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的座位

(攝影/鄭婷尹)

無論環境與回收物多麼雜亂,
簡麗華始終安然,守護著一片清涼地;
一如她從事事吞忍到看淡轉化,
老實面對人生考驗,終能度關過坎。

無論環境與回收物多麼雜亂,
簡麗華始終安然,守護著一片清涼地;一如她從事事吞忍到看淡轉化,老實面對人生考驗,終能度關過坎。

「嗶、嗶、嗶,環保車要進站了,大家讓一下!」、「今天太陽大,趕快把洗好的芭樂袋鋪平曬太陽。」、「這些塑膠袋是可以回收的,但是要把袋子外的紙標剪掉……」每天一大早,桃園寶慶環保站裏人聲鼎沸,志工彼此關懷地問候著,手上同時忙碌分類資源,蓬勃朝氣洋溢如市集一般。

七十九歲的簡麗華,安靜地坐在一角,面對雜亂及待整理的回收物,帶著一抹寧靜與安然,與周遭的熱鬧形成強烈的對比,彷若在她的恬適中,塵囂皆化成一泓清淨的水流,潤物細無聲。

「現在這樣感覺很幸福、很平靜、很自在,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投入環保超過二十年了,她帶著微笑,連用了好幾個「很」字敘述目前的心境。這一片清涼地來自於歲月的洗鍊,在她經歷繁華與風霜,走過困境與艱難之後,如同出泥蓮花般拔萃出塵。

好面相卻無好福氣

出生在嘉義大林鎮的簡麗華,是家中九個孩子中的長女,十三歲國小畢業,父親想讓她繼續升學,然而她為了家庭生計,最終決定去工廠做女工。當時在一家食品工廠,雙手常被竹筍、鳳梨「咬」得千瘡百孔,孝順的她卻總隱忍著,不敢讓家人知道。

十九歲的年紀,住在食品工廠附近的徐太太,認定簡麗華的面相極有福氣,於是託媒,把她娶進了家門。然而,好面相並沒有帶來福氣,婚後,婆婆的態度一百八十度大轉變,婆媳關係日益僵化,讓簡麗華委屈卻又不敢探問。「吃飯都是配著眼淚!」她回憶當時,新婚第一年無助、困惑、孤單的種種經歷,感覺流乾了生命裏的淚水。

簡麗華知道讀書可以帶給人工作的機會與升遷的希望,於是鼓勵一樣是國小畢業的丈夫,利用下班後的時段繼續求學;國中與高中的入學、開學註冊,她獨自帶著學費幫丈夫報名完成手續,指望著她依靠的丈夫有一天能改善家庭生活。

然而事與願違,丈夫始終未能與她共同撐起一個家,她獨自帶著兩兒一女,靠著做大量的家庭代工來養家活口。她曾經生病高燒,無力地躺在床上,想著家裏連油、米都沒有,要如何去看病?咬著牙根、忍著病痛,未來的日子裏,家只能靠自己獨立撐起,身心的煎熬真只能用個「苦」字形容。

「夫妻是相欠債,女人家就是要忍耐」,當時鄉下的老人家這樣告訴她。在這一段婚姻裏,她只能妥協於夫家,必須「吞忍」與「安靜」。

日子總是熬過來了,兒子長大娶妻,邀來已年過五十的簡麗華夫妻北上桃園同住。她在賣場結識了慈濟志工林月華,月華對她十分關懷,這一分熱情感動了她,她跟隨月華一起做環保。

愈了解慈濟做環保的理念,她益發勤奮,白天在社區大樓做清潔工作,傍晚五點下班後,還繼續去做資源回收當志工,經常忙到夜間十二點,把回收物打理好,堆疊安置在手推車,在深夜的街道上,一個人推到慈濟的社區環保點。

長久下來,經常有鄰居好奇問她,怎麼不把回收物拿去變賣、增加自己的收入,她總是堅定表明:「要給師父去救更多的人!」她想做個可以手心向下的助人者,而忙碌中也發洩了心中的苦。

孝順的徐崇城明白做環保對母親的重要,關心她更體貼、支持她。(攝影/楊淑惠)

吃苦當作滋補人生

簡麗華如今是全職志工,每天清晨起床觀看大愛電視《靜思妙蓮華》節目,六點三十分播畢之後,就前往環保站報到;一直待到夕陽西下,再踩著三輪腳踏車回家。

因為腰部的舊傷,她不能施力搬運或站立太久,於是她選擇了一個「最佳座位」:環保站擴音喇叭音箱的正下方,她雙手不停地做環保、耳朵同時精進聞法──聽著音箱放送著大愛廣播電臺的節目,有上人法音,也有慈濟脈動。

「每次與麗華在環保站中聊天,卻總覺得她對大家的談話內容心不在焉。」志工陳逢卿笑說,事後發現她的心神已然投入在廣播節目的內容之中。

聽聞上人說法,是簡麗華的精神食糧。她笑稱自己邊聽邊忘,只能勉勵自己多聽、多聞、多精進。早年聽過上人說:「對的事,做就對了!」讓她感覺被激勵與觸動,徹底地相應她的性情,也刻入了心坎,更加投入在環保中。

簡麗華的丈夫在二○一九年病逝,過世前的兩年多,丈夫逐漸無法自理生活,需要有人二十四小時居側照護。她不想增添孩子的負擔,於是扛起了照顧的重擔,也因此無法再去環保站與大家一起共事。

「顧他,真的很累!」當時丈夫逐漸無法辨別白晝或黑夜,生活作息日夜顛倒;夜不能眠,成為簡麗華生命裏又一段極為艱苦的歷程。

隨著學佛、聞法多年,她以因果觀來勸慰自己,也以「消業」的態度來開解,釋懷了早年婚姻所經歷的一切,將苦楚當作滋補人生的養分。

伴護病患的生活,簡麗華十分想念在環保站的時光,志工對她也非常惦念。「麗華出不來,大家就走進去!」於是有志工帶著餐食去探望,也經常陪伴著她聊聊慈濟事、說說環保站。簡麗華說,這分關懷的溫度,她感受到了。

簡單想就沒有困難

當簡麗華再度回到環保志工的行列裏,依然是坐在喇叭音箱正下方的「最佳座位」上,面對這一分「回歸」的心情,她輕輕地敘述眼下心境的平靜與滿足,堅定地說:「我想做到最後一口氣!」

兒女對簡麗華孝順,經常邀約同遊或輪流同住;她說自己不愛玩,「卡愛也是愛這裏。」每天來環保站,對她是很重要的一件事。簡麗華的長子徐崇城,明白環保站對母親的重要性,因此體貼地叮嚀媽媽要照顧好身體。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提到媽媽,徐崇城想起這段清代詩人鄭板橋的詩句,詩人在風雨飄搖與四方拉扯的經歷之後,咀嚼出「看淡」的人生況味;他說,原本以為「堅忍不拔」是很好的形容詞,卻因為媽媽的人生,他體會到,那是遭遇困境的無奈與忍耐。

「簡單想,就沒有困難」,簡麗華說,老實面對生命,從事事吞忍到看淡轉化的態度,幫助她度關過坎﹔這好像在環保站裏,面對成堆的回收資源,抱持著簡單的心念、認真在當下,老實動手做,自然可以一件件地處理完畢。她坦然接受人生劇本的每一個章節,伴隨生命良能的付出,轉化小我與小愛、成就為大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