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捨與大愛 慈濟大學模擬手術教學》

精選書摘

溫柔引領我劃下 充滿溫度的每一刀

撰文‧蕭龐軒(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

身為外科醫師,自落刀開始就有著不容出錯的壓力。在無語良師身上,我們仔細檢視每條神經、每條血管的走向。即便是冰冷的身軀,溫柔的老師卻讓每一刀劃下去都充滿著溫度,成為日後執行其他手術的養分。

從西部的喧囂,經過北海岸交織錯落的古鎮;而後火車轉個彎,龜山島靜靜矗立在不遠的海平面上,似乎在昂首歡迎來這蔚藍東海岸,最後又在山與海的交線之間行了一個多小時,緩緩停靠在地廣人稀的花蓮土地上。已數不清是第幾次造訪這世外桃源,我輕車熟路地來到了離後火車站不遠的慈濟大學,一樣的地點,一樣由無語良師帶領的解剖學課程,這次卻帶給我不一樣的悸動。

回想大學時期,對於解剖學只有粗淺的認知。直到近年,感恩無語良師的捨身奉獻,這次的解剖課程,我特別報名了行前的家屬訪問。師母及兒子細數老師生平,從求學到工作,到如何因機緣而受感召成為一位慈濟人,最後簽署了捐贈同意書。我從這當中看見了一個大千世界中的平凡人,如何成就他的不平凡。人,生而為何?死又何去何從?眾人鎮日在這三千煩惱中不斷追尋人生的意義。我想對於無語良師而言,藉由捨身奉獻皮囊,傾囊相授予學生的這最後過程,足以圓滿闡釋了人生的真諦。

身為一位外科醫師,自落刀開始就有著不容出錯的壓力,即便拜現今科技發達,可從網路影片上不斷臨摹手術過程,然而在真實開刀房裏,面對著各種層出不窮的突發狀況,其中最讓人困擾的,莫過於超出教科書上描述的解剖構造,牽一髮動全身,一條陌生的血管神經總能攸關手術順利與否。

在無語良師身上,允許我們犯錯的老師,讓我們可以再仔細地對照教科書上的解剖結構,拉大傷口,仔細檢視每條神經、每條血管的走向。即便是冰冷的身軀,溫柔的老師卻讓每一刀劃下去都充滿著溫度,滋養著成為日後執行其他手術的養分。

緣起緣滅間,利他奉獻

每年的模擬手術空檔,我都會抽空細看所有老師們的生平簡介,從而發現慈濟人都有股溫暖的特質。即便是生前的生活困苦,抑或是人生不得際遇,老師們總能從容不迫地去應對生命各種苦難,這種精神更能擴散到周遭的人們,進而形成向善的循環。在無語良師的典禮行儀時,有別於坊間的哀傷,我感受到的是莊嚴、隆重,以及充滿感恩的氣氛。振聾發聵的佛法,暮鼓晨鐘的音聲,再再提點了我們萬物諸法空相,緣起緣滅間,藉由捨身奉獻的利他行為,讓此生更顯意義。

若有人間世外桃源,在臺灣莫如花蓮。這兒夜闌人靜時,你可以隱約聽見遠處東海岸的浪濤聲,以及西邊山脈的鳥語蟲鳴。坐落中間則是那穩重如泰山的灰白建築,每天迎接著日出的晨曦,在夜晚燈火闌珊處靜靜守護眾人。如今行之十餘載的模擬手術課程更是澤被全臺,引領了無數醫師在行醫之路可以更踏實。

每次的模擬手術課程,總是第一天來到,隔日傍晚就啟程回西部,伴隨著隆隆的火車鐵軌聲,即便身體十分疲憊,但無語良師所教導我的課程以及慈濟所帶給我的人文體驗卻長留心中。

爐火不停 從早餐到夜宵

撰文‧林俊龍(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執行長)

慈濟首創全臺唯一甚至是全球醫界少有,以無語良師進行達文西全人模擬手術訓練課程,為臺灣外科醫師訓練拓展新領域。圖為進行「心臟二尖瓣修復術和二尖瓣置換術」。(攝影/李玉如)

感恩無語良師奉獻己身,感恩家屬們的難捨大捨,這些願力都傾注在醫學教育中,讓外科醫師與醫學生們學習更先進的醫術嘉惠病人。

在醫學養成教育當中,非常重要但一直有陰暗面無法突破的解剖學課程,在證嚴上人的引領下,走出一條創新且具溫暖人性的菩提大道。將一般原本位於醫學院地下室的解剖學教室,改至充滿陽光、綠樹縈繞的二樓窗邊教室;改變大體防腐與存放的方式,平放並標明位置,且位於佛堂旁邊。大體老師被尊稱為「無語良師」,從啟用、追思、火化、入龕、安置大捨堂,教師、學生與大體老師家屬皆全程參與,表達敬意與追思之情。

這樣的變革,讓習醫者知道無語良師不是無名氏,拜訪家屬,採訪撰寫老師的生平,讓學生們親耳聽到無語良師無私奉獻,是「想讓醫學生好好學習醫術」。從此,每一次下刀,都是學生讓無語良師達成心願的時刻。

除了解剖學,無語良師還能以冷凍大體的樣貌,作為模擬手術的展現者,讓醫師提升開刀技術專業。醫師經由模擬手術過程中各階段的人文儀式,理解無語良師生前對社會的貢獻,其中大多數是慈濟人,生前投入志工服務,往生後貢獻自身給醫學教育,這是醫療執業生涯中的人文重啟,面對無語良師與家屬的期待,重新找回以人為本的行醫初發心。

自二○一○年慈濟模擬手術課程開啟,慈濟大學醫學院與慈濟醫療志業就提供最新型的手術設備與器材,讓外科醫師學習;待完成課程,離開模擬手術教室之後,立刻能無縫接軌至醫院手術室,直接為病人進行手術治療。

迄今,參加慈濟大體模擬手術的醫師超過一萬二千二百人次,慈濟醫療體系與非慈濟醫療體系參與的醫師人數幾乎各占一半;而參與的醫學生約一千七百人次,包括海內外的外校醫學生四百四十人次。

幾乎全臺灣所有外科系的醫學會都參與過慈濟模擬手術教學,對臺灣整體外科醫術的提升,大有裨益。而來自世界各地的醫師、醫學生亦受慈濟醫療人文影響,大受感動,甚至將無語良師的人文儀式引進至香港、馬來西亞與新加坡的國立大學醫學院。

慈濟醫療志業對於醫學教育的支持,一直以來,初心未改,引進最先進的醫療科技來培訓醫學生與年輕醫師。自達文西手術系統問世後,二○一四年八月花蓮慈院安裝了慈濟醫療體系第一套達文西手術系統,當二○二三年換裝第四代系統,感恩廠商大力支持且完成檢修保養,二○二四年四月達文西手術系統終於進駐慈大模擬手術教室,由臺灣胸腔及心臟血管外科學會進行教學,這是全臺首創的「達文西全人模擬手術訓練」,開啟了臺灣醫學教育新領域。七月初廠商更是將最新的達文西Xi系統與醫材,運送至花蓮慈濟大學安裝,由臺灣喉科醫學會、中華民國口腔顎面外科學會進行模擬手術教學。

感恩無語良師為醫學教育奉獻己身,感恩無語良師家屬們的難捨大捨,這源源不絕的正能量與願力都傾注在醫學教育中,讓外科醫師與醫學生們能持續精進,學習更新、更精湛的醫術技能,嘉惠病人。

大捨與大愛 慈濟大學模擬手術教學

41位醫師從醫界視角解讀,從模擬手術中得到的外科技能、技術創新及人文啟示,實際運用在醫療中造福病患

⌑ 編著:慈濟學校財團法人
⌑ 出版:經典雜誌
⌑ 相關書目:
《以身相許:無語良師的生命教育》
《生命無盡:無語良師照亮慈大模擬醫學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