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前來板橋靜思堂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的男士接受體溫測量。外出戴口罩、面罩,量體溫,已是全民共識。何時才能回復過往生活,得看這波疫情什麼時候結束。
七年前,無法體會獅子山共和國民眾在面對伊波拉病毒的恐懼,
那場摧枯拉朽的災難,只是發生在別人的故事裏。
誰也料想不到,相同的戲碼,
七年後的今天竟然陸續在全球各地上演……
七年前,無法體會獅子山共和國民眾在面對伊波拉病毒的恐懼,那場摧枯拉朽的災難,只是發生在別人的故事裏。
誰也料想不到,相同的戲碼,七年後的今天竟然陸續在全球各地上演……
話說二○一三年十二月,非洲西部出現伊波拉病毒(Ebola Virus);離臺灣一萬三千五百多公里,疫區之一的獅子山共和國,面積約兩個臺灣大,人口七百八十萬,隔年疫情爆發後,因伊波拉病毒而往生的就有三千九百多人。
在病毒蹂躝最高峰時期,每日往生人數眾多,連殯葬工作者都來不及好好處理,在墓地挖個淺坑、草草掩埋;暗夜引來飢餓流浪狗,挖開淺土,咬食剛入土的死者……這是在地朋友的描述。
伊波拉擾攘兩年多後,在國際醫療組織努力下,於二○一六年三月,暫時被壓了下來。二○一六年九月,我跟隨慈濟志工,第一次到獅子山共和國進行人道援助活動,那是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告伊波拉疫情解除的半年後。記得當時在獅子山共和國談起伊波拉病毒,在地朋友猶心有餘悸。
說實在的,儘管他們說伊波拉病毒有多麼恐怖、多麼驚心動魄,無時無刻牽動著全國七百多萬人的神經,我卻無多大體會,畢竟已是事過境遷。沒有第一時間親身在現場,無法體會那場瘟疫所造成的衝擊。那場摧枯拉朽的災難,只是發生在別人的故事裏。
誰也料想不到,相同的戲碼,七年後的今天,竟然陸陸續續在全球各地上演。
昨日的伊波拉,今日的新冠病毒,已令全球四百多萬人喪生,隱形殺手般,置人死地於無形。於是,疫情期間三級警戒下的臺灣,只見求神拜佛的人們,廟宇不得其門而入;西門町燈火黯然,電影街聲沉影寂,平日車水馬龍人潮洶湧的鬧區,此刻形同空城;大眾運輸系統,公司行號出入,如臨大敵;醫院門禁更是森嚴,染疫的危機意識,如影隨形。一時風聲鶴唳,人人自危,死亡威脅好像無時無刻、無聲無息地在身邊出現……
此時此刻,我終於體會到獅子山共和國民眾當年面對伊波拉病毒的恐懼。不同的是,伊波拉病毒疫情只限於地區性,還沒走出非洲大陸,而新冠肺炎疫情已是全球化了。它是屬於全人類的議題,全人類的故事,誰也逃避不了。終於,臺灣也不能倖免,在全球疫情出現一年多後,進入三級警戒,期間染疫人數、病歿人數節節上升。
六月初,午後的萬華龍山寺,人跡杳然,只有一位信眾在廟門外禮佛。三級疫情警戒下,公共場所出入都有所限制或關閉,包括宗教場所。
病床上,曾經是我
比諸疫情嚴重國家,如印度、美國等,臺灣染疫往生人數不多。但每一條命都是命,如果這條命出現在家人、親戚朋友中,對這條命的輕重就有不同的看法。
在醫院的新冠肺炎專責病房內,穿上俗稱「兔寶寶裝」防護重裝備的專責醫護人員,忙碌而專注地照護那正在生死邊緣徘徊的病患。這場景我經歷過,在二○一五年,治療八仙水上樂園粉塵爆燃意外重度燒傷病患的加護病房裏,醫護同仁也是穿上一重又一重的防護衣,同心戮力,希望在那裹成木乃伊般的軀體中,釋放出受桎梏的生命來。但有所不同的是,當時防護衣是防止外來細菌進入病房、感染燒傷病患的可能性;而在照護新冠肺炎患者時,防護衣除了保護病患,主要也是保護醫護人員。
新冠病毒傳播力量之強,不用贅述。醫護與病患之間接觸、互動,都是遊走在生死之間。救人命與保己命都不能掉以輕心。萬一真的感染,那可不是一個人的事,是一家人的事,是一個區域,甚至是整個臺灣島的事。於是,穿上一件又一件防護衣,一雙又一雙醫療手套、鞋套,N95口罩外再套上醫療口罩,連帽防護衣外又需戴上髮帽、眼罩、面罩,才算俱全。裝備的穿著也必須依照絕對標準進行,馬虎不得。
過往採訪,我曾在醫護同仁協助下,花了十幾分鐘完成裝備穿戴。剛完成包粽般的著裝行動,身體已開始發熱流汗,有點受不了。專業的醫護人員卻要在這樣的防護裝備下,小心翼翼,在救人與保命前提下,工作數小時,精神、心理和生理所承受的壓力之大,不是三言兩語能道盡,也不是旁人能輕易體會。
病房內的病患,閉著眼睛,口腔插著管線,只有頭上和身旁維生儀器上跳動的數字和曲線,顯示他們仍在掙扎求存中……這場景似曾相識。
是的,它確實曾在我生命某個時段出現過。二○一六年九月,出差西非獅子山共和國時,感染瘧疾,回臺後身體不適,入院求醫,昏迷後被送進加護病房治療。在生死一線之間,友人來訪,拍下當時景況,以備作人生最後遺容照;相片中的主人翁,形容枯槁,一樣是閉上眼睛,滿口塞滿管子,景象竟然如此雷同。
幸運的是,在醫護努力救治、細心看護下,命終被撿回來;也期望在這場世紀瘟疫中,不幸染疫,仍在生死間徘徊的人們,能大步跨過……
六月十四日,農曆端午假期,臺北車站內空空如也。疫情蔓延,行人稀少,鬧區喧鬧不再。直接受影響的除了店家,還有各行各業,甚至包括教育、醫療等領域。
疫情後,會記得嗎
週末的早晨,山路清幽。臺灣疫情終於在七月二十七日起降為二級警戒,人們生活逐漸恢復。山路上,遊人仍比往常少,兩個多月的清靜,小鳥樂得盡情歌唱。
網路上有人寫了這樣一段文字:對地球而言,人類才是主要病毒,而新冠肺炎則是地球保命的疫苗,用以抑制人類這種病毒無限擴散。這論調聽來有點意思,不知道這世紀大災難哪天過去後,人類會否對自身的生活習慣、生命看法,和對待大自然的態度,以及與其他物種的對應關係,有所改變?
臺北慈濟醫院的專責病房內,醫護人員齊心合力,照護剛進來的確診染疫病患。第一線醫護人員身心所承受的壓力,不可言喻。(相片提供/臺北慈濟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