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至二十四日 共修的方法

12.23~24《農十一月‧二十三至二十四》

【靜思小語】鏡子沾到污垢,及時警覺並擦拭;看到不好的臉色,趕快反觀自照,不要用同樣的方式待人。

有法、有伴、有路

十二月二十三日,與雲嘉慈濟人座談,上人說,大家有幸聽聞佛法,有福走在菩薩道上,與慈濟法親共同造福人群,有法、有伴、有路,更要相互勉勵。

人心有種種無明煩惱,要用佛法對治。上人舉述大家一起做慈善,都是出於一念好心,但是人與人之間的緣不同,意見不一樣,很容易只和自己見解相同的人一起做事,排斥意見不同的人,產生人我是非,這樣就算是做好事也會有煩惱,行善也會起無明,就好像心裏有一面鏡子沾到污垢、灰塵,要及時警覺並擦拭。

上人說,看到別人不好的臉色,就要反觀自照,看看自己是不是也這樣對待別人,趕快改正過來,以親和的態度待人,用誠懇的言談溝通,對方也會親和以對,這就是在團體中共修的方法,修得人人合和互協,才有辦法將菩薩大道開得寬大、鋪得平坦,從臺灣的小範圍鋪展到全球。

歡喜、感恩、有福

十二月二十四日,上人抵達臺南靜思堂,臺南師兄師姊與環保志工歡喜迎接。上人叮嚀年長的志工們照顧好身體健康,冬天出門做環保之前,要穿得保暖,還要先活動肢體,熱身之後再出門,路途中要注意交通安全,在環保站做分類,也要衡量體力,不能逞強。在環保站有電視可以收看大愛臺,也可以彼此分享聽了師父說話的心得,大家天天都是手做好事、口說好話、腳走好路,所以做環保是很好的修行。

環保志工們紛紛表示做環保很好,高齡九十一歲的賴陳玉春師姊、九十歲的袁李玉女師姊都說,做環保有上人陪伴,而且頭腦保持靈光,不會提早退化。

「其實師父也是老菩薩了,聽你們剛剛自報歲數,也有人與師父年紀一樣大,所以師父不比你們年輕,我們都是老人了。從我們小時候的日治時代直到現在,經歷過現在的年輕人沒有經歷的事,有很多故事可以回想,還要把師父的話聽進去,心中常有師父講佛法。」

「佛陀教育我們行善道,造福人群,而你們做環保就在造福人群,讓街頭巷尾更乾淨,地球更健康,並且用行動教育民眾要惜福愛物,用完物品不能亂丟。所以我們做環保是做好事、愛大地,也在對人做教育。」

「聽到大家的分享,讓師父感恩、感動,一直想著如何回饋大家?讓大家做得歡喜,就是最大的回饋。來到慈濟,大家聽師父的話,出於對師父的護持而共同為人間付出,其實看來是對方接受我們的幫助,我們自己也有收穫,因為我們走入人群中,看到人間苦相,回過頭來反觀自己,就知道我們是很有福的。」

上人說,雖然年歲增長,生命不斷減少,不過要讓慧命隨著時間增加,不放棄助人、行菩薩道的機會。此外,現在很多家庭,白天年輕人外出工作、上學,只剩老人在家,顯得很孤單;而大家來到慈濟會所、環保站,與一群年紀相近的人間菩薩一起做慈濟事,不但不孤單,還會很歡喜。

「慈濟這個家庭很大,人氣很旺,福氣也很旺,因為大家所做的都是造福人群,付出無所求,而且彼此道感恩。這聲『感恩』等於念佛,如果只是念佛卻沒有付出,還是空空無所得;行善付出之後有感受,真誠感恩,才是有做有得,己做己得。」上人勉勵大家,慈濟人走這條路是正確的,要不斷精進。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是「上人之日記」。

靜思精舍常住每日敬侍師側、記錄言行,經融會貫通於心,轉化為字字珠璣,彙整結集,每年四冊,依春、夏、秋、冬四季出版。

本專欄即精簡摘錄自《證嚴上人衲履足跡》,完整版本請關注每季最新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