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日 人間祥和之美

5.12《農四月‧初五》

【靜思小語】充滿感恩心的人間最善、最美、最祥和。

佛恩、親恩、眾生恩

碧空澄澈,和風徐徐,志業體主管同仁、慈濟學校師生、花蓮與海內外慈濟志工與會眾,逾二千五百人齊集花蓮靜思堂道侶廣場,在莊嚴的氣氛中展開今年度佛誕節、母親節、全球慈濟日「三節合一」浴佛典禮;透過網路視訊,全球十四個國家地區的三十七個社區道場與花蓮本會連線,同步浴佛。

優人神鼓團隊由黃誌群老師帶領,擊大法鼓、吹大法螺,在《無量義經.德行品》梵唄唱誦中,上人親臨花蓮靜思堂,常住師父們兩兩成列跟隨在後,莊嚴步入道侶廣場,拉開浴佛典禮序幕。而花蓮歷經四月三日強震,許多社區民眾亦前來參與浴佛典禮,祈願人間祥和平安,無災無難。

上人於浴佛典禮圓滿,大回向之後對眾開示:「感恩啊!感佛恩、感父母恩、感眾生恩、感風王水土恩。人生一定要具足感恩心,感恩的人間最善、最美、最祥和。就如現在,大家充滿了虔誠感恩心,不就是美嗎?而且有徐徐的風,陽光溫和,大眾共同一心,至誠至美的境界,這不就是人間的福嗎?」

「感恩父母生育、養育、栽培,我們才有今天;感恩佛陀、師長,教導我們認清楚宇宙天地的道理,教導我們守好做人的規矩;更要感恩天下慈濟人發揮善與愛。天地人間,對我們有許多的恩德,我們每天、每分、每秒都要用真誠的心面對人間─面對父母長輩,要盡孝道;面對天下眾生,在生活中守本分、盡心力。但願我們恆持這一刻的善念,分分秒秒在生活中合和互協、互愛互助。」

上人讚歎此時大家就如同在靈山法會中,其實「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大家共聚於此,認真學佛、學法、學人間的大道理,這一時、這一刻,確實是真、善、美。大眾虔誠浴佛,其實佛本來清淨,此刻大家是藉著浴佛的行動自我警惕,清淨自己的心,而且要讓心靈時時保持清淨,不要被無明煩惱染著。

「浴佛就是清淨自心,讓自心貼合佛心;佛心清淨,天地清淨。虔誠祝福風調雨順、人人平安、天下和平;祝福大家修福在人間,增長智慧,福慧雙修,感恩與祝福!」

把殊榮視為勉勵教育

陽明交通大學林奇宏校長等人來到花蓮靜思堂,頒贈名譽哲學暨醫學雙博士學位,以表彰上人在全球推動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四大志業的卓越貢獻。除了林校長之外,還有楊慕華副校長、周倩副校長、唐震寰副校長、簡仁宗副主任祕書、人文與社會科學院院長兼人文社會學院代理院長王文基、醫學院副院長阮琪昌與凌憬峯、人文社會學院副院長謝啟民、國際宣傳辦公室執行長陳延昇。

林校長頒贈名譽博士學位證書,王文基院長宣讀證書內容。上人感恩林校長與諸位教授,並表示:「慈濟一路走過來,將近一甲子,感恩愛的能量一點一滴不斷累積,一分一秒不斷會合,時間、空間會合在人與人之間。自我盤點,說學無學、說德無德,到底我有什麼樣的資格,來領受意義如此重大、殊勝的學位?我只有對自己說,大家這一分的愛護與誠意,就是在勉勵我,要更認真,腳步要踏得更穩。」

上人說,雖然人生無常,時間有限,然而全球慈濟人就地帶動人群,走往善與愛的方向;慈濟四大志業也持續發揮良能,慈善要更積極推向國際,醫療要更盡心守護生命、守護愛,教育是人間的希望,更要守護純良的愛,期待未來會更好。「感恩陽明交大的諸位,給予我名譽博士學位,此舉也在教育我,要繼續挺起胸來,穩定踏步向前,在無常人間,分秒都不能空過。」

上人對在場的志業體主管們說:「各位志業菩薩,總是在各自的崗位,替我做我想要做但是做不到的事,志業從臺灣推及國際,在全球帶動人間之善,所以今天與天下慈濟人共同領受這一分殊榮。」

在名譽博士學位頒贈典禮後,上人與林校長等人座談:「我的見識很有限,這是真誠的話,因為我哪裏都沒有去過,一直都在臺灣、在花蓮;我出生在中部,可能人生最終還是在東部。精舍面向遼闊的大海,回過頭看是一座山,這一座山過去就是西部,我的家鄉臺中。我年輕時就離開家鄉,現在面對的是太平洋,面對國際,慈濟人都在國際間,因緣很不可思議。」

「佛教說因緣,因緣無形無相,但是空中妙有、妙有真空,人間諸事都是因緣會合而成就。說它有,其實因緣是看不到也摸不著;說它沒有,總是很奇妙地促成許多人事物的連結,慈濟四大志業也是因緣成就。例如慈善志業,人人本具有愛心、善心,但是不一定可以展現出來,因為時代的變化,讓人的思想多元化,尤其科技發展很快,許多做事的概念與過去截然不同,聽了覺得很奇妙、很不可思議,更覺得什麼都不懂。唯有一再告誡自己,要守好本分,認清該做什麼事,今天扮演什麼角色,就要做到這個角色應該盡的責任。」

慈濟從每人每天存五毛錢的「竹筒歲月」起步,最初只在花蓮做慈善,現在慈善足跡遍及國際。上人談到自己桌上總有全球地圖,標示著當前有慈濟人、以及慈濟正在做慈善關懷的國家地區。所以自己的心天天都繞著地球,雖然身體沒有移動,但是感覺到全球有很多慈濟人在做慈濟事,內心充滿感恩。「這群為苦難眾生付出的人,有的是就地付出,有的是鄰近國家就近去幫忙,都是從地湧出的菩薩;海外慈濟人大多就地募心募愛,靠當地愛心人承擔起當地志業。」

「剛剛我站在臺上,覺得真是愧不敢當,能得此殊榮,給我這麼大的禮物,感恩之餘,也感到擔負了更重大的責任。雖然已經到了這樣的年齡,所剩時日無多,此生得到的很多了,我還能為人間付出多少呢?總有愧疚、遺憾之感;唯有自我勉勵,從今天開始,我更要抬頭挺胸,更要步步踏實,也與大家共勉。」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