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22《農十一月‧二十一至二十二》
【靜思小語】一秒當二秒用,不要浪費時間;要做的事情做到了,就賺到時間了。
富有愛心店,社區聚福點
十二月二十一日,嘉義慈濟人與上人座談,因場地限制,還有一部分師兄師姊在宿舍區停車場,透過視訊同步聆聽。上人讚歎大家長時間坐得很端正,有耐心耐力且精進護法。多位資深慈濟人已經上了年紀,不過聽大家分享早期的慈濟事,記憶都還很清晰;還有環保志工草根的純真言談,讓人聽得很歡喜,這些都是入人群度眾生的法。
「即使臨時用停車場作道場,大家都很歡喜地聞法,簡單的空間就變成莊嚴的道場。大家雖然不是聽師父講經,但是所聽的是菩薩如何利益大地人群的真實經驗。就如許多環保志工,自家生活很好,也有企業家投入,大家能夠放下身段,一起做分類,就表示打破了分別心、傲慢心,發揮平等的大愛,愛人、愛物,這都是佛陀教導眾生,希望眾生要做到的。」
上人提到促成慈濟在大林建院,時任衛生署長的總統府資政張博雅女士,今日亦來見面,談及當年,雖然歷經千辛萬苦,但最終是為地方造福。談話中也知道,她與嘉義彌陀禪寺道俊法師已結識多年,感到因緣不可思議,很親切。「人與人之間的因緣總是如此牽牽連連,像一個網子,但不是糾纏的網,而是佛法的網,是促成人間好事的菩薩網。」
「請大家珍惜時間、珍惜因緣,不只是珍惜師父來的因緣,法親之間也要相互珍惜,因為你們都是好人,是一起造福人間的菩薩,大家聚在一起不是說是非,而是說好話,說好話就是在傳法度人。」
江張招治師姊分享募「富有愛心店」時,向店家說的好話:「銀角投一聲,諸佛菩薩攏在這;第二聲,乎您好因好緣攏踮這;第三聲,乎您金銀財寶滿大廳。」讓大家聽了很歡喜。上人讚歎師姊有智慧,有愛心就有福,響應的商店會成為「聚福點」,店家發揮愛心,也可以傳好話度顧客。
「淨化人心,就能祥和社會;師父就是為了淨化人心,才會創立慈濟,由慈濟人以實際行動造福人群,並且傳法淨化人心。愛心店,『愛心踮這』(閩南語),造福之家必有餘慶;老闆如果能夠為顧客介紹,不論顧客願不願意捐,他本身就在說好話造福人間,心念已經造福了,福心、福緣就在這裏。」上人說,招募富有愛心店,讓店家擺放愛心撲滿,是度眾生的方便法,是為了淨化人心;在思想複雜、濁惡的世間,多啟發一念愛心,就為人間多淨化一分,多造一分福、多消一分災,讓世間更加平安。
有機會付出,不輕易放棄
十二月二十二日於雲林聯絡處主持歲末祝福典禮,上人談到當初要在大林鎮建設慈濟醫院,除了向政府承租十八甲多的土地,後來再加上林淑靖師姊的公公鄒清山、婆婆鄒許書滿一家人捐贈,合為大約二十甲,足以規畫建設完整的醫院建築與同仁宿舍。可以說鄒老先生一家的喜捨,是促成大林慈院建院的關鍵;最難得的是鄒老先生伉儷不但不居功,還從工程期間就每天一大早起來熬煮青草茶,供應給工地人員,慈院啟業以後仍不間斷地供應茶水給同仁與來院民眾。
「發揮一時的愛心,固然功德無量;能夠長時間付出無所求,而且像鄒居士他們這樣默默地做,實在很難得。雖然現在年紀大了,老太太來讓師父看,有比較駝背一點,但仍沒有休息,還在做事。師父牽著她的手,讚歎她做很多;她卻說要感恩師父,讓她還有機會做。」
上人說,人生無可避免地隨著歲月從年輕走到老年,體力像是溜滑梯一樣快速走下坡,這是自然法則,人生總有那麼一天。當前要認真把握分秒,一秒當二秒用,不能休息,否則如果休息一秒,就等於可用的時間消失二秒;如果休息一小時,就等於消失二小時。浪費時間是對不起天地,因為自從出生,就不斷在消耗天地間的資源;把握時間為天地人間而付出,是用感恩心回饋。
「即使年紀大了,身體較缺乏氣力,但是我也不放棄;要做的事情做好了,這些時間我們就賺到了。只要掌握正確方向,不論是共修聞法,或是去訪視、發放,行善造福,每一個行動都在累積自己的生命價值。」上人說,人生價值不是用財富、地位來衡量,人生總有無常起落,但是生命價值高低可由自己掌握。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是「上人之日記」。
靜思精舍常住每日敬侍師側、記錄言行,經融會貫通於心,轉化為字字珠璣,彙整結集,每年四冊,依春、夏、秋、冬四季出版。
本專欄即精簡摘錄自《證嚴上人衲履足跡》,完整版本請關注每季最新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