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日 警覺時光流逝

5.8《農四月‧初一》

【靜思小語】警覺分秒流逝無聲息,對人不計較,對己要有危機感。

如魚得水得歡喜

已至農曆四月初一,上人於早課後對眾開示:「分分秒秒、時時日日,總是無聲無息,不斷流過。秒秒經過我們眼前,大家沒有注意;或許感覺到『是日已過,命亦隨減』,一天又過了,但又奈何!自我警覺時間不停留,就要好好把握。即使有所警覺了,想要追上,但還是來不及。人生就生活在來不及的急迫中,但是許多人不知覺,無明迷茫。」

「若總是想著:我不如意、我做得比別人多,就與人計較,這就是凡夫;沒有想到自己錯過時間,只是生活在計較中,這樣的人生真苦啊!沒有去覺察到這分苦,總是執迷不悟。他、你、我,同樣過時間,不驚醒、不覺悟,所以錯過了能夠運用的時間。大家在無明中,眼睛只看到別人的無明,無法回過頭來看自己的無明形象。」

「各位菩薩是『準菩薩』,我們若聽到有人稱呼我們『菩薩』,要趕快恍然覺悟,要自覺;菩薩在過日子是有意義的,運用分秒為人間而付出,這是『真菩薩』。是真、是假,端看各人的觀念─是真,真誠付出;是假,還是繼續懵懂過日子。請大家要用心在分秒中,『是日已過』,警覺『命亦隨減』,不要像一尾魚在水缸裏,水不斷地漏失,魚漸漸感到水在減少,卻沒有危機感,不知及時珍惜。」

「時間如水,水在持續漏失,我們要趕快把握還有水的時候,要去想:要做什麼事情,才能真正幫助人;真正幫助到需要的人,自己會很歡喜,如魚得水。水要有魚,水才會活;魚要有水,才會快樂。要活得快樂,魚與水不能分離,這也是道理。」上人教大家好好用心思考「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時時自我提醒「慎勿放逸」,把握時間,勤修精進。

晨曦照耀說法臺

上人於印證教育基金會董事會開示:「人生無常,生命在呼吸間。剛剛聽到無語良師,想到多少位曾經與師父同道,陪著我走慈濟路的人,一口氣上不來就去了。就是因為有去,才會有希望,因為他們會再來。他們所生活的人間是傳統式的,現在的人間是科技化的,或許他們去而又來,已經在科技化的生活中,將來緊接著行慈濟菩薩道,又會為慈濟發展出科技化的世界。我相信他們有這樣的因,一定會拉長這一分緣,再隨著這分因緣鋪展人間菩薩道。」

上人感恩林靜憪師姊與星馬慈濟人代替自己到印度靈鷲山,在慈濟五十八周年當天,從凌晨開始起步,經行半小時到達靈鷲山的佛陀說法臺。經過二千五百多年,佛陀當時講《法華經》的說法臺,景象當然與現在不同;不過從人文真善美志工的攝影,從說法臺往山下看,可以看到王舍城,還能看見晨曦照耀說法臺,深感震撼且法喜充滿。

「當地人要上說法臺,不是走長長的蜿蜒山路,他們是爬著石頭,鑽過許多石頭洞,因為那座山有一顆顆大石頭層層疊疊,只要有空隙,他們就會抄捷徑,鑽石頭縫往上走,直到平臺,真正如同經文描寫的『從地涌出』。那天總共有一百三十多位志工到達說法臺,而說法臺空間有限,所以大家站得很密。」

上人指出靈鷲山周圍環山,說法臺的平臺位置在群山的較低處,佛世時的修行者們住在一個個洞窟裏面,當佛陀要說法時,就有比丘站在高處擊犍槌,用一根木槌子敲著一塊板子,就如精舍要用餐前會敲板一樣。擊槌聲會回響在山中,讓分布各處的修行者聽得到,知道佛陀要開始說法了,紛紛來到說法臺。

志工們從山下走上說法臺,看到不少修行者在山洞裏面修行;當地時間凌晨四點半,就在說法臺上,與臺灣本會連線志工早會。「靈鷲山白天氣溫高達攝氏四十多度,非常炎熱,所以說法時間一定要在晨間。看到攝影畫面,太陽從山腳慢慢往上升,境界真的好美啊!菩薩們朝山,慢慢聚集在說法臺,又看到從地湧出的菩薩,許多人從石頭縫鑽出來,真的不可思議!」

上人感恩慈濟人到靈鷲山,成就靈山法會,他們在那裏連線聽師父說話,唱〈靈鷲山上〉,感覺很接近天空;可以想像佛陀在說法時,三界諸天來聽法的盛況,靈氣很旺盛、境界很美。「只要有心,就能感覺到靈鷲山美好的境界,大地之靈、天空之美,真空妙有、妙有真空,貼近佛陀的心靈境界。」

慈濟人也將宇宙大覺者佛像帶上靈鷲山,上人說,宇宙大覺者站在虛空中撫摸著地球,會這樣設計,是因為佛陀出生在地球上,在人間修行、覺悟並說法。「心靈境界其實是無相、無不相,一切相皆都是妙相,端看我們用什麼心去造佛像;慈善是一個相,教育也是一個相,從『有』去探討『無』,從『無』發現極微細的境界,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種種人間境界都值得我們探討。」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