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至八日 善經濟

12.7~8《農十一月‧初七至初八》

【靜思小語】善心愈多愈好,人心富而有餘,社會安穩有福。

合心、合道、合情

十二月七日,欣見菲律賓慈濟人返臺召開董事會,且最欣慰的是互動時或報告中,都感受到人人合和互協,上人說,自己最希望慈濟人永恆的「合」,合於一念心,就是佛心。慈濟人合心、合道、合情─大家有心,走同一條康莊的大道,就是慈濟路;有共同一分情,就是菩薩情。

上人感恩菲律賓慈濟人醫團隊持續做眼科義診,讓許多人重見光明,重新擔起生活責任,可以說救了一個人,就是救了他的家庭,或許也挽救了好幾代人。現在菲律賓志業園區有醫療建設的計畫,只要大家把心會合起來,有錢的人出錢,有心的人定心,即能順利成就。

上人說,菲律賓慈濟三十多年了,在慈善、醫療方面做得很好,尤其人醫義診領先全球,這是菲律賓慈濟的優點與特色,要好好珍惜,並仔細盤點、整理數據資料。

「這輩子,我們到底為人間做多少事?不只有師父,慈濟人結合起來,一滴滴水入大缸或大池,整池的水也有我們的一滴,如海功德都包含我們的付出。雖然我們沒有要求功德,也不必計較每個人付出多少,都是出自真誠的心去做,就有無量功德,期待慈濟的愛心要不斷地延續下去。」

「做有意義的事,生命才有價值。要不然只是過生活,三餐吃飯、晚上睡覺、白天賺錢,錢賺得很多又要做什麼呢?再怎麼樣還是孤單一人,或只是一個家庭,子女成家以後仍然孤獨無依。我時常慶幸自己在這樣的年齡,身邊總有人照顧,而且天下慈濟人都是我的家人,這個家庭很大。你們不也都說『回來讓師父疼惜,回來看師父』,多麼親啊!就這一點讓我覺得很有價值。」

上人說,慈濟人都是法親,不分種族、國籍,如同兄弟姊妹般互動,這分法親之情要不斷延續。這次也有不少年輕人回來,就是慈濟的下一代,等於看到未來的希望,每一代都能帶動人間多造福,凝聚福氣消災難。

上人肯定大家在菲律賓將志業做得很好,要世代相傳,還要讓全球慈濟人看見菲律賓慈濟志業成果而見賢思齊,所以要把握機會多分享,並且運用網路廣為傳播。

真誠的愛最有價值

十二月八日,與參加第九屆慈濟論壇的學者談「善經濟」,上人說,不是只為了自己的富有而促進經濟,要均富,讓人人都生活得安安穩穩,社會才能平安。這個道理雖然簡單,但是一般人不容易理解,就是因為不清楚生活的目標與價值,只是勞勞碌碌,執著於數字盈虧。

上人提到自己桌上壓著一張辛巴威通膨最嚴重時發行的五百億鈔票,這是慈濟人給自己做紀念的,這張鈔票在辛巴威僅能買到二條香蕉。把這張鈔票壓在桌子玻璃下,藉以警惕自己,世間萬物的價格都是人訂的,社會動盪、經濟崩潰時,如此龐大的數目其實沒有什麼價值。「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為了爭利而起衝突、引發戰爭,不但得不到利益,反而是人間的危機。」

上人說,最有價值的是清淨無私的愛,不能被數字污染這分愛,維持心靈的平靜。否則只為了讓存款簿的一大串數字多一個零、再多一個零,就好像被這一個個圓圈困住了,很掙扎、很辛苦。上人指出,「善經濟」不是賺錢愈多愈好的經濟,而是善心愈充分愈好,人人富有愛心,樂於付出,即使只有十元,也願意捐出一元,每一位都是富而有餘的有福人。「愛心不能以付出的金額多寡衡量價值,只要是真誠地為了助人而付出,這分愛心就很有價值;假如是有所求的付出,反而會掛礙能得到多少回報而患得患失。」

「所以我們想要推動的善經濟,有很深的內涵;只要心中有愛,願意行善,能夠在人間做無量好事;天天行善助人,天天輕安歡喜,這就是最富有的人生。期待在座每一位都是推行善經濟的菩薩,有你們的愛心付出,世間的窮困人就會減少,而且得福的人會更多。」上人說,只要在日常用度中節省一點點,點滴積存起來,不影響生活,也有一股力量可以幫助人,這就是「善經濟」;好方法可以不斷推廣,愈來愈多人運用這個方法行善,人間就愈來愈有福。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是「上人之日記」。

靜思精舍常住每日敬侍師側、記錄言行,經融會貫通於心,轉化為字字珠璣,彙整結集,每年四冊,依春、夏、秋、冬四季出版。

本專欄即精簡摘錄自《證嚴上人衲履足跡》,完整版本請關注每季最新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