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9《農十一月‧二十九》
【靜思小語】人我是非過了就放下,不要拿來傷害自己,而是慶幸過一道關、消一分災。
為自己打氣
晨間時分,與醫療志業主管談話,上人說,天下萬物皆有靈性,所以對於「吃」要很講究,出於對眾生的愛而茹素,而且素食對人體有益,很期待結合醫學推動素食。林俊龍執行長曾經分享素食對身體的好處,沒有很艱澀的學術名詞,很貼合日常生活,讓自己聽得津津有味。
張聖原策略長引述宋代歐陽修〈秋聲賦〉:「人為動物,惟物之靈,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有動於中,必搖其精。」覺得上人幾十年來都是「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一定會影響身體健康,所以懇請上人一定要保重、保養身體。
上人說:「我是無論白天有什麼擔憂,到晚上都放下,想睡了就睡著了,不會留在晚上去想,連作夢都不會夢到。因為我一向都是與人無爭、與事無爭、與世無爭,各種感覺都出於自然,有人來,就與他們談話,也聽別人怎麼說,該回答的,我就回答,總是責任已了,我就放下了。」
張策略長勸上人還是要多休息,上人則認為多活動才能為自己打氣,否則一休息,「氣」就不斷沉下去了。平時也會靜坐,讓身心寧靜;但該運用此身之時,就要自我打氣。
傳法馬拉威
十點左右,如常地全程觀看在高雄靜思堂舉行的高雄十個功能組歲末祝福場次,至點燈祈禱結束。上人觀看在高雄的常住師父們代替主持歲末祝福的情況,表達放心。
非洲馬拉威志工由南非朱恆民師兄、袁亞棋師姊陪同前來告假,上人叮嚀大家要用心,把慈濟的法帶回居住地落實。若說傳佛法,當地居民可能沒有那麼容易接受佛法,主要是會覺得聽不懂;慈濟的法源自佛陀的精神、佛陀的慈悲,且貼合生活,大家比較容易理解。「我最大的盼望,是他們真正能接受《無量義經》。」
大家到上人座前長跪,上人說:「你們願意把這一部經(《無量義經》手抄本)帶回去嗎?這不是禮物喔,是很神聖的傳法,其中的道理就是行菩薩道的精神。你們回去要用心看,中文看不懂,後面有英文翻譯,要多學習。期待你們回馬拉威傳法寶,也就是把慈濟的精神帶回去,這是大家的使命。」馬拉威志工們用中文說:「我願意!感恩上人!」
上人一一送予《無量義經》手抄本,並祝福人人得受法益,並且承接弘法使命,開大智慧,將法傳給族人,共同在馬拉威開道鋪路,將慈濟道路鋪展開來。期待下一次再回來,換大家說法給師父聽,告訴師父各自做了多少事。志工們再回答:「我願意!感恩上人。」上人回應:「你願意,我歡喜!感恩。」
「看到你們這樣,就會想到師公,一群弟子來了,圍繞在身邊說話,他總是歡喜得笑開來,弟子們都說自己是老萊子戲堂前;不論你們幾歲,大家分享所做的慈濟事,總是快樂、歡喜。你們這一群年輕人,這個時代是你們的時代,你們還有下一代,所以要好好帶。」
「我的責任是傳法給你們、帶動你們,你們的責任是傳法、帶動下一代,還有再下一代。隨著時代的變化,將來的人常識、知識愈來愈高,所以不只給予知識,你們還要啟發他們的佛慧,也就是眾生本具的如來智性。」
「看到大家這麼認真,我放心了;因為你們真正有心、用心做出成果,尤其是佛法,你們肯頂著。過去是說要替師父挑米籮,現在還要頂著天。只要法在心中,有你們用心頂著,佛法會更高。我擔心的是法沒有人頂,會沉淪下去;只要有人頂,法就無限高。看到你們所做的,真的有用心,你們心中真有我。父母給你們的是生命,我給你們的是慧命,慧命要永永遠遠,世代相傳。」
敬師如師在
與澳洲盧威程師兄、盧以欣師姊、張曉馨師姊,南非朱恆民師兄、袁亞棋師姊以及高雄蘇嫻師姊等畢業慈青互動。上人對盧師兄說,真正該做的,就放心去做,若說資源要「就地取材」,是大家做得讓當地人支持與讚歎,讓大眾很有信心,自然就會給予推行的力量;而澳洲慈濟志業落地生根,慈濟人就地取材,若推動志業事務,需要擴展規模時,要記得還有臺灣本會可給予支持。
上人說,無論自己在或不在,大家要常常記得,做什麼事情之前,都想到「上人要做什麼、會怎麼做」,警覺什麼事不可做、不是師父要做的,趕緊打消念頭;是非對錯分清楚,對的事要做好,不對的事不可以做。
「真空妙有、妙有真空,身在凡夫人間,難免有時說話、動作會與人有摩擦,很難圓。若說地球是不是圓的?也不盡然都是圓的。所以師父時常對大家說,要『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不只是地球,連太陽、月亮都要容納,所以我們自己要圓,盡虛空、遍法界,虛空有多大,我們的心就有多大,願力無窮。」
上人看著此刻正在進行的海外慈青幹訓營圓緣典禮的連線畫面,表示很感動也很感恩,雖然自己不在鳳山靜思堂,但如臨當地,慈濟人對著空椅子,敬師如師在,師徒跨越距離,共同在一起,情很深,道場非常莊嚴。
得理要饒人
一位海外慈濟人遇到人事困難,上人勸慰並教導,海外的志業發生事情,要讓師父知道,有委屈要向師父傾訴,否則有話無處說,只讓自己受煩惱折磨,難免意志消沉。另一方面,問題剛產生時,就提出來討論,也可以共同協商解決,否則事態嚴重之後才要處理,已經很棘手。
人生無常,其實心念生滅更無常,還會受各自的因緣業力左右。有人剛投入時,也是很真誠、很熱情,與其他人志同道合,也許彼此在過去生也結了好緣,但是當這段緣盡了,過去生曾經造的惡因、逆緣現前,讓他們受到誘惑,就跟著另一群人做不好的事。
「雖然他和我們的好緣盡了,但是他還不願意離開這裏,這就是緣未了。我們過去生就是這樣一波過一波,與同一個人結善因緣也有惡因緣;現在已經知道問題出在這個人身上,還是要慶幸,幸好只是這個人,沒有與其他人的因緣業力糾纏。」
「也許這分因緣就這樣輕輕過去,過一道關、消一分災,不是遭受這件事,或許還會招來與慈濟無關的其他壞事也說不定。這個業力是我們過去造的,但也因為我們有福,使得業力轉重為輕,你若這樣把它善解一下,應該也要釋懷了。」
「你們難道不曉得師父做慈濟,遇過多少無明風?」上人說,金屬要成器,必須經過高溫爐火燒,還有匠人的錘打;又如面前的木桌,是砍伐樹木之後,經過裁鋸、合板、打磨、上漆等步驟,才能製作而成。人總是因為不斷面對壓力、挫折而有反思與成長,而且不斷累積經驗,才能不斷進步,把事情做得更圓滿。
上人勸勉「前腳走,後腳放」,時間不留給人,不能因此停下腳步,所以無論多麼遺憾,過去的要放下,繼續抬起腳步往前進。「這個過程,經過那麼久的時間,真的很辛苦,一定很煩惱,不只你煩惱,連家人也會感受到你的情緒而煩惱。師父剛才說的,因緣如此,但是慶幸重業輕受,本來眾生就有共業,若不是為了慈濟,不知道會為了什麼,類似的事情也會發生。佛法都說因緣果報,不經一番霜雪凍,哪得梅花撲鼻香呢?『能受天磨方鐵漢,不受人嫉是庸才』,我時常用這句話鼓勵自己。」
上人談到,過去總是默默地做事,但是現在教大家要盤點,曾經為社會人做了什麼事,自己也會經常公開述說過去的慈濟事。「因為我認為若是我不說,會委屈了所有的慈濟人,所以催促文史單位整理慈濟歷史,包括海外各地的慈濟歷史,你們所做的慈濟事,曾經遇過什麼狀況,也都要寫下來,讓大眾知道,天下慈濟人要做好事,不是那麼簡單。」
上人同理師兄的心情說,有時難免會想,走這條路,還遭遇這些事,有前路茫茫的感覺。其實事情過了就不要放在心裏,不要讓人我是非的煩惱傷害自己,要感恩對方為自己消業,或者當作對方有困難,用幫助他的心態看待這些事,但還是要理得心安。「我們順對方的意,但是要讓對方清楚道理;我們理得心安,不是得理不饒人,我們得理要饒人,不要為了這件事而煩惱,大人不記小人過,所以心更寬一點,要放下。」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是「上人之日記」。
靜思精舍常住每日敬侍師側、記錄言行,經融會貫通於心,轉化為字字珠璣,彙整結集,每年四冊,依春、夏、秋、冬四季出版。
本專欄即精簡摘錄自《證嚴上人衲履足跡》,完整版本請關注每季最新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