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慈大附中 這疫刻終於來臨

新冠肺炎疫情的來臨,
讓教育工作者重新省思教育的本質及學校的功能。
老師在教學上嘗試突破,
甚至很有雅量地接受學生教導自己使用軟體,
也讓我看到教育的單純及美好。
師度生、生度師,彼此相互影響,
不變的是我們都希望對方更能適應未來。

新冠肺炎疫情的來臨,讓教育工作者重新省思教育的本質及學校的功能。
老師在教學上嘗試突破,甚至很有雅量地接受學生教導自己使用軟體,也讓我看到教育的單純及美好。
師度生、生度師,彼此相互影響,不變的是我們都希望對方更能適應未來。

當教育部宣布全臺各級學校實施線上學習、停止到校上課後,第一個閃過我腦海的念頭是「這一刻終於來臨了!」

早在去年初,學生還在開心放寒假時,花蓮慈濟大學附屬高中就成立了防疫小組,並在隔日召開第一場防疫會議。這一年多來,每天下午兩點,我和全校各級主任準時收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線上記者會,掌握最新疫況,以期能淡定且鎮靜地面對各種挑戰。當指揮中心在今年五月十一日公告,因為「出現感染源不明之本土個案」,將疫情警戒提升至第二級時,我就有預感這波疫情的擴散,恐怕比想像中還要迅速。

一直維持在兩位數的本土確診個案,五月十五日突然暴增至一百八十例,指揮中心緊急宣布,確診個案較集中的臺北市和新北市提升疫情警戒至第三級。這天正好是國中會考第一天,我跟學務主任在考場邊陪考,邊聽記者會,一聽到「雙北升級」,馬上打開電腦召開校內應變會議,確認當週前往雙北市的學生名單,包括趕去報考警專及返家的住校生,打算等他們回到宿舍後,先安排到隔離寢室,降低群聚感染的風險。

之所以沒有等到花蓮縣政府宣布升級就提前部署,其實是有一段前奏曲。

二○○三年五月,慈中有九名學生疑似感染SARS,所有住校師生因此在寢室隔離十天,行動備受管制。我無法想像在當年資訊還不明朗的時候,那些被關在宿舍裏的孩子有多麼徬徨無助,又是怎麼度過那十天?之後的這十八年,慈大附中的住校生始終維持有六百多位;從去年臺灣出現第一起新冠肺炎境外移入個案起,我就在佛前發願,絕不讓學校被封鎖、師生被隔離的畫面重演,並在校內行政會報時表達決心,期許大家跟著我一起努力,對抗這個看不見的敵人,讓家長放心!

教育部宣布「停課不停學」後,慈大附中有三百八十位中學生留宿,九位小學生選擇到校學習,高三、國三學生擔任防疫尖兵,指導學弟妹防疫生活。

突發停課通知
六百人返鄉或留宿?

五月十九日,全臺進入三級警戒;五月十八日下午兩點十七分,教育部長傳簡訊通知全臺各級學校,翌日起學生停止到校上課。兩點二十五分,花蓮慈中校園防疫小組召開緊急校務會議,校醫、校護、各級主任及組長齊聚,商討應變方案。我心裏盤算著,現在是段考最後一天的最後一堂課,不能影響學生考試情緒,必須在三點半前達成共識,以便趕在下午四點,幼兒園和小學放學前,利用三點半到四點,學生進行大掃除時布達訊息!

慈大附中為住宿型學校,當務之急是要確認住校生是否繼續留在宿舍,以及協助學生購買返鄉的車票。迅速溝通後,學務處馬上製作電子表單,調查住宿學生返家或留校意願;總務處及人文室積極協助返鄉學生訂購火車票;圖書館同仁及科任老師負責進行線上教學測試;我則是忙著寫「給家長的一封信」,信中說明相關因應措施,若學生選擇繼續留宿,校方也會用心照顧孩子生活,並邀請家長一同虔誠齋戒。我相信愈是緊急的情況,與人溝通時愈需要釋放溫度,比起收到冷冰冰的「通知」,「信」更能讓人感受到溫暖。

三點半拍板定案後,防疫小組即宣布啟動「不斷電防疫辦公室」,所有組長、主任手機二十四小時不關機,並由導師以班級聯絡網向學生及家長布達「學校停課、在家學習」因應通知,同時傳送「給家長的一封信」,請家長在晚上八點半以前回傳電子表單。

導師與學務處全體總動員,終於在短短四小時內完成統計,結果顯示,全校住校生中約六成、共三百八十位選擇留在學校,避免跨縣市移動可能的風險。由於慈中學生來自全臺各地,透過家長回傳的電子表單確認孩子們欲抵達的車站名單後,總務主任和人文室老師們先自掏腰包領了十幾萬元現金,趕到火車站幫學生買車票。

現在回想起來,那天就像在打仗,從下午一路忙到深夜。我還記得人文室同仁在火車站領到車票後,曾拍照傳至通訊軟體群組,照片裏車站大廳顯示的時間是晚上十點十六分,內心有多感動,沒有人抱怨加班,大家分工合作,以守護師生健康、安學生及家長的心為最高原則,只盼能挺過這波疫情。

五月十九日早上八點半,五位總務處師長分別開車將十八位學生送往火車站,其餘學生則搭乘學校安排的遊覽車分批前往,準備趕搭九點多的火車回家;上遊覽車前,校護和老師貼心為每位學生量測體溫、噴酒精消毒,更不忘叮囑孩子做好防疫措施,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住宿生搭遊覽車返鄉,由老師隨車分別前往臺北、臺中及高雄;出發前,李玲惠校長與學生們道別。

住宿生的鄉愁
彰化冰粽快遞花蓮

從全臺進入三級警戒起,教育部四度延長停課措施,每次收到通知,學校就會詢問家長是否要將孩子送回家。可想而知,當老師來到宿舍發火車票時,寢室內總會上演「幾家歡樂幾家愁」的情景!

領到返鄉車票的學生開心地收拾行李,準備隔天和家人團圓;留下來的住校生中,有些孩子夠理性,知道家鄉有確診者,明白父母是基於保護自己的立場,不得已才做了「留校」決定,可是有的孩子會覺得自己是被遺棄的。所以當五月十八日教育部首度宣布停課當晚,全校輔導老師就進駐宿舍,希望能安撫學生焦躁不安的情緒。

慈大附中的輔導系統很健全,除了輔導室的老師,還有宿舍的舍爸、舍媽,以及「慈誠懿德會」爸媽們不定期的關心。綽號「麻糬爸」、在彰化經營冰粽觀光工廠的黃志清是慈誠爸爸,得知有不少學生因疫情留宿學校後,便從彰化寄來一箱冰粽,希望能藉由甜食撫慰這群孩子。

冰粽寄達的晚上,輔導室徐振家主任在男生宿舍發送時,發現一名國中一年級的男同學偷偷躲在門邊拭淚,於是將他拉到身邊,細細詢問才知道,原來這名男同學也來自彰化,小時候常常跟著阿嬤去媽祖廟拜拜,所以看到冰粽包裝袋上的媽祖圖案,忍不住思鄉之情,抽抽噎噎地問:「我想念的人都在彰化,到底什麼時候可以回家?」

看著男孩淚眼婆娑的模樣,我靈機一動,以手機撥視訊電話給麻糬爸,希望可以轉移他的淚水。沒想到麻糬爸看到孩子在哭,自己也跟著落淚,兩個沒有血緣關係、素不相識的人,就這樣對著手機螢幕哭泣。

在了解事情原委後,麻糬爸跟男孩允諾:「等疫情過了,你只要回彰化,麻糬爸就帶你去走一走,不管要去媽祖廟或哪裏,我都帶你去!」男孩終於止住了哭泣,情緒逐漸平靜。

掛上電話後,我轉身抱了抱身邊這位才十三歲的孩子:「只要我們平安,一定可以回家!這段時間,我們都是你的家人!」希望可以給他溫暖,讓他知道自己並不是被遺棄,也不是一個人孤單地待在學校,只要他有需要,我們都在!

炎炎夏日有冰粽涼爽的呵護,孩子的心終於不再慌亂。女生宿舍裏,兩位來自韓國首爾的女孩喜孜孜地拿著冰粽拍照,隔天,她們即將拿著剛出爐的畢業證書,踏上返國之路!

實體課程暫停,線上教學熱絡,在空無一人的教室裏,老師在講臺面對著電腦講課(圖3);連畢業典禮也線上進行,第十九屆畢業生身著制服端坐在家中螢幕前,師生與同學在雲端道別、彼此祝福。(圖1、2)

降低接觸風險
師長直送學生返鄉

當政府五月二十五日宣布停課措施延長至六月十四日,校內防疫小組馬上開會,眼看復課無期,我們決定讓三百多位仍留在學校的孩子可以回家,但安全的交通工具是最大挑戰。幾經討論後,除了家長來校接回,我們決定租遊覽車,以「不落地」為原則,降低孩子在返鄉過程中感染的風險;學生也可與家長溝通後繼續留宿學校。

遊覽車租賃公司老闆的孩子是慈大附中校友,得知我們要包車,特地挑了五輛車況最好、最新的遊覽車,兩位校護也在出發前反覆仔細消毒。五月二十八日啟程,車子開出校門後便分別前往臺北、臺中及高雄,車上有老師隨車,車後方還有老師自駕跟隨,準備等學生都平安送達目的地後,將遊覽車上的老師載回花蓮。

慈大附中真的是一所老師搶著當志工的學校,沒有人要求加班費,也沒有人向我要油錢,甚至主動承擔的速度超乎想像。從決定包遊覽車開始,大家很快地分頭展開任務:學務處、人文室聯手搞定交通運輸,設備組準備筆記型電腦和平板電腦,讓有需要的學生借回家;有不少老師聽到消息馬上自告奮勇志願隨車,沒多久連自駕跟隨的名額都滿了。我本來想隨車南下,但因全車採梅花座,位置不夠只好作罷。

證嚴上人常勉勵大家「甘願做,歡喜受」,在慈大附中真是如此。氣象預報顯示大雨將至,為了載一名來自小琉球的學生平安返家,賴彥男老師繞過半個臺灣、來回開車七百多公里、奔馳近十四個小時,只為了趕在大雨前將孩子送到屏東東港,就怕船班會因此取消。

聽隨車老師事後分享,遊覽車抵達目的地時,慈懿會爸爸媽媽早已在靜思堂外頂著大太陽等候專車到來,還貼心準備了小點心迎接孩子返鄉。上人總是叮嚀慈大附中師長要將孩子顧好,我想大家都沒有忘,在這座校園裏,無私且志願是如此平常,師長唯一的心念就是要將孩子平安地交到家長手中。

師長們總動員,打包畢業證書、紀念冊、慈懿會爸媽製作的手工書和家長會準備的小禮物,將每位學生專屬的「畢業禮物」裝箱郵寄到府。

不只家長伴讀
當校長出現在線上

教育部還未宣布停課前,老師們就已事先轉化教材為線上模式、規畫學習活動,做好準備。然而,當線上教學啟動後,我才發現師長對學生的呵護有多麼無微不至。

圖書館為了增加課堂臨場感,特地去錄製鐘聲,讓同學即使在線上教室上課,也能夠聽到平時課堂間熟悉的鐘響;人文室在前一天晚上提供靜思語或心靈小語,讓各班導師可以利用每天早上八點的「導師時間」和學生分享,除了安定學生的心,也藉以凝聚師生情感。

比起出生在「數位原生代」的學生,線上教學對於身為「網路新移民」的師長們是很大的考驗!好在師長們很團結,不僅自發性地成立通訊軟體群組,只要哪間出版社有提供免費的教學影音檔,或是發現不錯的線上互動學習平臺,大家就彼此交流,教學碰到難題時,也集思廣益、商討解決方法。

為了避免學生上課不專心,還設有線上巡堂系統,校長和各級主任可以透過帳號進入各班教室觀課。有一次,我巡堂到高中物理課,剛好在教摩爾定律(Moore’s law),我就在留言區提醒同學要認真上課,因為「當年校長就是敗在這個單元,所以才選擇文組。」學生看到我的留言,就知道校長進來了。

還有一次巡堂到英文課,老師點名同學念英文,但我戴著耳機、把喇叭調大音量,還是聽不清楚學生在念什麼,只好按下麥克風請他大聲一點,並鼓勵同學:「不用害怕,英文就是要勇敢念出來。」

有時我也會點名,把在視窗上看到的同學名字都念一遍。對我來說,巡堂並不是去罵學生,而是可以親切地跟學生互動、清楚每位老師的教學狀況。以前我很難將學生的臉跟名字聯想在一起,但線上教學時,每個視窗頭像上都會顯示學生姓名,讓我不會再叫錯人,也算是意外的收穫!

在線上教室巡堂,還會看到很多有趣的畫面!有些家長怕孩子一個人在房間會不專心、要求孩子在客廳上課,所以偶爾會在課堂上看見媽媽在學生後面摺衣服,雙眼盯著電腦螢幕的尷尬景象;還有同學因為被老師點名,問題回答不出來,被在旁邊監督的爸爸拍了一下,螢幕上的頭也因此歪了一邊,引起全班哄堂大笑。

不少家長會在「陪讀」的過程中,回饋觀摩心得給任課老師。一位文筆很好的阿公,每天都會跟著孫子一起上課,下課後還會寫學習日誌給班導師,從五月二十一日寫到休業式當天,沒有一天停筆,比孫子還要認真上學。

當「停課不停學」成為必然,老師的心態就很重要!我不只一次在校務會議上提醒老師,線上教學是全校家長在觀課,老師的教學很容易被放大檢視,必須不斷精進、提升授課專業。

國中部自然科劉原佑老師及國文科葉宜宣老師在線上課程中進行跨科協同教學,他們以線上實境遊戲作為課程包裝,讓學生在上課過程中目不轉睛;體育科教師李宇甄播放TABATA高強度間歇運動訓練影片,要求學生對著鏡頭做運動,還會時不時點名姿勢不標準的同學動作要做確實。

新冠肺炎疫情的來臨,讓教育工作者有機會重新省思教育的本質,以及學校的功能。當學習環境從教室變成家裏、教學的媒介改成電腦時,該如何讓學習不中斷?很多老師在教學上努力地嘗試突破,甚至很有雅量地接受學生教導自己使用電腦軟體,讓我看到教育的單純及美好,師度生、生度師,彼此相互影響,不變的是我們都希望對方更能適應未來。

因為有十八年前SARS隔離經驗,慈大附中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採取了更高規格的防疫作為,住校生每天量四次體溫,每週五晚上,學校會準備點心送到寢室,讓禁止外出的學生可以放鬆心情、迎接週末假日。一位高一的通勤生得知宿舍在疫情下的這項「傳統」後,主動邀請母親一起做珍珠奶茶,並親自送來學校,希望可以為留宿的同學做點事。

教育就是影響力,感恩全校師長在疫情艱難時,仍願意守住慈大附中的創校精神,齊心讓慈大附中成為一所全臺獨一無一的學校!

▍附錄一

我抓得住你!

口述•葉宜宣(慈濟大學附屬高級中學國中部教師)
整理•張郁梵  
相片提供•慈濟大學附屬高級中學

受邀到國文課堂上客串嘉賓的自然科劉原佑老師,以白色雨衣和玩具聽診器打扮成醫師,向學生講解拍痰原理。

跨科協同教學,老師們角色扮演,學生在線上看得又驚又喜, 不知不覺上完一堂國文課與自然課!

線上教學對所有老師而言都是極大的挑戰,全新的授課模式不僅增加備課負擔,還得使出渾身解數,想辦法抓住學生的專注力,避免學生因長時間面對螢幕而疲勞分神。

我任教於國文科,帶的班級正好是國中一零八課綱第一屆,備課時明顯感受到教材和以往大不同,多了許多跨領域的內容。以《拍痰》這篇課文為例,文章主要描述,透過每日為病人拍痰的過程,帶領學生思考外籍看護離鄉背井所遭遇的困境,以及可能產生的心理狀態。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學生很難有所體會,於是我突發奇想,決定和其他科任老師進行跨科協同教學。

《拍痰》涵蓋了呼吸系統的概念,所以邀請自然科劉原佑老師,進入我的課堂客串嘉賓。本來很擔心不知道該如何包裝,使國文科和生物科能相容的恰如其分,好在因應這兩年遠端教學的浪潮,很多線上互動平臺應運而生,讓線上課程也能變成虛擬實境遊戲,增添師生互動樂趣。

我們初步共識以國文課為主、生物知識為輔,由於拍痰是臥床病人長期照護的重點工作之一,我們透過角色扮演帶領學生進入虛擬的故事情境。故事背景設定在醫院,劉原佑老師負責扮演醫師、我扮演護理師,學生扮演將父親送醫的故事主角;學生必須聆聽醫師說明拍痰原理與重要性,再進一步思考雇用看護與否的生命議題。

為了讓學生更有參與感,也搭配線上教學很流行的Pear Deck互動式軟體,讓他們即時做教學回饋。劉原佑老師準備了一張人體的上背圖,讓每位學生在螢幕上看到,當課程結束後臨時抽考:「知道要怎麼幫爸爸拍背了嗎?」同學將畫面中的圓點拖拉到拍痰的正確位置。

另一堂跨科教學的構想是來自《看雲的日子》這篇課文,由地球科學老師化身氣象主播,我扮演私家偵探,用密室逃脫遊戲的方式和學生一起破案,並在我們虛構的故事中帶入課文情境。我發現塑造故事情節,除了可以凝聚學生的專注力,師生在課堂上的互動也變多了,而且相較於兩位老師在教室講臺上輪流講課,線上跨科教學可以切換螢幕,就像看電視無聊了會想轉臺,可以增加新鮮感。

其中也有許多有趣的回憶。比如在準備醫療道具時,我們買了白色透明雨衣和兒童用的玩具聽診器,裝扮起來有模有樣,但樣子卻又有點搞笑,沒想到四不像,學生反而愈覺得有趣。

疫情嚴峻之際,面對線上教學的極大考驗,科技反而可以使師生距離更靠近。如何秉持「停課不停學」的精神,發想創新活潑的課程,吸引學生專注上課又能兼顧學習品質,是疫情下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必須努力思考的課題。

▍附錄二

繞過半個臺灣 送學生回家

口述•徐振家(慈濟大學附屬高級中學輔導室主任)
整理•張郁梵

繞過半個臺灣、來回六百多公里,長途跋涉很疲憊, 但能將學生平安交到家長手中,很值得!

五月二十八日,學校包遊覽車送學生返鄉,我負責隨車到臺中。從花蓮到臺中車程近五小時,當孩子們在遊覽車上睡著時,我坐在副駕駛座跟司機聊天,整段路上不敢闔眼,深怕過程中出現閃失,直到把孩子們都安頓好,疲憊感才瞬間襲來。

經過蜿蜒的山路及漫長的高速公路後,平安地在中午抵達臺中靜思堂,當車子一駛進園區停車場,就看見十幾位穿著制服、排隊整齊的慈懿會爸媽們熱情招手;等學生們走下車,他們馬上拿著酒精為大家消毒並送上點心,就怕發育中的孩子們在長途跋涉後肚子餓。

久別重逢的氣氛十分喜悅,但有兩名同學遲遲沒有等到家長來接,電話聯繫後得知,父母因工作臨時走不開而無法前來,我和學務處蕭湘樺主任討論後,決定親自把孩子送回家。

我們都不熟悉臺中的路況,本來以為只要十五、二十分鐘就可以完成任務,沒想到打開導航系統才發現臺中竟然這麼大;花了一個半小時,才終於把兩個孩子平安送到家。

事後家長不停感謝,我們沒有讓孩子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而是專程接送,讓他們很放心!我們則不約而同地認為剛才做了一個對的決定,否則別說是暴露在公共場所有多容易染疫,孩子要提著沉重的行李走路,該有多辛苦!

疫情嚴峻期間,誰都怕染疫,但只要有「愛的精神」就不怕,如同慈大附中師長們把學生送回家的那分決心,還有慈懿會爸媽們日正當中也要頂著大太陽等孩子們返鄉的堅定心念。

疫情下,親師之愛更綿密,師長的貼心和窩心,織就成了一張守護孩子們成長的愛心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