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與情 開善門─劉素美的印尼慈濟路

(攝影/陳俊賓)

我曾問上人,每個道場都有法師,可以讓靜思精舍常住師父也來印尼嗎?

上人告訴我,不要執著在相」,而是要真誠付出,用「誠與情」做慈濟,接引志工菩薩……

一九九二年,劉素美隨著先生舉家從臺灣移民至印尼投資設廠,結識了一群臺商家庭主婦,一九九三年開始勇敢地在異鄉做慈濟,第一個慈濟聯絡點就在劉素美的家中成立。

小小的慈濟種子,而今擴展到全印尼,四大志業齊備,在十八個城市設有聯絡點分支處。

今年元月二十一日,慈濟印尼分會舉辦線上新春祈福,資深志工賈文玉以「海那一端的呼喚」為主題,專訪執行長劉素美分享慈濟心路。

問:

即使同在印尼,許多師兄師姊都不太認識素美師姊,只看到每天忙碌的素美師姊、勤快的素美師姊、走路很快的素美師姊、一直在開會的素美師姊。首先我們請素美師姊談談是在什麼樣的因緣下加入慈濟。

答:我出生在臺灣一個小康家庭,父母吃苦耐勞、生活勤儉;他們有一顆樂善好施的心,從小教導我們要懂得付出助人,不因善小而不為。

一九九○年代,很多印尼人生活過得很辛苦,所以當梁瓊師姊在雅加達的臺北學校說慈濟,當下我就交善款。當年有很多的臺灣太太跟著司機送孩子到臺北學校上課,就等著孩子下課再回家,大家沒地方休息很辛苦;剛好我家在學校附近,我就請大家來家裏休息,慢慢地凝聚了很多人。梁瓊師姊帶我們去敬老院、育幼院等關懷,大家也集合在我家打包物資,慈濟在印尼第一個聯絡點,就是在我家。

劉素美(右三)與五位臺商夫人一九九三年首次拜訪花蓮靜思精舍,買了同樣的藍長褲白上衣當制服,沒想到與慈濟「藍天白雲」制服相反。這是劉素美第一次見到上人,也奉為終生的導師。(相片提供/劉素美)

問:

印尼慈濟是如何開始的?

答:印尼慈濟從慈善個案開始做起,由梁瓊師姊帶動,半年後師姊因為先生工作調動全家返臺,加上因為慈濟在我家的因緣,大家希望我承擔下來。當時我們只知道慈濟的師父在花蓮,其他的都不清楚,我想既然要做慈濟,那就要了解慈濟。一九九三年,孩子放暑假回臺,我們六位太太就去花蓮靜思精舍;大家也不知道要事先申請,但有想到要穿著整齊,就一同去買藍長褲、白上衣,剛好與慈濟「藍天白雲」制服相反。到精舍的時候,常住師父問我們從哪裏來?我們就說是從印尼回來,要學習做慈濟,真的很天真也很單純。

回到印尼後,做個案生活補助、醫療援助等,語言不通就找人幫忙;遇到不懂的事,就打電話回花蓮問。點點滴滴親自體會,才慢慢了解到慈濟救助的重點原則,以及「做中學、做中覺」,無形中也改變自己的習性,懂得感恩、懂得付出無所求。我是很單純地從「善門」加入慈濟,上人是我第一位師父也是終生導師。

問:

一九九四年十一月底印尼日惹省(Yog-yakarta)默拉比火山(Gunung Merapi)爆發,印尼志工展開第一次大型賑災,是如何進行的?

答:當時有超過五千位居民撤離家園,我們這一群臺灣太太語言不通,什麼都不懂,也不知道危險,只有單純地想去幫忙他們。大家募到很多的物資,又怕路上被搶,就用一個四十尺的貨櫃運輸;算好物資到達時間,就提早搭機到日惹等待。

到了那裏,我們找不到貨櫃,原來是因為山路進不去。當時沒有手機,我們就沿路循著掉落的樹枝找到了那個貨櫃,再找貨車運輸物資到災區。當時也到醫院發慰問金,看到被岩漿及熱氣灼傷的人痛苦哀號,才體會到什麼是「人間地獄」。之後,我來回去了七次災區,了解居民遷到安全的地方需要蓋房子;一九九五年,我們募了十二間房屋善款,交給日惹社會局,這也是我們在印尼捐建的第一個「大愛屋」。

印尼分會去年已發出四十四萬六千多份物資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家庭,今年元月、七月,印尼分會又兩度攜手實業家伸援。領到十公斤大米與二十片口罩,達瑪阿嬤說:「感謝真主,感謝志工,家裏的米所剩不多了!」(相片提供/印尼分會)

問:

做慈善後,緊接著做義診,是什麼因緣促成的?

答:早期在貧困的鄉村,有不少孩子營養不良,肺結核患者也很多,這些都需要長期藥物治療及營養食品的補充。一九九五年起,我們與當格朗縣(Tangerang)、西朗縣(Serang)衛生局合作,除了每月定期義診給藥,我們也提供奶粉和大米。每個專案都需要六到九個月的時間,當時有三個村列入方案,治療成功率都在百分之八十五以上。

一九九八年印尼發生暴動,經濟受損,我們除了發放十多萬份大米與物資照顧貧民,在一九九九年也舉辦第一場大型義診,包括外科、牙科、眼科、內科,三天共服務九千五百二十三人,其中有六百零四位病患接受手術。

當年我們沒經驗,也缺乏儀器,很感恩印尼醫護人員以及來自臺灣、菲律賓、新加坡的慈濟人醫會共同成就;往後印尼只要有大型的義診,都有他們的身影,進而帶動印尼有愛心的醫護人員,成立「印尼慈濟人醫會」,之後才有大愛村的義診中心,升格為大愛醫院,以及今年試營運的印尼慈濟醫院。

二○一二年十月印尼分會靜思堂啟用,副執行長郭再源(左)、黃榮年(右)和劉素美 (中)上臺致感謝詞。(攝影/莊慧貞)

問:

後來有兩位副執行長加入慈濟,可以說成為印尼慈濟的轉捩點,請素美師姊分享這段因緣。

答:慈濟在印尼的一大因緣,是一九九八年黃榮年師兄、二○○二年郭再源師兄加入慈濟,他們改變了印尼的天空,創造了印尼慈濟因緣。這要感恩黃奕聰伯伯與文玉師姊的接引。

一九九八年五月九日,黃伯伯的兒子榮年師兄皈依上人,五月十四日印尼暴動,黃伯伯讓榮年師兄帶著金光集團的職員與慈濟一起發放十萬份物資。以當時我們的能力是不可能做到,但榮年師兄剛皈依就勇於承擔。他讓我們學習到典範——心量大、心寬念純、謙卑、禮讓、親和力及他的領導能力與風範。他常說:「有事沒人承擔,我來做。有人承擔更好,我全力配合支持。」

早期慈濟快速成長、需要人力資源時,榮年師兄也大力支持,包括割捨公司的高級主管給慈濟。大實業家你要他們捐款大多可以,但你要他讓出公司重要的主管應該是很難,榮年師兄是如此愛上人、愛慈濟。

再來說說郭再源師兄,我們稱他為「沒問題師兄」。阿源師兄的個性是「講義氣、重承諾」,做事明確果斷。二○○二年雅加達水災,黃伯伯一句話,要他跟榮年與我一起為慈濟做賑災,他馬上答應。阿源師兄進來,開始接引實業家加入慈濟,從二○○二年為重災區紅溪河畔的居民興建兩個大愛村,二○○四年南亞海嘯,在亞齊建三個大愛村;自二○○三年到二○○五年與華商合作大米發放,嘉惠了兩百五十萬戶,也陸續啟用十五個分支聯絡處;二○○五年大愛無線臺開播,二○○八年四大志業開始落實在慈濟園區,包括靜思堂、慈濟國際學校,以及預計今年將啟用的慈濟醫院。這些都促進了印尼種族、宗教之間的和諧,也讓佛教在印尼受到尊重與肯定。

我很感恩兩位真的做到「人脈變善脈、商道變善道」。阿源師兄與榮年師兄二位法親像兄弟,他們做到彼此信任與尊重、相互配合,對上人也做到恭敬、信受奉行,所以整個印尼實業家團隊才會深受感動,並且願意跟隨他們的腳步加入慈濟。

問:

印尼分會如何落實四大志業?

答:上人創辦慈濟,以慈善、醫療、教育、人文為四大志業;印尼分會慈濟園區二○○八年開始動工興建,有靜思堂、大愛電視臺、國際學校,還有守護生命的慈濟醫院。我們都不是專業,走過了四大志業創立,面對問題時,更能深刻體會上人的艱辛,在沒人、沒錢的時候,堅定地一步一腳印創造慈濟志業。

慈善是慈濟的本,印尼慈濟也是由「慈善」打下穩定的基礎,啟發眾人的愛心,感恩志工團隊用心,才能落實四大志業。也感恩印尼有好的因緣,有一群實業家的投入,他們都是上人的好弟子,帶著各自的專才做到大捨無求,用心帶領團隊,尊重專業人才,傳承上人的精神理念。因為有大家的合和互協,才能有今天的四大志業。

與印尼靜思堂(左)相鄰的印尼慈濟醫院(右)已試營運中,志業腳步邁大步。(相片提供/印尼分會)

問:

素美師姊做慈濟已經二十八年了,可否分享和上人的師徒之情?

答:早期做慈濟很幸福,回精舍時,上人較有時間,有問題都可以直接請示。記得有一次我說:「每個道場都有法師,是否可以讓常住師父來印尼?」上人回答說:「真空妙有,不要執著於『相』,而是要真誠地付出,用『誠與情』做慈濟,接引志工菩薩。」

有一次,上人說印順導師給了他六個字「為佛教、為眾生」,因此上人創辦慈濟;但終生有二件事是上人一直在做的,那就是忍辱與不爭。

無論是慈善濟貧、蓋醫院、國際賑災等,社會人士有不認同的、有誤解的、新聞報導不實的,上人都不辯駁,忍下來用事實去證明。

再來,上人不與人爭、不與事爭,只與時間爭。上人是天天在過秒關,常說「來不及」,為我們的慧命不斷地說法;做弟子的聽了很慚愧,沒幫助上人,反而又讓上人擔心弟子。

今年大年初四跟上人視訊拜年,上人叮嚀我們要照顧好自己,有健康的身體才能做慈濟。上人自己都拖著病痛,還是很關心弟子們。我認為,師徒之間不一定要說很多,而是在於心的距離。

問:

素美師姊二○二○年榮獲印尼金融雜誌《Infobank》與《The Asian Post》頒發的「十大傑出人物獎」,成為歷年來首位得獎的外籍人士,有什麼感想?

答:我只是代表慈濟領獎,這個獎應歸於上人,也是印尼所有慈濟家人的榮耀。感恩上人,因為有慈濟、有上人的教導,有印尼慈濟人二十八年來的共同努力,我才有機會為社會付出。

問:

對印尼分會有什麼期許?

答:印尼志業成長快速,相對的志工菩薩招生要持續,志工是法脈的傳承,會員是聚善啟發愛心,都是淨化人心而且缺一不可。願慈濟菩薩道長長久久浩蕩長,也與師兄、師姊互勉,要永遠做到一敬、二合、三大捨— 恭敬上人,全體合和,人人大願大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