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至三十日 化苦為甘甜

9.29~30《農八月‧十五至十六》

【靜思小語】突破困難的同時也提升了智慧、累積了經驗;所以不說苦,只說福。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有聲書,由慈濟人文志業廣播內容創作中心提供,更多精彩的廣播節目,歡迎到「大愛網路電台」收聽。

談永續,方向分毫不偏離

九月二十九日,慈善志業顏博文執行長、王運敬主任、宗教處黃靜蘊師姊報告九月十五至十八日,前往印尼參加四合一幹部精進研習暨三十周年慶會務關懷行。

上人開示,能夠顧念源頭、有感恩心,而非自大自滿,這樣的心態才會讓人看見未來的人間希望。「我一直有一個印象,黃奕聰老伯伯親自來花蓮拜訪,光是很簡單的一個字『愛』,用愛消弭仇恨,這麼簡單的話,他真正融會貫通,就開始做了。」

「因為他是印尼企業家的前輩,他發一念心,呼籲起來,當地的企業家都響應了。而且整治紅溪河,他不是用喊的,而是以身作則,真的拿起鏟子投入,所以很令人感動,企業家的支持,也讓政府下決心整頓。」

上人說,從印華衝突後舉辦大型發放,到雅加達大水之後「五管齊下」整治紅溪河,有許多華裔企業家投入慈濟,以他們的力量推行志業快速發展,也在社會上發揮善的影響力,印尼整體民生經濟從金融危機後回穩並逐漸提升,這群華裔企業家對社會的貢獻功不可沒。

「最重要的是他們合和互協,不只是心合,力量也能合,所以合心、和氣、互愛、協力四合一,四大志業很快就樹立起來;就像一棟房子四個主要的柱子同時立起來,很牢固的屋頂蓋上去,建設得又快又穩固。」

「只要方向對,這股力量推得快,怕的是方向若有一點點偏移,將來差之千里。目前為止方向還是對的,比較擔心未來能否永續。他們凡事尊重師父,詢問本會,慈濟精神牢固,方向就會掌握得很準確;只要他們傳承下去,第二代、第三代的未來,都有很穩固的心靈領導方向。」

上人表示,看到全球慈濟會務蓬勃發展,覺得很欣慰,但有同樣的擔心,期待各地慈濟人把握因緣,本會宗教處更要加強精神理念的吸收,讓法脈更鞏固,當天下有緣、對機的人接起因緣,未來慈濟志業就還能繼續為人間付出;只要把人心方向帶得正確,所做都是利益人群。

「印尼慈濟志業可以做得這麼好,是因為他們的機緣,應該說是有福緣,從印華衝突、整治紅溪河開始,那段時間,底層居民過得很苦,而且社會動盪不安,此時有這一群企業家站出來了,真誠用愛、用尊重的態度付出,接受幫助的居民也懂得感恩。要教育受助者感恩,必須從自己做起,不要以為自己是付出的人就覺得驕傲;若沒有貧窮苦難人,自己也沒有行善付出的機會。沒有因緣,即使很有愛心,很想做好事,但是不對機,沒有得到對的因緣與機會,用愛去付出也會做錯方向。」

上人指出,方向把握正確,人人的心能合,人與人之間時常感恩、讚歎,相處和睦,就有和氣;天氣、地氣、人氣都能和,大家共同在對的時機,發揮力量去做利益人間的好事,就能順利推展,而且做得很好。

拜現在科技發達之賜,全球慈濟人都能突破空間與時差聞法。上人欣言,「經者,道也;道者,路也」,只要聞法入心,路就不會走偏,而且法存在內心,就能發自內心發揮愛,讓慈濟種子長成大樹,再產生無數種子、培育無數菩提苗。

「有些國家的慈濟人有心,但是凝聚力還不夠;大家肯發心,但是要合起來做事,好像還差那麼一點。關鍵就是要把心打開,心寬念純,才能夠用法去度別人,講的話讓人心服口服,願意一起身體力行,才有力量鋪展慈濟道路,路才能不斷往前延伸,志業才有辦法永續發展。」上人期勉大家認真用心,協助各地慈濟人凝聚精神力量;法脈宗門要永續,精神能量要傳承。

珍惜法親,用感恩來表達

九月三十日,與花蓮慈濟醫院林欣榮院長、趙政岷師兄、趙政輝師兄等人談話時,上人感恩很有福,慈濟聚合這麼多好人在一起,相互扶持與勉勵;人人都是出於無私大愛,要為世間、為人類而付出,慈濟世界就是菩薩淨土。

上人提到剛才聽到海外慈濟人分享,他們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讓他們在那裏安心做慈濟事。不過話說回來,要得到他人的支持,自己一定要先做好;若不是他們如規如矩、用愛付出,也不會得到當地人士的肯定,不只是沒有障礙,還時常勉勵,幫助慈濟推動會務,所以大家要真誠做好事。

「要做好事,一定要廣招來眾,我時常對慈濟人說要菩薩招生,人人有志一同,要做事沒有異議,心口一致,發出一致的聲音,聽起來總是很歡喜;大家朝同一個方向,同步行走,走起來會很歡喜。聽起來、看起來都是整齊一致,人間真的可以建設為淨土。」上人說,有些習氣不好、行為不當的人,接觸到慈濟,慈濟人用愛感化他們,用好的典範影響他們,真能讓他們轉變。所以只要身體力行、真誠付出,就會有淨化人心、祥和社會的力量。

「所以要很珍惜共同做慈濟的法親,這分珍惜要用感恩來表達;慈濟人經常把『感恩』掛在口頭上,不分宗教都是誠懇感恩,讓人聽了很順耳,也願意學慈濟人雙手合十,彎腰鞠躬道感恩。這樣的人際互動看起來很美,而且大家的舉動很合齊,這就是人間最好的生態。慈濟世界就在這麼美好的生態裏,我們還要更精進、更虔誠。」

敬重儒家,關心孔子後代

蘇州慈濟門診部陳明宏院長、陳美慧副院長報告社區關懷落實在地化,包括提供義診服務、醫療照護、健康促進以及環保行動等項目;阜寧醫療關懷專案計畫,除了前往低保家庭訪視往診,也在孔蕩大愛村舉辦義診活動。

上人說及,自古以來,蘇州、杭州就以美景著稱,很感恩古樸優美的古鎮有慈濟緣。尼泊爾是佛陀的故鄉,孔蕩村是孔子後代的居住地,因為感念佛恩,所以很關心、很想要幫助尼泊爾苦難居民,想要讓佛陀正法回傳尼泊爾;因為尊崇孔夫子以及儒家精神,所以自從有因緣援助孔蕩村的孔子後人,就很關心他們的生活。很感恩大陸慈濟人以及蘇州園區的志業體主管同仁,與師父有緣,願意接受師父所說的話而真誠付出,持續關懷、協助,並與孔蕩村居民建立情誼。

陳院長二十九年前因工作緣故前往中國大陸,而後任職於慈濟志業體。上人說,在這將近三十年當中,蘇州園區從無到有,從一片空曠土地變成現在建設完成的環境。「莫忘那一人」,要追溯因緣,莫忘最初在中國大陸耕耘志業的慈濟人,若沒有第一個播種人,就沒有後續的飽滿稻穗可以收穫。現在大家承擔當地志業,感恩前人開拓道路,也要做好傳承與帶動,尤其醫療義診以及慈善落實都很重要。

閩南語俗話說「吃苦就是吃補」,在困難的環境中可以磨練意志、提升韌力,且「經一事、長一智」,設法突破困難的同時也在提升智慧、累積經驗。上人鼓勵道,只要甘願付出,苦也能化為甘甜,「辛苦」終將成為「幸福」。全球慈濟人在各地推行志業,都會遇到各種困難,但是大家不說苦,都說福,很甘願、很盡心力去為眾生付出,菩薩道就是這樣鋪出來的,造福的同時也在積福。

看見孔子後人在孔蕩大愛村的孔氏宗祠舉行祭孔典禮,呈獻佾舞,孩子們穿著古服行古禮,讓人看了覺得很歡喜,能將祭典流傳下去;而且在慈濟人長久的互動與帶動下,祭典祭品採用素食,此舉實為不易。

上人肯定言,行事遵循佛陀的佛法,以及孔夫子的儒家教育,就是報恩。風雨災情過後,慈濟建村讓居民有安身之處,也在村中建設孔廟,讓他們有精神依止之處,身心都安穩了,就能保持優良傳統精神。「你們要有使命感,不要讓村民忘記慈濟。因為我們很用心把孔子的精神留下來,不是要求他們如何回報,而是要知道前因後果─這個村是佛教慈濟從臺灣而來關心、幫助,留長情、擴大愛,慈濟尊重孔子的精神,也希望當地流傳慈濟的佛法精神。」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礙於篇幅,還有更多重要開示無法刊登……

九月六日─與高雄岡山園區慈濟人談何謂「志工」精神
九月十九日─返回精舍協助製作中秋月餅的團隊分享
九月二十四日─「傳承靜思法脈,弘揚慈濟宗門」志業體主管同仁精進共修恢復實體課程,精舍圓緣

※完整的每日行記以及師徒間感人對談,請關注靜思人文叢書處每季出版新書

→前往靜思網路書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