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日 享福

12.13《農十一月‧十三》

【靜思小語】相互防備,就難免紛爭;你安我的心、我安你的心,人間無爭才是福。

無法度,有法度

上人與越南、新加坡、菲律賓、緬甸、馬來西亞慈濟人座談,提及今年度的歲末祝福暨授證典禮中,看到的年輕菩薩比往年多,感到很歡喜,未來很有希望!

上人也提到許多已經投入三、四十年的資深慈濟人,或是年長的環保志工,也許學歷不高,甚至沒有接受過正統的教育,但他們年輕時,都在辛苦的環境中努力勞動,養育孩子、維持家計,他們的付出也讓社會逐步繁榮,何況他們還為慈濟志業開道鋪路。有時牽起老菩薩的手,會摸到厚厚的硬繭,他們的雙手代表了他們的人生價值,很令人讚佩與疼惜。

「我年輕時也曾下田耕作,跪在水田中『挲草』,徒手摸索以拔除雜草,曾經挲草挲到一條蛇。還有收割之後,用脫穀機使稻穗穀粒脫落,接著把稻草集中,綁成一捆一捆,堆疊成一個大草堆。有一次,我把草捆丟上草堆時,體力不支跌在草堆上,突然竄出一條很長的蛇,牠本來是躲在草堆裏面,被我驚動了而鑽出來,牠嚇到、我也嚇到,不知是人怕蛇,或是蛇怕人。」

上人舉此事例有感而發:「眾生在不同的境界,各自防備,都害怕對方會傷害自己,這也是人間不能和平的起因。我們若能在與人互動時,你安我的心、我也要安你的心,和平共處,這就是人間的福。要享福,就需要在無爭的世界,這也是我們要努力的方向,要不斷勸善、勸素,勸化人人成為菩薩,彼此疼惜與愛護,這就是菩薩淨土。」

上人說,要教化人、度化人,須從自身做起,所以大家既然發心,共聚在道場,要用心調整好自己的心,從禮佛的動作提起恭敬的心,有禮才會有道理,這個道理就是利益人間的菩薩法。

「有時面對剛強眾生,也會心生感慨,想著『無法度』,覺得很無奈;但是這個念頭一起,我就會自我警惕:怎麼會無法度呢?只要這一念菩薩心還在,菩提種子還在,就有法度。菩提就是法,要行菩薩法,在人間修行菩薩道,道路的盡頭就是覺悟的佛境界。」

上人勉勵新受證的委員、慈誠,資深慈濟人已經把前面的道路開得很正、鋪得很平,方向沒有偏移,大家只要緊跟前人的腳步走就對了,這就是新進慈濟人的福。「可知道剛開始要走慈濟路,都很辛苦,會有很多的聲音,他們要很勇敢,挺身做給你們看,讓你們看了受感動,也建立了信心,就會跟著走。所以師父很佩服也很感恩他們,如果沒有他們,師父就沒有力量走過來;我沒有力量走過來,哪有今天受證的菩薩呢?法脈宗門要代代相傳,這就是我對大家最大的期待。」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是「上人之日記」。

靜思精舍常住每日敬侍師側、記錄言行,經融會貫通於心,轉化為字字珠璣,彙整結集,每年四冊,依春、夏、秋、冬四季出版。

本專欄即精簡摘錄自《證嚴上人衲履足跡》,完整版本請關注每季最新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