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至十五日 結好緣,斷煩惱

9.13~15《農七月‧二十九至農八月‧初一》

【靜思小語】先利人再利己,若沒有結好人緣,煩惱永遠都不會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有聲書,由慈濟人文志業廣播內容創作中心提供,更多精彩的廣播節目,歡迎到「大愛網路電台」收聽。

合與和,慈濟教育更扎實

九月十三日,聆聽慈濟科技大學與慈濟大學分享校務近況,上人說,原本在東部要招生就不容易,最初是期待讓東部的孩子多一個升學的選項,以及職業訓練的機會;也是因為當時東部欠缺教育資源,所以早期除了為慈院培養醫療人才,再者是以帶動東部的教育發展為最主要的目標,如今慈濟教育已經擴及國際。

「相信大家都有向心力,向著有希望的教育聚集。目前應該是要求自己很扎實地優化,有優良的品質,能讓大家對慈濟教育有信心,也許想要考進來還擔心進不來,這才是真正達到了被肯定、被信任。」

「我們是為天下育英才,師資要很優良;老師是學生的典範,學校是家長的希望,我們要有心,有志一同,何況將來要合為一個整體的大學,規模更大,功能更健全,大家要有這一分信心。」

上人指出,二校合併,人員必定要合、要和,由內而外都合和互協,大家盡心力而付出。「剛開始我們立校、創校就是朝這個方向,所以說來我們要用很認真的平常心,朝真方向、正方向的道路走。我們沒有變,而是更扎實,說變就是變大;合,更是增加力量,將教育的希望擴及國際間。」

真與誠,慈濟醫療守護愛

九月十四日醫療董事會,上人感恩座中董事對慈濟志業的關心與愛護,並談到醫療與生命緊密相關,人命關天,要很細心且很真誠,用愛投入,做到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不只有醫療,慈濟在做的每一件事都很真誠、很認真,而且人人潔身自愛,每一位院長、主管都如規如矩,守護著志業的精神。期待這分優良的精神與傳統,要永恆保護、永久延續。」

「至於國際,我也很感恩能得到這麼多人不斷地愛護與指教,想到過去,『五毛錢』的力量那麼微小,五十多年後,我們可以在臺灣有這麼多所慈濟醫院,在各地用醫療的力量守護著臺灣民眾。」上人感恩多位師兄師姊以自身專才協助醫療志業,更多的是認定醫療志業需要,就大力護持的慈濟人。

「感恩各位董事,無論是來到現場,或是像閻雲醫師在美國半夜二點透過連線與會,大家都是百忙中抽出時間來參與,也給了醫療志業很好的指導與建議,非常感恩。主管同仁們持續用心、用愛真誠付出,就是對董事們最好的回饋。」

守戒法,入佛門永不後悔

九月十五日,十一位新戒子告假前往戒場,上人開示:「戒場又名懺悔場。為何要懺悔?人人在累生累世以來,累積了很多習氣,也造了不少業,直到發心立願出家,從此開始自我淨化。你們已經穩定了道心,也決心要去受戒,就是表示從出家入佛門,自我肯定方向正確,永不後悔。」

「受戒,要有守戒的決心;出家如初,力行菩薩道,目的是學佛而成佛。學佛是我們的初念,過程是我們修行的時間。去受戒以後,就是永遠不後悔。入佛門,要守戒法,要了解什麼叫做法?怎麼樣會犯戒?守法就不能犯法,大家要有這項決心。」

上人指出,戒場有從十方集合過來的修行者,各人有各自修行道場的理念。靜思道場既是出世,還要再入世度眾生,先利人再利己,因為修行絕對不是一生就修得成,只能在這段生命時間「結好人緣」,同時斷盡煩惱;若沒有結好人緣,煩惱永遠都不會斷。

生生世世以來,與眾生有緣,有的是福緣,有的是惡緣;有福緣者相見歡喜,若惡緣相見,無明心起,無明會愈來愈多。「我們體認這個道理,就要先學會忍,忍下別人給我們的逆緣,一句話說:『隨緣消舊業,莫再造新殃。』遇到過去所結的惡緣、逆緣,我們要把心顧好,轉惡為善。」

「受戒以後,就是正式的出家人。我們有慈濟的宗旨法門,我們對自己是出世,但是對人間要入世。」提起日前精舍師父與清修士分別前往美國參加世界宗教議會以及「證嚴上人思想與實踐」研討會,於會中談起了慈濟,上人表示,「清修士對大家說我們的修行的宗旨以後,大家對慈濟立宗、對慈濟的宗旨,也很有好感,所以這是我們對社會人間的影響。」

上人指出,靜思法脈的修行道場在靜思精舍,靜思家風就是「自力耕生」。「我們與世無爭,不過慈濟宗門開向人間,關懷世間事。你們要記得『為佛教,為眾生』是我們永遠的方向;靜思法脈勤行道,慈濟宗門人間路,靜思法脈是為佛教而傳法脈,慈濟是為眾生而真誠付出,這是一個入世的宗門。現在的人教育程度很高,對於世間事知道很多,入我們的法門,要轉知識成智慧,守好自己、利益群生。」

靜思語,啟發教育的巧思

與全臺教聯會老師談話,上人回憶二、三十年前,寒暑假的教師營隊很密集,資深的慈濟教聯會老師帶動各級學校的老師們,交流教學方法,並分享靜思語教學如何啟發孩子的心,改變孩子的行為,很多老師因此加入教聯會,更進一步培訓、受證慈濟委員或慈誠。

上人說,當時雖然這麼多老師加入教聯會,但是要讓靜思語進入校園也不容易,不過很多老師有自己的方法,不只用靜思語教學讓調皮孩子轉心念,連老師自身也受益,改變了言語態度,與孩子建立很親和的情誼。

「期待老師們,即使已經退休,要更活躍起來,不只帶動學校,要走出校門,走入社會帶動。以前我們只在一個範圍,是在校門裏面的教育,那時候大家很辛苦,或許被批評、被排斥,但篤定了方向,勇敢地面對。要知道靜思語影響國際,國際間的慈濟人做活動,都分享靜思語。有一個莫三比克孩子得到翻譯版的《靜思語》,他很珍惜地抱著,說要抱一座學校回家,因為路上有灰塵,怕書被弄髒,所以包在衣服裏面走。」

上人提及慈濟目前在莫國中部有希望工程,他們用圖畫、壁畫的方式展現靜思語,不只教育孩子,村民也能受益。「慈濟的慈善援助做到哪裏,教育也跟著到那裏去,靜思語教學就推送到那裏。不一定在學校,隨時隨地都能與居民分享。人人都可以走入社會,弘揚靜思語。」

上人說,要「弘法利生」,靜思語是最好的法,因為靜思語應時應世,簡單扼要,只要有心取用,幾句簡單的話,可以讓人無限發揮。「靜思語只是啟發出了好老師的教思─教育的思想,老師要思考如何做教育。短短的話,啟發你們的思考,能夠用比較活潑的方法,套用自己習慣的方式做教學。」

上人提到除了臺灣慈濟學校有靜思語教學,海外如泰國、印尼等國也有慈濟學校,還有許多國家設有慈濟人文學校,都在運用靜思語教學;不只是幼教,連居民也接受慈濟人的教育,受用靜思語。請大家切莫身懷寶珠而不自知,要用心探索、善加運用。

「看到慈濟人,我很感恩,凡是在我的視線內,每一位都打扮整理得乾淨俐落,展現自然的氣質美,一看服裝儀容就知道其人格與氣質;女眾有氣質,男眾有品格,這就是慈濟的教育形象。」上人期勉老師們珍惜身在慈濟之福,莫忘「靜思法脈勤行道,慈濟宗門人間路」,追本溯源,篤定方向,精進不輟。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