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 修行就在分秒間

7.10《農六月‧初一》

【靜思小語】呼吸在分秒間,修行也要在分秒間完成,有修就有得。

法能受用,就有所得

農曆六月初一,早課課誦後上人開示期勉:「如今已是六月朔旦,一年十二個月快要過一半了。每天八萬六千四百秒,這五個月到底過了多少秒?秒雖然短暫,但是含藏人生的大道理,一秒鐘若過不去,這一生就結束了;人命在呼吸間,呼吸在分秒間。修行也在分秒之間完成,分秒過去,有修就有得,有用心就有心得;假如放任時間過去,都沒有用心,既沒有心得,這一生也無所得。」

「得者,德也。德,就是道德;得,就是所得。時間過去了,我們有所得嗎?修行的道理,我們有聽入心嗎?若是聽了沒有心得,也無法身體力行,所聽的很快就忘記了,這是毫無所得。『忘』是心上一個亡字,如果我們沒有珍惜分秒,任它分秒無用而忘記一切,實在很可惜!」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力行菩薩道更是困難。『菩薩所緣,緣苦眾生』,假如不敢吃苦、不願意付出,就無法行菩薩道。所以,有或無、得或亡,端看自己能否把握時間。」上人說,佛法是永恆存在的,但若沒有去取就無所得。猶如溪水不斷流過,若是口渴就不能站在溪邊躊躇到底要取哪一段的水,面前有水就捧起來喝,當下就能解渴;聞法入心能受用,就有所得。學佛要行菩薩道,對準方向就要邁開腳步,分秒不空過,時時多用心。

重視法脈,堅定法源

上人與常住師父、林靜憪師姊等人談「靜思」、「淨斯」之由來與蘊義。「『靜思』,長久以來,已是全球慈濟人共同的認知;『靜思』,在我心中是最美的文字,意思是清淨無染的思想。於人、於情、於法,作為靜思弟子,都應該深深了解,也應該堅定這分思想的法源。」

「於人、於情來說,我當年為出家而離家,從西部而東部,在高雄車站時,從雜誌上看到『靜思』兩個字,當即心生歡喜;之後為恐被人尋回家裏,所以自己改名為靜思。印象很深刻的是,當我和修道法師投靠他在臺東當牙醫師的哥哥時,因為修道法師的嫂嫂是日本人,修道法師介紹我時,我告訴修道法師就用靜思作為我的名字。修道法師以日語念出『靜思』二字時,那日語的發音聽來,感覺到這二個字也是我所嚮往的境界。」

「我想,既然已經離俗出家,就應該轉變人生、改變思想,不論出世入世,都要守護好清淨無染的思想。我希望自己的弟子,亦能夠真真正正地照顧好自己清淨無染的思想。」

「於法來說,我在受戒入戒場前,因緣之下拜印順導師為師,師父德學涵養深厚,對於人間佛法、成佛在人間的信念,我終生奉行;師父『為佛教,為眾生』的教誨,我此生做不盡。從我拜師受戒之後,我就認為這就是法脈。」

「師父晚年曾在精舍靜養小住,為的是能就近方便到慈濟醫院就醫;因為建設了醫院,才讓我可以和師父這麼親近,這是我這輩子很珍重的時光,覺得此生很圓滿。師父在人生的最後,我從精舍趕到醫院,當我雙腳立定站在師父床前,彎身輕喚著︰『師父,我到了,我來了。』正是其時,醫師說師公已經走了。這就是生命,自然法則。」

對於靜思弟子們,上人表示自己必須對大家說明白,要尊重法脈。「『靜思』在、我在,因為靜思是我離俗出家的第一個嚮往的名稱,我們的法脈永遠都是『靜思』,在自力耕生的修行道場名為靜思精舍;乃至於在國際間弘揚法脈精神時,大家能將靜思二字宣講出去,我也是很歡喜!」

上人強調「靜思、慈濟」,「慈濟、靜思」,靜思和慈濟無法相離;有靜思的法,才有慈濟的事,在法的堅定信念下,慈濟救援的足跡已踏遍地球上許多國家。「慈濟人在全世界做慈濟事,我很珍惜這些慈濟人,我也很關心這些國家,這就是『為佛教,為眾生』。作為精舍的常住眾,對於慈濟人,也一樣要珍惜;對於全世界,也一樣要關心。」

「靜思是法脈,要重視、尊重法脈,絕不能可有可無;靜思這二字,也絕不能隨意變更。靜思是清淨的思想,是法脈;若法脈不受污染,這個法脈就是清流。屬於法的出版品,不論是我的文字或影音,這些法脈宣流都可以用靜思;法脈宣流要很清淨,傳揚法脈也要很清淨,所以是用思想的思字。淨斯出產的生活用品或飲食,也都是很乾淨之物;因為淨斯也是脫俗的,其源頭也是來自於清淨思想的靜思。」

上人指出「靜思」是佛教的精神,是清流;「淨斯」是生活的經營,是產品。「淨斯」之物品,來自於「靜思」之內涵;「靜思」之精神,也需要「淨斯」之生活,若能清楚明白這二者是共為一體、並不衝突,就會是很超越的「靜思」與「淨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