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生病後

住院時,看到鄰床病患想回家卻苦無電動床,我才知道不是每個人都負擔得起輔具費用;我們回收二手輔具,維修再送出,我們也不是送貨員,同時把關懷送到。不僅要讓輔具物盡其用,這一生也是,善待它、善用它就對了。

我記得有次住院時,隔壁床一位老伯伯已經可以出院了,他卻悶悶不樂,回到家後,居然花錢搭救護車又回到原來的床位,我問他為什麼要這樣麻煩?他說,他想回家,但家裏沒有可以升降的電動病床,也沒有人照顧。這讓我意識到,原來不是每個家庭都有購買輔具的能力,而我們慈濟志工不只在急難的情況下才協助民眾,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就幫助有需要的家庭呀!出院後,我決定投入二手輔具的收送。

每一次送輔具,都可以看到不一樣的故事;有一位女士申請病床,原先是她的婆婆使用,後來輪到她先生用,在先生去世後,她兒子車禍受傷;去探訪時,我看到兒子狀態其實還不錯,請教她是否還要留著病床?

她發現我身體狀況怪怪的,好奇詢問;我說我曾經中風三次,所以行動有些不方便,她很吃驚我如此還能出來為人群服務。最後我們討論決定收回這張床,清潔消毒後再送給更需要的人;我還邀約她兒子在康復後,出來跟我們一起當志工。

還有一次,一戶人家捐贈一張輪椅和一個助行器,去收取時,對方提到這個輪椅可以上飛機,他出國時曾用過;我很感恩他,也說希望這張輪椅能讓下一個人去看看不同的世界。

輔具讓人們生活更有品質,收與送之間都有不一樣的體會;我們志工不是送貨員,送出輔具時多停留一下、了解多一點,就會感受不一樣的心情,也因此能在這個領域持續付出。

外面的人看慈濟,覺得慈濟好像很大、善款很多,但事實不是如此,舉例來說,每月慈善補助,一戶假設三千元,對志工而言,這三千元意味著如果一個月向一戶會員收善款一百元,就要勸募三十戶會員,才能長期照顧一個弱勢家庭;這一百元善款不只是一分愛心,更是一分「情」,我們要如何還這分情,把這些人情擴大出去?我想到的是透過維修輔具,物盡其用,去做更多的事情。

曾立文(左一)已維修氧氣製造機超過兩百臺,受邀來到嘉義向志工介紹機器原理以及如何檢測。(攝影/林家芸)

人身難得,物盡其用

我常常說,我能出來做志工就代表現在還健康,沒有出來有可能就是在住院。我今年六十歲了,家人勸我盡量不要搬運沉重的輔具;我知道如果因此受傷,我身旁的每個人都會難過,所以轉為內勤工作,例如分享輔具搬運的技巧和維修、檢測排除故障的經驗。

早期我鑽研氧氣製造機維修,遇過許許多多難題,包括製氧機的特殊零件需要向原廠購買,但原廠卻不願意販賣;我想到人類有器官捐贈,製氧機也可以「器官捐贈」啊,所以將四臺拆開組合成兩臺,兩臺組合成一臺。雖然慈濟人的習慣是愛物惜物,但後來我體會到,維修製氧機的觀念要像醫師照顧病患,態度嚴謹,拿不到原廠零件就不要修,保障機器的品質和安全。

病患需不需要使用製氧機,由醫師判斷;製氧機是很專業的儀器,尤其與使用者生命息息相關,如果民眾有能力,我會建議去租或買;如果有困難,我們也會提供。在維修過程中更嚴格遵守操作程序,確保使用的零件符合規格和標準。

我目前擔任慈濟環保輔具平臺汐止據點負責人,但其他區如果需要,我也會去幫忙。與大家互動、交流經驗時,我也在學習;因為有些人問的問題,我可能也不知道答案,我就得去請教其他人或尋找更多資訊,進一步豐富自己的知識。

雖然團隊中每個人的方法可能不同,但我們有共同的方向,我也希望讓大家感受到溫暖的氛圍。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是一群人才能走得更遠。當志工沒有來參加團隊的勤務活動,可能是因為家庭或其他事情牽絆,並不是不願意參與;眼睛只能看到表面,用心則能感受和理解別人的需求和情感,真正了解他們的處境和所面臨的挑戰。我們就是用心陪伴,當他感到快樂,就會主動投入。

這麼多年來遇到很多難題,困難在面前,就轉個彎、暫時放下,給自己一些時間休息和沉澱,然後再回來面對問題就好了。有時我會想到一個畫面,一位女孩在父親生命盡頭,同意拔管的掙扎與兩難,還有父親拔管後,那種放鬆的解脫。我體會到的是,人身難得,要善待它、善用它,就像靜思語所說:「人生沒有所有權,只有使用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