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線上舞出慢板交響樂—岡山園區環保教育站

岡山園區 環保教育站
  • 人生苦短,像我們這樣的年紀就是要多做事,否則就沒得做了。

  • 身體衰老、動作也慢,手腳並用還是可以做。

  • 來環保站當志工,不會胡思亂想,又有人聊天,彼此照應。

在慈濟岡山志業園區環保教育站旁的芒果樹下,搭了一間鐵皮屋,從遠遠的地方就聽得到敲敲打打的聲音;一群平均年齡八十歲的環保志工,不疾不徐地來回走動,雖然身體衰老了、動作慢了,但是用手用腳,還是可以把粗硬的紅銅線從電線中精細分解出來。

七個人在一條工作線上,彷彿慢版的交響樂,雙手加雙腳像在電線上跳舞,又削又切又割又敲;全身心投入,只有簡單的念頭,就是把回收物賣得好價錢,護持大愛電視製播好節目。

這群阿嬤級、阿公級的神力超人,可說是分解電器和電線的達人;最年輕七十一歲、最年長八十五歲,「電線沒力氣拉怎麼辦,還是要做下去啊!」

平均年齡八十歲的志工們精細分解從各家各戶棄置回收的電線和電器,按材質回收,也讓其中的金屬能再次被利用;這正是環保工作之辛苦所在,耐煩耐勞,純手工作業。

接力分解,力求零廢棄

八十一歲的杜玉珠,負責二手衣的收置與整理,也為每一天的分類回收做善後,事務繁雜,卻一點都難不倒她;聽她述說著七位環保志工的事蹟,同時也看顧著他們,話語的柔暖,令人感到好溫暖。

四年多前,岡山區柳橋及後紅環保站全部回歸到岡山園區環保教育站,杜玉珠將柳橋移過來的貨櫃屋,存放二手衣;後來有鄰近工廠將廢棄不要的電線回收給慈濟,環保志工就在屋旁展開分解廢電線、電器的日子。

白鐵、紅銅、青銅、塑膠……有些是回收廠商不收,有些則是要經過分解出來後才能收購再運用;七位志工將之仔細分類,盡可能做到零廢棄,不污染大地。

中等身材、八十三歲的余蔡秀,雙腳穿上自製的塑膠袋馬靴,身著回收的二手衣,全副武裝以防止油污沾黏;接著雙手套上三層手套─第一、第二層塑膠,第三層是棉布。她坐在小椅凳上,腳前擺著一盆碎沙石子,將沾滿濃濃黑厚油污的長硬電線,放在盆中來回磨擦去污;不一會兒,棉布手套已蒙上厚厚油污。

令余蔡秀最感到滿足的,是夫家家族的人幾乎都在慈濟做志工;先生余益雄是大家口中的「大師兄」,多年來夫妻一起做環保,而且每天是從早上做到下午。

去污後的電線,由八十一歲的余邦紹接手,先切成小段,再與余蔡秀合力將絕緣皮拉出;七十一歲的陳美玉,接著做更細部的削除,交到七十六歲的朱陳秀鸞、八十四歲的黃謝敏手中進行最後的步驟,終於抽出銅線,大家呵護如寶。

陳美玉算是這群阿公阿嬤中最年輕的,總是靜靜地做好手中的工作;在感染新冠肺炎康復後,即使留有咳嗽的後遺症,一咳背部就會痛,還是喜歡來環保站做事,不願在家無聊。

余邦紹切割完電線,再回到小板凳上繼續分類電器;他與太太羅家蓁每天都來環保站報到,一拿起工具做事,總會忘記抬頭;講話緩緩軟軟慢慢的他,沒聊幾句話,又埋首在工作中了。

七十五歲的羅家蓁,二○○三年開始做環保,拿著榔頭在回收物上敲敲打打,落槌的地方是有十餘年樹齡的龍眼樹幹,從平坦到如今已凹陷,不難想像施力的辛苦;她常常腰痠背痛,貼著藥膏繼續做,因為待分解的器物源源湧入,「我們的雙手不曾停歇,不加緊做,真的會來不及,所以幾乎天天早出晚歸。」

今年元月,羅家蓁開始接受癌症治療,態度樂觀也堅強,覺得生死由命,挺身面對就是了;化療期間,體力尚未恢復且抵抗力弱,環保站的分解任務雖然暫停,但鄰居送過來的回收物很多,她仍在家裏做分類。住院期間,她很掛念回收工作,孝順的兒子接手繼續做,沒有間斷。

如今她又回到環保站,專心分解電扇。她說:「要做上人的好弟子,能做多少事,就盡力去做,即使生病,做環保也不能斷,不僅是護持大愛電視臺,更是愛地球。」

余蔡秀(左上起)、陳美玉、羅家蓁、黃謝敏、杜玉珠、毛陳秀、陳蔡月英,為能給後代守護美好環境而幸福微笑。

專注做事,不沉溺悲傷

陳蔡月英雖然已是八十五歲的高齡,但拿起電鑽熟練俐落,分類器物看來一派輕鬆。兩年前,小兒子癌症過世,她輕聲道出不捨的無奈;每天出門當志工,也是不讓思緒陷在思念裏。

一星期前,先生陳文雄被診斷出帕金森氏症;看不出陳蔡月英的情緒,邊受訪邊做回收。杜玉珠不停提醒她早點回家陪先生,她依舊繼續分類手邊物品。彷彿唯有投入回收,才能收起對生命消逝的悲傷。

八十三歲的毛陳秀,圓圓的身軀坐在小塑膠椅上,用榔頭敲打白鐵框,將嵌在裏面的一綑細銅線完好地拆卸下來;她的話不多,總是低頭敲打,看到黃澄澄的細線裸露時,那種滿足愉悅的神情,好像小孩子看到喜歡吃的糖果,笑得好開心。

二○○三年開始承擔醫療志工,輪流去花蓮、大林慈濟醫院;先生往生後,毛陳秀穿上他穿過的志工背心,她說,要把先生未做完的那一份一起完成。新冠肺炎疫情後,加上年齡漸長,她不再跨縣市當醫療志工,每天搭早上八點零五分的公車,前往岡山園區,固定搭下午四點公車回家;在羅家蓁養病期間,她也承擔起分解區開門關門的工作。

獨居的毛陳秀並不孤單,兩個兒子多次接她去同住,最後還是回來岡山的家;「平時自己一個人吃得很簡單,也不喜歡太清閒;人生苦短,像我們這樣的年紀,不知道哪天會走,就是要多做事,而且要趕快做,否則就沒得做了。」

毛陳秀說,嫁到夫家,身為長媳,要負責很多的事情;先生有兩個弟弟、六個妹妹,直到他們也成家立業,她有了自己的時間,就出來當志工。分享這些往事時,她的笑容一直掛在嘴角上。

珍視物命,破衣變抹布

志工孫湘涵每次來做環保時,總會繞過來看看這群老可愛,她說真的被他們單純的心念及行動感動,年紀這麼大了,卻一整天窩在這裏,甚至連中午也不休息,到下午四點多才各自回家。

不光是對銅線斤斤計較,連二手衣服更是利用再利用,將可穿的衣服精挑細選,打包儲存備用,有些衣物不堪再用,杜玉珠依舊視如寶貝,交給會裁縫的黃謝敏裁剪成布片,提供給有需要的工廠。他們就是將物命用到極致,一心減少垃圾量,降低地球的負擔。

八十四歲的黃謝敏不只擅長裁剪布品,也會剝除電線,拿著美工刀的雙手俐落割著;她說平常一個人在家,不如來環保站當志工,腦袋不會胡思亂想,又有人可以聊天,彼此照應著。

在環保站看頭看尾的杜玉珠,每天忙得精神奕奕;她笑笑地說,若有空檔坐著,雙手也沒有做事,就會開始打瞌睡了。她在家門口做回收,也承擔精進組二十餘年,法親助念公祭幾乎不缺席。問她怎麼有那麼多用不完的精力,她說,心中有上人的法,就有支撐她面對一切人事物的力量。

看著可愛的老志工們,慢條斯理地穿梭在芒果樹下的小小空間裏,做著吃重的工作,卻沒有打退堂鼓;在他們戴著口罩的雙眸上,瞧見篤定的幸福與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