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紉班交貨 四千五百個福慧袋

(攝影/Sunny Kumar)

志工為歲末祝福籌備超過半年,
發包福慧袋製作、打包結緣品、加工福慧紅包,
縫紉班學員從中增進技術,還賺進收入、增強信心。

志工為歲末祝福籌備超過半年,發包福慧袋製作、打包結緣品、加工福慧紅包,縫紉班學員從中增進技術,還賺進收入、增強信心。

迎新送舊,全球慈濟人舉辦「社區歲末祝福」,精心準備的福慧紅包或福慧袋,傳遞上人、靜思精舍師父及全球慈濟人,對大眾的感恩與祝福。

二○二四年十二月傍晚,菩提迦耶慈濟會所頂樓猶如小型加工廠,桌上堆滿了要送給村民的結緣品。由志工陳美聰說明,縫紉班老師阿弗薩娜(Afshana Parween)示範包裝順序,在福慧袋放入三項當地最受歡迎的果汁、豆類、餅乾,最後置入吉祥紅色小吊飾;放平整後,拉緊束口袋的繩子、打上漂亮的蝴蝶結。由於數量龐大,思龍加村村民也動員協助包裝(上圖)。

二○二三年十一月,慈濟會所成立縫紉班,幫助思龍加村、牧羊女村(Bakraur)、賈格迪什布爾村(jagdishpur)等地婦女學習技能,使之有機會改善家庭經濟。她們車枕套、地墊,也縫製福慧袋,並能獲得酬勞;四十八歲的縫紉班老師蕾卡(Rekha Devi)表示,十一位進階班學生和阿弗薩娜老師,半年來趕製出四千五百個袋子。

有縫紉基礎的學員,最快在五天內就能學會縫製技巧;不但賺進收入,還能與人結緣;無論是在家或在會所,她們安坐在縫紉機前,靈巧的雙手、黑色深邃的眼眸,專注地推著布滑動,也推動著自己往幸福的路上走。

此外,馬來西亞志工跨海帶來了逾二千份福慧紅包成品,以及一千九百份半成品,由志工團隊和縫紉班學員合力黏上銀色紀念幣。學員手忙腳亂,拿捏不好膠水用量、也無法將紀念幣對正,幸好志工耐心指導,才漸入佳境。本土志工蘇蒂(Sweety Raj)說,這次體會到上人的叮嚀:「多用心!」(感恩姚雅美提供資料)

(攝影/Prince Kum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