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3《農四月‧初六》
【靜思小語】眾口紛紜,不被外境牽著走,不因無明亂了心。
清如明鏡,映照一切
今年度「三節合一」浴佛典禮,於全球五大洲,四十五個國家地區,舉辦七百多場,逾十五萬六千人參與;晨間花蓮靜思堂道侶廣場的浴佛典禮,以及傍晚臺北中正紀念堂廣場的萬人浴佛大典,都有世界各地的慈濟志工與會眾,透過網路直播或大愛臺轉播,共同參與殊勝莊嚴大法會。
上人於志工早會開示:「浴佛節、佛誕日,是佛教徒很重視的日子,因為二千五百多年前,大覺者出生,覺悟成道以後,將道理帶給天下眾生,我們才能明白道理,深入真諦。人人本具佛性,這一分佛性明明覺覺,很清楚、很乾淨,就如一面鏡子,可以映照一切但不受影響、不被污染。」
「我曾經說過幾次,一隻狗走入了服裝設計的八面鏡空間,看到鏡子裏的映像,以為出現了很多隻狗,牠就不斷吠叫,向對方挑戰;看到鏡子裏的狗也對自己吠叫,牠愈激動,叫得愈大聲。牠以為自己在和很多狗對罵,其實聲音都是自己發出的,鏡子裏那麼多條狗也都是自己的映像。」
上人說,人們在生活中面對各種境界,心若起無明,就開始向對方挑戰,顯現憤怒的樣貌,好像要與人打架。看到這樣的人,感到對方的不友善,來勢洶洶,也會像照鏡子,顯現同樣的憤怒相;旁邊的人來評理,若說一方對、另一方不對,另一方就更不滿,衝突的狀態不但無法平息,反而更激烈。
「這群評理的人,其實是事件的起源;本來與他們無關,可是在旁邊聽了就受影響,引發新的爭執,讓事態更複雜。就像那隻照鏡子的狗,向自己的影子挑戰,影子也會回應,讓狗更激動。聽過這樣的故事,再看到種種社會現象,有聲無影或是有影無聲,卻彼此相應,而致紛紛擾擾不平安,就要自我警惕,安下心來。」
上人說,三人以上就是「眾」,眾口紛紜,就容易有爭執,爭誰對、誰不對,所以人間是非多,其實是無明作亂。無明紛擾的人間,需要有覺者走入人群教導大眾,讓人人有準則,讓人間祥和無爭端。但是「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所以需要有人傳法,向大眾介紹佛法,否則再好的道理傳不出去,也起不了作用;有人說、有人傳,法就會興盛,才能夠廣為教化眾生。
上人說,佛陀出生在人間,和所有人一樣經歷生、老、病、死,只是佛陀的智慧通達宇宙天地的所有道理,而凡夫眾生迷茫不覺。萬物皆有其理,即使是平時所用的物品,也有「物命」,有用、被使用,就發揮了它的價值。同理,人生在世,要用生命與身體說話、做事,有用的生命才有價值。說話要說好話,讓人聽好話、做好人;一句話說錯了,讓人聽了壞話,喪失良知,做傷天害理的壞事,這樣的生命就造了惡業。
上人深入分析,原本如赤子般單純清淨的心,如果在一個不好的環境裏,時常聽人說壞話,就容易受影響,以致觀念、行為偏差。所以要懂得選擇在好的環境裏,與許多好人在一起,聽好人說好話、看好人做好事,長時間潛移默化,也會說好話、做好事,成為好人。
「一句好話可以導正偏差的心態,消除無明雜念;我們向人說道理,有投緣的人聽了很受用,引法入心而改善自己,也會再向其他有緣人說道理、傳好話,讓更多人成為好人,走好路、說好話、做好事。」
上人引述孔子所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做好事種好因,做好事的形象深入人心,也在人心種下一個好的因;相對地,也不要去看不好的形象、聽不好的聲音、說不好的事情,更不能做不好的事。否則一旦在心中種下不好的種子,當因緣會合的時候,就要承受不好的果報,在受苦報時再起瞋心、造惡業,就總是在惡的因緣果報中循環。
「我們此生的生活際遇和習氣,與過去生是有關係的,如果有錯誤的習氣,要趁這輩子有因緣修行,趕快改過,能改過來就是我們的修行功夫。面對逆境要堪忍,知道什麼話不可說、什麼事不可做,並且好好堅持,否則過去的習氣沒有戒除,很容易就被外面的境界牽著走。」
「就像照鏡子的狗,看到自己的影子時很激動,其實走出那個空間,一切影像就消失了,如夢幻泡影般虛幻;水面上的泡泡,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它,會產生五彩、七彩的顏色,其實一切都是空,稍微動一下它就破了。我們學佛,要學佛的心智,心要穩定,不要讓外境稍微牽引一下就亂了,去到那裏、忘了這裏。我們浴佛,就是要讓大家知道佛法的來源;如果沒有用這些方法,沒有法師一直說佛陀的故事、傳佛陀的教法,將來佛法就無法再延續下去。」
上人談到昨天臺北中正紀念堂的浴佛大典,大眾從傍晚整隊、彩排,各地菩薩雲來集。今年唱誦《無量義經.德行品》的梵唄旋律,不只慈濟人要熟悉,連一般會眾也要熟悉,這是真正在傳法,從已受證慈濟人、培訓委員慈誠、見習志工,或是慈濟會員,還有從來沒有聽過、看過慈濟經藏演繹的民眾,都參加排練,將近二萬人在這個道場中;每一場的練習,連路過的人都共同沐浴在法流中,享受音律、看著經文字幕,讀經、行經,心生歡喜,皆有功德。
「昨天看到五百零二位法師進場時,真的很攝心,佛、法、僧三寶具足,展現佛教的精神,而且法在音律中,比丘、比丘尼整齊莊嚴,讓人見聞起信心、發大願,即使離開這個道場,仍然對這些畫面印象深刻,就是將『相』印在『心』中,所以時時『想』起;更進一步『思』考,將這一念想要親近佛法的種子播入心田,接著起於行動,不斷耕耘,將來就能豐收。」
浴佛進行到後面開始下雨,大家穿起透明的簡便雨衣,整體看來也很整齊。上人說,大家虔誠成就這場莊嚴的大法會,萬眾一心,不只在場者,還有透過網路、電視同步觀看的志工、會眾,凝聚虔誠一念,所以有龍天護法,諸佛菩薩現前,天地也顯現祥瑞之相。
「請大家永遠記得這一刻的心情、這一刻的虔誠,而且時時刻刻保持,讓我們的智慧永遠明朗,就像清水不染塵,也不動搖,清如明鏡。」上人感恩全球慈濟人在每一個社區道場用心虔誠浴佛,請大家延續當時的法喜,讓心靈分分秒秒都保持清淨明朗,不受煩惱雜念污染。
師父嚴格,弟子受教
聆聽基金會主管同仁分享後,上人開示,聽到五十多年前,精舍打佛七的往事;最初來皈依的三位在家居士之一靜宏師姊曾說,師父的名字和人一樣,「真嚴」(取閩南語諧音)啊!
「我對他們真的是很嚴格,因為當時年輕,很有力氣,而且很有志氣,更有願力;很期待有生之年,既然要『為佛教』,就要展現佛教的規格,所以很認真。那時剛做慈濟,有較多時間『為佛教』,仔細調整弟子行儀;我對自己很嚴格,要做好規範,才能去教導別人要守法、守規矩。後來慈濟事愈來愈多,『為眾生』的時間慢慢地占據精進的時間,直到現在,身體老邁、體力衰弱,已經力不從心了。」
「不過,有一點值得安慰,此生沒有空過,從有限的時間,在有限的空間,在總共只有三十八坪的舊大殿空間打佛七,是多麼不簡單。還要要求守規矩,人人坐姿端正,整體整齊,又有繞佛、繞法;不只有繞佛而已,我很重視繞法,寸步都要有法,小空間要大如法,是不簡單。」
「那時的委員很少,一、二十人,所以還可以一一要求他們的行儀規矩,從花蓮開始,人間菩薩相互接引,每一位進來,前面的人就帶後面的人,不斷地要求如法如規,慈濟人從東部遍及西部,從北到南,只要精舍打佛七,他們就從臺灣各地回來,接受師父的嚴格訓練。」
「慈濟人是真正在走菩薩道,真正傳法入人間;我們在人間開道場,長遠的菩薩道,直到現在還沒有到盡頭,世世代代都要有慈濟人開道鋪路,將菩薩法施行在人間。」上人感恩因緣會合,慈濟人力行佛法,還能用現代科技弘揚佛法;透過網路視訊,讓自己可以和全球會眾結法緣。然而「是日已過,命亦隨減」,生命短暫而無常,唯有運用有限的生命延續慧命,才能長長久久,不斷在人間廣結法緣。
所以說證嚴法師「真嚴」,若沒有起步時的「真嚴」,哪有今天的「證嚴」,慈濟如何立典範呢?立了典範,慈濟人就有明確的方向,知道如何守規矩。到了現在,已經沒有力氣嚴格要求每一位弟子了,而且這個時代也嚴不得,唯有一再叮嚀人人守好慈濟十戒,並且持續舉辦培訓課程,由資深者帶動新進者,守好慈濟人的規矩,做好慈濟人的行儀。
「一直要大家不斷地回溯過去,追蹤根源;慈濟人都要『莫忘那一年』,豐富的慈濟事,都是時間、空間與人間組合,一定要有人事時地物的紀錄,才是寶貴的真實歷史。五十八年前剛起步的慈濟事是歷史,昨天的浴佛典禮是歷史,剛才發生的事,到了現在也已經是歷史,請大家要用心做好紀錄,為後世留史。」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