聚合。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