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想與現實之間

問:

進入高三準備選擇大學,我想當老師;但現在社會少子化,基於現實考量,我該重新選擇志願嗎?

答:臺北慈濟教師聯誼會資深老師李美金,從小的志願就是當老師;後來如願以償從事教職四十幾年,不但培育許多英才,更是為慈濟教聯會老師立下許多動人的典範。

「想」當老師又礙於目前少子化,師資需求量變少,求職路勢必坎坷難行,該怎麼辦?

證嚴上人說:「信心、毅力、勇氣三者具備,則天下沒有做不成的事。」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有心、用心,一定可以克服萬難,成為一位稱職的老師。

制定目標,保持熱忱

最近去住家附近學校運動,看到一位個兒小小、想吊單槓的小女生,只見她雙手往單槓的方向搆、雙腳往上跳,努力了幾十次,始終摸不到單槓;以為她會放棄,沒想到最後終於抓到單槓,還如鞦韆一般,身體前後輕盈地晃動。

看到她綻放出滿足的笑容,就知道她當下正在享受成功之後的果實。所以請保持「想當老師」的熱忱,你一定可以像這位小女孩一樣,成功達到目標。

條條大路,通往理想

少子化的社會趨勢已不可擋,除了為教職做準備,也可以思考第二條路。我有位學生很想當老師,在學校代課很多年,一直考不上正式教師;經過一番斟酌與考量之後,決定報考公職,補習、準備了一年,終於考上,並分發在住家附近,目前生活安穩又可以照顧到家庭。

心中可以有理想,但條條大道通羅馬;在這變化萬千的世代,隨時保持彈性,才不會讓自己往前的路充滿荊棘。

有失有得,傾聽內在

前世界網球球王羅傑.費德勒(Roger Federer),是我非常欣賞的一位運動家;他打球的姿態優雅、態度謙和、沉著冷靜,所以總能化險為夷地站在網壇制高點。

費德勒最近受邀到美國達特茅斯學院畢業典禮演講,他特別提到職業生涯中,在一千五百二十六場單打賽事,贏得近八成比賽,但是他只拿下其中百分之五十四的分數,也就是僅僅比一半多一點點。

走在人生路上,費德勒認為最重要的是:「不可以對自己失去的耿耿於懷,而是面對它、接受它,繼續前進,堅持不懈地努力,適應並成長。」

人生路高低起伏,有時候需要踽踽獨行,所以培養堅強的意志力、自律和耐心,並隨時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調整腳步,始終相信自己的選擇,才能在困難重重的現代走出一條路。

就如吊單槓的小女孩與球王費德勒,他們持續努力,不畏懼困難,才能開出美麗的花朵,品嘗甜美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