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至四日 牽教

12.2~4《農十一月‧初二至初四》

【靜思小語】合理的管理還要有情的互動,才能留住人才。

人文不同於文化

十二月二日,聆聽基金會主管同仁分享後,上人開示,人間雖苦,但只要人心有愛,願意付出助人,心就在淨土中,且人間就是菩薩淨土。佛陀希望引導人人離苦得樂,這分理想經由歷代祖師大德不斷傳承,直到今天,慈濟人在世界各地身體力行。

上人指出,佛法有很豐富的人文精神,由慈濟人展現在儀表言行。因為不希望大家只是隨著社會潮流展現浮於表面的「文化」,所以一向強調深入心靈意識,展現於禮儀態度的「人文」;慈濟人要發自內心與法相契,「做我所想、做我所說」,也以誠正的態度向大眾分享做過的事,印證佛法道理。

「佛陀是見到人間的苦而動念修行,苦、空、無常就是人間的真實相。時常想到窮困國家貧窮人的生活,實在是很心疼,思考著如何幫助他們;將近六十年來,我們真的為人間做了不少事,之所以能做這麼多事,要感恩有很多好因緣,許多國家有慈濟人,志業落地生根,或是在沒有慈濟人的國家,因為賑災而與當地人士結好緣,借力使力幫助當地苦難人。」

「不分宗教,都要同心協力,為人間苦難而付出;我們要開闊心胸,用尊重、感恩心,會合宗教、會合有心人的力量為人間做事;有力量就要趕緊發揮出來,幫助需要的人,不要囤積資糧,只要哪裏需要,就趕快付出。」

上人感恩自己與慈濟人有深遠的好緣,慈濟人總是相信、支持師父,這分信任讓自己覺得人生很有價值;慈濟志業體的每一個單位,也都要做到被大眾相信,讓大家放心支持,共同發揮力量救拔人間苦難;真正做到了,「大事記」一定要寫下來,因為每一項都是慈濟的歷史。

上人表示,隨著年齡增長,體力不斷衰退,但自己很努力,要將佛陀的精神與現代的慈濟法推展開來。慈濟行善不分宗教、不涉及政治,是秉持人道精神去幫助苦難人,這就是慈濟人的使命,只要有因緣救助得到,就去付出。「只要你們有心想做,就可以會合人人的心力去做到;若是所要做的事,在當地的力量不夠,我會再呼籲。憑著大家對慈濟的信任感與動員力,都很願意『共善』;共善法、共善念、共善力,要靠慈濟人不斷地推動,把握因緣多分享。」

佛教重要的里程

十二月三日,聆聽佛陀故鄉專案團隊報告後,上人開示:「我們本來就是『為佛教,為眾生』,你們到那裏是為眾生付出,但你們也是佛教徒,要維持正向,否則宗教只要有一點偏差,就失去了意義,所以你們在當地做事,方向要正確,對眾生要積極。」

「你們發心來來回回,付出時間、體力、心力等等,真的是『獻身命』,師父要做的,你們都替我做到了;師父是精神理念的軸心,但若沒有你們,軸心就無法轉。我會把軸心掌握得很穩定,當軸心轉動時,你們不要脫離,還要用力去轉。」

上人感恩星馬慈濟人發心,實現師父的心願,連接起二千五百多年前的佛陀精神,會合人間菩薩的力量,翻轉佛陀故鄉的苦難狀況,這是很重要的佛教歷史里程。「教育就是希望,聽到你們要為當地教育做的事,很正確。只要有因緣,幾個佛經裏有記載的村落,例如牧羊女在尼連禪河畔供養羊乳,我們可以接觸得到,就能協助他們建設學校。」

醫療要疼惜入心

十二月四日,花蓮慈濟醫院團隊分享後,上人開示:「每一回聽到慈院醫療團隊醫治病人,不只是看病而已,真的去關心他們,照顧到他們的心靈,總是會感覺很溫馨、很溫暖,真的將他們疼惜入心;這分疼惜的心要永恆維持,可以讓病人減輕心理的苦。醫療教育在醫學生開始見習時,就要引入關心病人的精神,尤其護理團隊,讓病人如同看到觀世音菩薩現前,安他們的心。」

「聽了你們的分享,感覺到生命有希望,這分希望來自你們很真誠、用心在牽引,而且有心在教育。醫療教育不只有老師來教,需要臨床各科室大醫王用誠意『牽教』,表達對病人疼惜的心態。」

對醫療志業體主管開示,上人說,醫療攸關生命、解救病苦,是人間非有不可的行業;但是現在的社會風氣以及發達的科技傳播,擾亂了人們的思想觀念,讓病人對醫護不若過去那般尊重,醫護人員的志業精神也模糊了。雖然社會現況令人感慨,但總是相信人有感情,需要真誠互待,彼此鼓勵。

「在花東要招募專業人才,比起西部,確實較為困難;幸好慈濟在花蓮,有醫學院、護理學院,對東部的醫護人力的確幫助很大,也為花東醫療注入大力量。所以說來,慈濟總是為人間盡心力。若說損益多少,我一直都不會在這上面用心,我關注的是慈濟醫療對人間有何幫助,例如在花蓮偏遠山上或鄉間,交通很不方便,人口老化的程度比西部嚴重,更需要醫療的照顧。」

上人表示,若說管理,要合理的管理,更要有情的管理、有情的互動,不要只是談條例、規則而沒有感情,否則還是留不住人。要讓同仁了解醫療的崇高價值,提升愛心,提升自己的生命價值。盤點生命的價值,醫護人員要知道自己對人群的貢獻。主管要用時間陪伴同仁,培養好感情,從而引導同仁了解自己的職能價值,所以期待主管同仁們要用愛相互鼓勵。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是「上人之日記」。

靜思精舍常住每日敬侍師側、記錄言行,經融會貫通於心,轉化為字字珠璣,彙整結集,每年四冊,依春、夏、秋、冬四季出版。

本專欄即精簡摘錄自《證嚴上人衲履足跡》,完整版本請關注每季最新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