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後再揭序幕

今年四月三十日至五月二日,臺南鹿耳門聖母廟三年一科的祈安香醮大典再揭序幕。迎面而來的進香人潮,及背後可能產生的垃圾量,是環保志工多年來都不敢輕忽的挑戰,尤其廟方餐廳提供陣頭人員或香客使用的餐具,若沒足夠人力清洗,使用後將丟棄大量的免洗餐具,相信任誰都不願看見這樣的後果。好在經驗豐富的慈濟志工們,早已備好環保餐具及清洗用具,人人蓄勢待發,隨時迎接這兼具體力與耐力的「環保接力賽」!

沒想到在我們完成記錄沒多久,五月中旬臺灣爆發新冠肺炎疫情社區感染,隨著每日確診人數攀升,在五月十九日全臺提升疫情警戒至第三級。這波嚴峻疫情不僅改變大家的生活模式與習慣,也連帶影響工作型態與計畫。如今再看這張照片,志工接力洗碗,遠方煙火施放迎接遶境隊伍歸來,陣頭人員向志工打招呼表示感恩,這樣熱鬧的景象已成往事。照片裏不只呈現人情之間的互動關懷,在面臨疫災之時,更讓我們反思宗教民俗活動與環境之間的關係。

祈求平安的願望

為防範新冠病毒的傳染,相較於三年前的遶境現場,信眾紛紛戴起口罩,把握這三年一次的香醮儀式。由臺灣各地一百多間大小廟宇所組成的陣頭參與遶境,不僅隊伍浩蕩,更徒步和聖母廟的鎮殿媽祖一起完成近兩百公里之路程,遶行轄境內、外等村里,為地方及鄉親祈安納福,消災解厄。

跟隨遶境隊伍行走時,可見家家戶戶門前擺起桌子,供上鮮花素果及清香一炷,恭敬迎接。有的信眾則長跪在遶境隊伍前,手持炷香祈禱許願。在疫情時期,媽祖的慈悲形象,更成許多人重要的精神託付。從民間信仰的種種外顯儀式,可知人們行為背後均有著「祈求平安」的願望。

在香醮期間,廟方會以廣播方式鼓勵村民「素齋祈福」,就連參與陣頭者也須遵守紀律持齋淨身。其實這樣的習俗,早在各地宮廟與信徒間行之有年,若人人回到日常生活中,也能帶著反思覺察的心念茹素護生、淨化身心,這才是真正的平安之道。

出人出力的法喜

香醮期間,廟方為體恤陣頭人員及信眾方便用餐,每天在附設的餐廳供應素齋,由於人潮眾多,每到用餐時間就陸續有數百位前來。然而廟方現有的餐具數不足,志工又不忍看見一次性餐具衍生成垃圾大軍,於是無償準備環保餐具供廟方使用,並出動志工接力清洗。廟方看見大家的用心後深受感動,直說:「你們的上人怎麼那麼慈悲,不僅出動人力,還提供餐具,實在很不好意思!」

廟會活動行之有年,在當地環保志工長期耕耘下,對外不僅獲得廟方的認同,對內也帶動不同區的志工協助人力支援。我們樂見今年參與的志工人數較三年前更為踴躍,他們在香醮期間從白天忙到深夜,馬不停蹄地付出,早已不計身體有多疲累、流多少汗水,卻深知「做環保」一定要自身力行的實踐。回頭再看結束前的合影時,每位志工顯露出的法喜,實在令人感佩又讚歎呀!

小蘿蔔頭來洗碗

還記得三年前在志工洗碗區有一張照片特別可愛,志工們各個埋頭專心在清洗餐具,而後方竟有一位年僅一歲半的小孩獨自待在菜籃車裏玩耍,彷彿知道大人正忙,因此不吵不鬧。我們三年後再回到現場,那個小蘿蔔頭已經可以和大人並列坐在一起洗碗了,而且連哥哥也加入。這兩位都是周淑茹師姊的孫子,哥哥黃品升六歲,弟弟黃品澄四歲半,兄弟倆知道阿嬤要去聖母廟當志工,早上及下午睡醒就請媽媽載他們去幫忙。兩個小蘿蔔頭穿起圍裙、戴上口罩,做起事來有模有樣,清洗碗盤的速度一點也不輸大人,只是有時洗得太專心,連口罩掉下來都不知道。

現場洗碗要拚速度,大夥忙到汗流浹背,有了兩位小菩薩的加入,彷彿看見兩顆善種子的發芽,志工一邊讚許:「真乖呀!」一邊提升彼此的士氣:「可不能洗輸囝仔!」

清淨源頭小動作

因為防疫的考量,今年在供應信眾免費食用的「綠豆湯」區,全部改為紙杯盛裝。向來視環保為優先的志工們,立即發揮「清淨在源頭」的智慧,在三個定點安排人力守候。有的志工負責幫信眾盛裝飲品,雙手遞給對方時,附上一句輕柔話語:「感恩您,下回可以攜帶自己的容器來裝喔!」有的志工則是在一旁準備水桶,將大家用完的紙杯逐一過清水再放入回收袋,避免殘留湯汁之後發出酸臭味。這樣的舉動也間接帶動信眾,在丟棄容器前簡易清洗一下。

志工以慈悲、寬大的心量走入人群,用實際「做」來啟發智慧,只盼大眾一同珍視大地的清淨,並尊重後續處理回收物的環保志工!

期盼乾淨的落幕

香醮期間近萬人潮,大家關注的焦點全放在遶境隊伍及各界民俗藝陣,然而每到酬神祈安活動落幕,遶境隊伍散去,戲臺人去臺空,徒留滿地的鞭炮屑與垃圾,這是每次宮廟活動結束後的不變場景。

此時有一群如小螞蟻的志工,總是不定時默默出現在熱鬧場景背後的「垃圾區」,不論是設立在廟中各角落的垃圾桶,還是已包好整堆的垃圾集中地,都會發現他們的身影。他們不是來丟垃圾,而是捨不得那些還可回收的資源被丟棄,於是從成堆垃圾中慢慢地挑出。

一連幾天的活動下來,看見志工們支援廟會洗碗、做資源回收,總共清出近三噸資源回收物。他們以身體力行作典範,用智慧提倡環保,期盼能逐漸形成一股行動力量,進而影響民眾真正改變觀念,讓傳統宮廟文化可以多點環保,少點浪費。若能以戒慎虔誠之心戒殺護生、悲心護地,讓每一次的祈安儀式更加「清淨」與「乾淨」,我們相信來自各方的神明一樣會慈悲庇佑每一位信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