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20《農十一月‧十八至二十》
【靜思小語】與人互動有禮節,一句「感恩」就是祝福的好話。
志業傳家,傳寶也傳福
彰化縣有很多鄉村,範圍很遼闊,慈濟人總是不辭辛勞深入各村落訪視關懷。十二月十八日與彰化區榮董團隊座談,上人回憶早期訪貧:「我帶著慈濟人,走入每一家去探望;臺東有王添丁校長夫婦承擔整個臺東縣的慈善訪視與發放,王校長去度各村鎮的學校校長,有的在山上、有的在海邊,如果發現學生的家庭需要幫忙,就請他們提報給慈濟。他的身教傳給兒子王壽榮,大學畢業之後在嘉義成家立業,就是嘉義的第一顆種子。」
「那時我若來到嘉義複查慈善個案,就是他在帶。他平時是用摩托車載著米糧、生活物資,直接送到需要的家庭,範圍很廣、距離很遠,但他總是挨家挨戶送,一趟一趟來回。」
「慈濟人以志業傳家,父傳子,這時候是傳到壽榮的女兒、女婿,已經傳四代了。要度其他人容易,要度自己家的人是不容易。你們做慈濟,很多時間都在外面,家人總會埋怨整天看不到你們,心裏就有個障礙,不會支持;但只要家人肯支持,就開始有大力量。」
「所以師父常常告訴慈濟人,修福同時要修慧,修福是向外,修慧要向內。家人支持你們、幫助你們、陪伴你們,就表示你們發揮智慧,下了功夫,做到讓他們願意支持與協助,這確實不簡單,聽來大家都做到了,傳寶在家,且代代相傳,也就是傳福,是代代子孫的福。」
「回過頭來說,慈濟需要你們;我一直聽你們說,弟子需要師父,但是生命在自然法則中,一定會過去,就如地球萬物也在成住壞空的自然法則中。人的生命很短暫,但是不可輕視,劫難都從人在分秒中的造作累積而成;最初師父教大家每天存五毛錢救人,慈善力量也是如此點滴累積而來,到現在慈濟人在國際間救助苦難,就是從最初的微細點滴開始。」上人期勉慈濟人帶動愛與善,世世代代累積福與慧,指引人心觀念的正確方向。
隨喜讚歎,廣結善因緣
十二月十九日,上人即將南下嘉義大林,於彰化感恩時刻叮嚀師兄師姊,菩薩道上除了自修身心,更要廣度眾生,而眾生剛強,各有習氣,需要人間菩薩運用不同的方法度化。
「我這趟行腳,看到各地慈濟人都是盡心力,用誠意做慈濟,盡形壽在付出;每個地方的慈濟人,度眾生的方法都不一樣,接引不同人的方法也不一樣,這麼多的方便法,都是由慈濟人自身的慧性不斷地啟發出來。」
上人期待大家培養好說話習慣,一開口就是祝福別人的好話,而非脫口而出得罪人的言詞,或是養成不好的口頭禪。有些法師教信徒念佛,祝福別人無量壽福。「念佛要念入心,更要念入意識,成為自然而然的習慣。現在的人信仰很多元,我們尊重人人的宗教信仰,與人見面、互動的禮節,一句『感恩』就是祝福的好話,感恩今天此時可以相見。」
「期待慈濟能夠普及社會各階層、各角落,就像水可以隨著不同的容器,變成不同的形狀,隨方就圓,做事要圓滿,而慈濟人的心念也要源遠流長,發了一念好心,就要把握因緣去做;或是聽到有人分享他們做好事的過程和心得,我們由衷讚歎,讓他們更有信心,我們也有功德。」上人勉勵大家,發心立願就要身體力行,或是隨喜讚歎,廣結善因緣,長長久久地在人間傳愛、傳福。
溫暖回饋,醫療有價值
十二月二十日於大林慈院醫療科座談,上人表示這次是帶病出門,一年過一年,光陰一直過去,年歲已大,生命就如溜滑梯,從高處滑下,很快就到底了。但仍勉力把握有限的時間,即使身有病痛,還是一步一步向前走而來到大林。
「我把握了因緣,把握了時間,一路從花蓮的菜市場裏呼籲『五毛錢能救人』,累積到現在近六十年,慈濟的人道關懷或援助,到達一百三十六個國家地區。四大志業、八大法印,一步一步走過來,不要去想走一步有多遠?只要是真誠為人間付出,確認是對的方向,腳步踏出去,往前走,總是不會錯。」
上人說,只要聽到慈濟醫院如何搶救生命,讓病人解除病痛,健康生活,就覺得當初決定在此建院,克服諸多困難,戰戰兢兢地一路走過來,是很值得的。「我覺得這輩子做最對而且可永恆延續的,就是醫療志業。而且在大林將這所醫院蓋起來,帶動了地方的繁榮,讓我最高興的是可以照顧雲嘉鄉間的老人家。」
上人說,同仁們面對的大多是草根性的純樸長者,也入鄉隨俗,即使是分享很有科學水準的醫療內容,聽起來卻很親切。醫護同仁與年長的病人互動,用他們聽得最習慣的語言對話,像子姪般疼惜他們,親切稱呼「阿公、阿嬤、阿姨」等等,大林慈院就像一個大家庭,很溫暖。所以得到病人與家屬的稱讚,或是愛心回饋,就代表大家真誠的付出,讓人感受到了,這就是價值。
下午舉行雲嘉第一場歲末祝福典禮,除了大林慈院主管同仁參與,還有中正大學的師生們與會。上人期勉大家更上一層樓,知識高,智慧更高,不只局限在醫療專業領域,也不只關心臺灣社會,要放眼國際,有全球一家的開闊心胸。
上人請同仁們多運用網路了解全球慈濟事,把握機會與親友或病人分享「我們的慈濟」所做的事,共同弘法利生。「我對各位有信心,你們應該都認定這裏是我們的大家庭,所以有志一同,要做好醫療教育,把真誠關懷病人的愛傳給年輕後進。看到醫療志業在各院主管帶動下,有人文、有愛心,我很放心;法脈宗門要靠大家守護與傳承,相信我下一生『再來』時,也來得及、接得上,慈濟人文精神代代相傳。」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是「上人之日記」。
靜思精舍常住每日敬侍師側、記錄言行,經融會貫通於心,轉化為字字珠璣,彙整結集,每年四冊,依春、夏、秋、冬四季出版。
本專欄即精簡摘錄自《證嚴上人衲履足跡》,完整版本請關注每季最新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