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小巨蛋《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

慈濟五十七年來走在《無量義經》的大道上,
更結合藝術與科技,由兩萬多人次於臺北小巨蛋敬獻十場經藏演繹,
並透過直播,讓全球能看見、聽見、感受到佛法之美。

慈濟五十七年來走在《無量義經》的大道上,更結合藝術與科技,由兩萬多人次於臺北小巨蛋敬獻十場經藏演繹,並透過直播,讓全球能看見、聽見、感受到佛法之美。

本文提供有聲書,歡迎播放聆聽,期待能給您不一樣的感受,用聽的來讀月刊。

本系列由「慈大之聲實習廣播電臺」協助錄製。👉官網連結

感謝慈濟大學劉怡均校長、王秀芳臺長大力支持。

二○一一年八月,《法譬如水潤蒼生‧廣行環保弘人文》經藏演繹於臺北小巨蛋登場;睽違十二年,《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重返小巨蛋,並有大愛電視、網路直播。四天十場演繹,除了融合優人神鼓、唐美雲歌仔戲團等藝文團體,每場「法海區」一千五百一十六人、「大愛之光區」一千人均來自不同地區,超過二萬人次共同成就。

「經藏演繹」是慈濟傳法的重要舞臺展演形式,以音樂、手語、肢體動作及圖騰變換,詮釋佛教經典,這兩年的《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更著重展現慈濟近一甲子的法髓;而參與經藏演繹,進入了佛法的精髓,因此稱為「入經藏」,「法海區」入經藏人員由社區志工邀約親友、會眾、會員等共同參與,於六月起啟動集訓。

八到十月間,入經藏志工們從雙北、基隆、桃園、新竹、宜蘭、花蓮湧向新北市雙和靜思堂,週末、週日一場接著一場彩排或驗收,在搭設有演繹模擬舞臺的四樓寬闊空間中合體、走位,呈現平常各自在社區練習的成果。

正式登場前,各場志工都需經過四次驗收考驗。「眼睛用心看,牢記自己的方向與夥伴,很有自信地抬頭挺胸走到位置,千萬不要低頭四處尋找豆豆圖(地標);其次是耳朵用心聽,唱誦時信心滿滿大聲唱出來,不搶拍也不落拍。」總導演慈濟志工呂慈悅站在六樓制高點觀看,隨時提醒修正細節。

從〈爐香讚〉、〈開經偈〉,接著《無量義經》〈德行品〉、〈說法品〉、〈十功德品〉以及〈六瑞相〉、〈慈濟小行星〉等曲目,在反覆重來、仔細調整下漸入佳境、道氣十足,大家攜手站上小巨蛋、以身說法,完成三小時演繹。

彩排視同正式演出,舞臺上演繹慈濟醫院搶救生命的故事後,年輕志工合為「法船」隊形,在藍衣海浪中前行,眾人齊聲唱誦「大船師運載群生 渡生死河置涅槃岸」。(攝影/陳李少民)

震撼自己也感動觀眾

要在幾個月內學成並符合國際展演的品質,其實壓力是很大的,不僅要牢記《無量義經》經文、學手語、熟拍點,還要邊走邊比、記隊形、跑圖騰,對初次接觸的人是一項考驗;而參與者不僅是慈濟志工,更有許多一般民眾。

「去年底,大兒子品承的懿德爸爸媽媽提起,高雄有經藏演繹。他去看完之後,回來跟我們分享,非常感動!」宋瑞義感恩地說:「知道臺北也要舉辦演繹,我們夫妻跟品承報名參加,家人以及兒子的同學也接著參與。」

「聽師姑說,十多年才有一次大型演繹,機會很難得,加上年輕人難找,希望能透過經藏演繹的故事,讓大家多了解慈濟。」慈大醫學院畢業的宋品承,下班後每週從林口搭車,到新店靜思堂或雙和靜思堂彩排練習,「既然已經答應參加,就是發願的開始。」

今年役畢,在醫學研究機構做實驗研究的弟弟宋彥廷說:「在慈大醫學院時,有課業壓力,並不了解慈濟大學的由來;透過這次演繹,才知道慈濟醫療和教育的源起,演繹中大家一起動作,畫面很震撼!」

新竹蘇筱琳和洪國峰夫妻檔,大學時就參加慈青社,這次一起入經藏,蘇筱琳擔任種子志工,照顧入經藏成員,協助把動作做到位;她談著自己的感動,「幾十年前,建院經費是天文數字,演繹中那一鏟下去,再扛在肩上的時候,雖然手上是空的,可是真的有感受到上人那時候肩上沉重的壓力,也覺得上人怎麼有這麼大的願力!現在也想要幫上人多承擔一點。」

「我送給媽媽的生日禮物,就是和她一起入經藏,因為這是她最期待的。」新北市汐止區二十二歲的周育安說,當時媽媽莊曉琪徵詢她的意願,她考慮很久,因為不知道什麼是經藏演繹,但她願意試試看。

剛開始跟著旁邊的人比畫,漸漸地知道要多練多學,才會記住和進步;能跟萬人同步共演,她認為是特別的體驗,「一輩子要進到小巨蛋表演的機會很少,身處在經藏演繹群中,我們都是一個小角色;把這小角色做好,就是我應盡的責任。」朋友們得知她要在小巨蛋演出,都感覺不可思議,佛教竟有這樣的活動,也想一探究竟。

在雙和靜思堂模擬舞臺,志工用各種方式熟記複雜的地標位置,幫助自己快速跑到定點(圖2),數月苦練出整齊隊形(圖1)。(攝影/蘇峻民)

白髮蒼蒼但初心不移

法海區依個人體能與動作難易度分為A、B、C三個組別,每個組別又分藍衣與難度較高的白衣隊伍。其中「K藍」是法海區最外圍,當初規畫時動作最少,不蹲不跪,讓老菩薩、體力較受限者也能參加。K藍的位置雖然離舞臺最遠,卻離觀眾席最近,於是九月下旬展開K藍大集訓。

在雙和靜思堂,來自各場次的一千多位K藍組入經藏志工,其中不乏八、九十歲白髮蒼蒼的慈濟人。當來到造血幹細胞捐贈與大體捐贈段落,「能捨一切諸難捨,財寶妻子及國城,於法內外無所吝,頭目髓腦悉施人……」比手語的同時,腳要踏步往前走,顧了手會忘了腳,顧了腳就忘了手,總導演呂慈悅考量權衡後,調整為雙手合十,用心在腳下踏步。

「上人鼓勵我們不要說老,我們能走能動,要有信心。」八十六歲的資深志工紀靜暘說,演繹呈現五十七年來的慈濟史實,「因為自己走過四十四年,我感受非常深刻;我們用音樂、肢體、幾段文字帶出慈濟的歷史,以短短幾個月時間來練習,其實不辛苦,但那是上人帶著慈濟人走過的真實路,是多麼不容易。」

臺北大安區九十歲謝羅浟湄與九十二歲的冷鍾玉惠是鄰居,她們相招做慈濟,也相約走入靈山大法會。冷鍾玉惠說:「九二一震災後,我就想,如果不開刀就跟不上大家去賑災,開刀之後一直到現在,我可以好好地走。很感恩雙腳健康,讓我能走慈濟路,要做到不能做為止。」

耳朵重聽,戴助聽器還是聽不到教導手語和走位的聲音,她就是努力學,看左右志工怎麼比,跟著比、跟著走,「很感恩,大安區的志工載我來來去去演練。我要跟上人說,我歡喜參加經藏演繹!」

圖1:在法海區外圍多為年長志工,動作雖簡單但充滿道氣,人人專注練習,所演繹的正是自己走過的故事。(攝影/陳何嬌)

圖2:三個月來在雙和靜思堂排練驗收的演繹內容,十月下旬在臺北小巨蛋莊嚴呈現給全球,共同圓滿此生難得大法會。(攝影/陳李少民)

趕緊入座到菩薩位置

慈濟的歷史足跡,在時靜時動的肢體律動中述說著。八十五歲的汐止慈濟志工楊清富,每次演練幾乎不缺席;雖然有了年紀,「但我可以,我願意。筋骨痠痛是值得的,因為心中湧出無法言語的法喜,現在我的心境就是這樣,希望每個人都珍惜因緣,趕快入座到你的菩薩位置。」

來自關渡八十六歲的李民子也是排練必到,「如果我沒去,空下來的位置,會影響到別人。上年紀了,腦筋退化,雖然比手語還不成問題,但是走位變換圖騰問題比較大。不過還有機會入經藏,是我的福報,要認真盡力。」

一九七二年,慈濟功德會在花蓮市仁愛街成立貧民施醫義診所,時任省立花蓮醫院護理師的鄧淑卿幫忙掛號配藥;今年八十歲的她,哽咽地分享,身在演繹中,看著慈濟真實故事一幕幕呈現,她很感動也很激動,「很慶幸我們跟著上人一步一步走過來。」

兩百多位花蓮志工在當地團練後,再到北部驗收,一站就是整天,雖然疲憊,但鄧淑卿很高興看到年輕人參與其中,「他們真的很不容易,有事業、家業,時間上比較無法配合,但還是排除萬難參加。」她也很感恩經藏演繹的工作團隊,處處用心,才能成就整個活動。

七十七歲的花蓮資深志工林慧美談到,有次彩排,身體真的太累了,竟然萌生退轉之意。「念頭一起,馬上想到上人很重視《無量義經》,而入經藏是最快讓人了解《無量義經》、讓人了解慈濟的方式,就趕快調整心念。」她看到慈濟光復環保站站長王秋豆,將近八十歲,難免動作慢,就靠辨認周圍的人來找自己的定位點,「她讓我很感動,所以我更認真投入。」

雙和靜思堂作為排練主場地,從六月二十五日第一場種子志工集訓開始,到十月十六日拆除舞臺移往臺北小巨蛋搭建,近四個月彩排、驗收與練習,共計一百二十三場,參與入經藏及工作人員共十六萬四千兩百三十六人次。

志工有的年輕力壯,有的繫著護腰護膝,從對經文陌生、動作緩慢到展現自信的肢體傳法,正式演繹時在場中準確站到定位,快速呈現圖騰,那是時間、汗水、使命、感動、凝聚法親之間的情感,以及不怕修改、不怕密集苦練累積而來,入經藏的記憶已深深烙印每個人心中。

臺前幕後,眾人圓滿成就,場中志工三聲齊呼「我願意!」鏗鏘有力、震撼人心,已成為眾人發心立願的通關密語,一同圓滿《無量義 法髓頌》,用愛用善照亮全球!(資料提供/許筱婷、胡淑惠、曾修宜、吳進輝、林秀琴、邱語娟、張文黛、楊謦榕、吳珍香、丁碧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