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日 修行修心

9.25《農八月‧十一》

【靜思小語】修行就是修心,方向要篤定,心隨遇而安。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有聲書,由慈濟人文志業廣播內容創作中心提供,更多精彩的廣播節目,歡迎到「大愛網路電台」收聽。

守好善,遠離惡

聆聽志業體主管同仁溫馨分享、個案報告後,上人開示,從大家述說的苦難人生故事中,也可以聽到人間互助的真誠大愛;不論案家有多髒亂,慈濟人親手扶持、擁抱他們,幫他們清洗、打掃居家環境,這就是清淨無染的大愛力量,是慈濟人將近六十年來,不斷在做的事。

上人說,每天的日升日落、地球的四季輪替,都依循著虛空中的軌道在運行;宇宙中的每個星球有自轉也有公轉,各有其「道」。而眾生所在的地球是「五趣雜居地」,五趣有地獄、餓鬼、畜生、人、天這五道,要看眾生的善惡與戒行,若沒有好好守戒,稍有不慎就會墮入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等三惡道。

其實,守好善的念頭,就能遠離惡,避免許多擾亂世間的禍端。在慈濟世界裏有許多堅持行善付出的感人實例,都是靠著勞力工作過生活,或是做小生意賺取微薄生活費,積攢點點滴滴的存款,要護持慈濟建醫院、蓋學校、做國際賑災等等。

文史團隊報告的薛杉行、傅秀蕊夫妻,每天辛苦推著爆米香的車子出門,幫人爆米香,或是賣爆米香賺取少許銅板,卻在慈濟籌建花蓮慈院時,帶著一個罐子前來,底部用破報紙、塑膠袋層層包裹,最外面還用布包起來;這個罐子拿在手上很沉重,原來裏面是這對夫婦省吃儉用存下的黃金,要捐出護持慈濟建院。

上人說,當年的時代背景,臺灣經濟正值起飛時期,大部分的家庭都不富裕,不過人們都很努力;靜思精舍的常住自力「耕」生,為了維持常住生活並且做慈濟,做過許多種手工。「當時大家都很辛苦,克難做慈濟。剛才也聽到你們提起高愛(黃高愛師姊),她幫人家打掃、賣水果等,磨手皮賺生活費養家,但她不放棄行善,深夜還去掃華中橋,賺來的錢要護持建院捐病房。」

「她除了捐款,也勸募會員,到處去收善款,年紀大了也不休息。大約十年前,菲律賓遭遇海燕風災,重災區的居民無家可歸,我們從臺灣準備好組合屋建材,海運送到菲律賓災區,許多建材都在三峽園區做前置處理。當時行腳到三峽探視大家,我也看到高愛在那裏,和師兄師姊們一起搬扛重物,我很讚歎她。」

「她盡所能扛起家計,還要做慈濟;只要想做、有心要做,沒有做不到的事,她很甘願做;時時看到她,她都是笑瞇瞇。家庭她顧得好,為了志業,她盡心力付出,現在九十多歲了還在做,我想她的生命是最有價值。」

有擔憂,無煩惱

上人以高愛師姊的人生典範與眾共勉,願力要廣、要大,從發心的那一刻開始,就要一路堅持。「心理有生、住、異、滅四相,而我從年輕時代走入佛法開始,那一念心直到現在都沒有變異,因為篤定了方向,所以心無雜念,會有擔憂但是沒有煩惱。」

「煩惱是無明,擔憂是操心,擔憂氣候變遷、天下無常變異、人心浮動;今天的好朋友,變成明天的仇人、敵人。這就是人們心靈思想的煩惱,為利益而爭,權力愈大,要的利益更大,爭得更厲害,所以人間難能平和。」

「悉達多太子看透了人間,所以名利地位他都不願意擁有,捨棄了一切,靜下心來思考道理。我們也可以好好思考,一張椅子、一張床鋪,對我們而言到底夠不夠用?已經很豪華了,佛陀連一張椅子、床鋪都放棄,只要樹下一片地,一顆大石頭,都是他依止的地方;今天走到哪裏,樹下就是安住之處,他的心隨遇而安。」

「佛陀可以放棄王宮的享受,到了曠野的境界裏,真的是隨遇而安,因為他的心很開闊,以天地為家,隨處都能安然生活,這就是修行,修行一定要修心,直到『無罣礙故,無有恐怖』。」上人談到同文同種的語言溝通都難免產生誤會,何況是需要翻譯的不同語文人士,若再經過有心人搬弄是非、口出惡言,使人感情對立,人心無法安定;現在科技發達,武器製造更為精良、殺傷力更大,一個心念起了一個動作,就會造成難以挽回的大災難。

「人人本具佛性」,可惜累生累世堆積了自己造作的沉重業力,隨著自己的業力、因緣,不斷在煩惱無明中糾纏;幸好其中還有善念、善因緣,把握因緣而投入慈濟。「大家各有雜緣,各有清淨緣。我們會合在清淨的緣,借力使力,共同為天下付出。」

上人說,大家與慈濟有緣,起一念歡喜心而投入,憑著那一念心,哪裏有災難、有人需要幫助,就動員到需要菩薩的地方。「發大心、立大願的慈濟人很多,所以讓師父很放心地在臺灣、在國際間推動想要做的慈濟事,大家都是功德無量!人人真誠付出,功德還是回歸付出的人,分分己獲;最重要的,我們廣結好緣,彼此的人力、物力會合起來,就可以幫助天下苦難。」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