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日 圓滿的愛

7.22《農六月‧十三》

【靜思小語】即使歷盡辛勞也要給予人有感覺的幫助,這分貼心就是圓滿的愛。

法喜如星星閃亮

高雄榮董顏子傑、潘機利、王獻聰、方漢武、陳添鳳、孫震霖師兄等人返回精舍,與上人分享疫情期間,高雄靜思堂提供新冠肺炎疫苗接種站之服務,以及募心募愛的心得。

上人對師兄們說,慈濟超過半世紀的無私付出,走過許多國家地區。若非真有苦難,慈濟不會無事前往;為了救拔苦難,不辭辛勞,克服無數困難,希望能做得很圓滿,給予人有感覺的幫助。

譬如此時的海內外紓困發放,讓貧苦飢餓的人解除當下的困境,給予至少兩個月的糧食。師兄們也曾參與國際賑災,為老弱婦孺扛著沉甸甸的米糧物資回家。這分愛很溫暖、很貼心,是一分很圓滿的愛。

「師父常說『圓滿的愛』,這分愛已經在世間發揮了五十多年,從未改變;每一位慈濟人的心就像天上的星星那般閃亮。聽到你們的分享,就看到你們閃亮的心,不是為私己而爭取,是無所求地付出,無求就無失。」上人說,無所求而付出,福報不求自得;若沒有做,再如何求福也求不得。「我們無所求,做就對了,不用問會得到多少福報,只問自己的心是否歡喜?若由衷感到歡喜,就得到了滿心法喜。」

「自己有多少財產,其實無須誇耀,對人說一次,人家就會知道你有多少;說二次,人家會覺得你是怕人忘了你多有錢;若說三次,人家就會覺得錢是你的,與我何關!徒然惹人厭煩。賺錢不用炫耀,但我們做好事要常常分享,告訴別人做好事做得很歡喜,找了多少人來做得很感動;大家看我們做得歡喜,也會發心共同來做,做到相互讚歎。一次又一次地分享,歡喜心的層次也愈提升。」

「若你們向人勸募一百萬,或許他們看在你們的面子上捐了,但還是對慈濟不了解,就無法生出感情。所說的菩薩招生,菩薩是『覺有情』,要讓人有覺悟,發自內心體會苦難人的苦,而自己有福,所以有餘力去幫助人;當看到對方解開了困難,自己會感到很歡喜。苦難人得到幫助而翻轉人生,甚至能來找我們,要與我們一起做慈濟,這是生活與心靈都轉貧為富了。」

上人說,錢賺得再多,到了最後還是「零」,人生若只談財產數字,不會歡喜;不要談數字,要談覺有情,要知道佛法到底教導什麼?人生要走在什麼方向?大家呼籲、勸募愛心,集結人人的點滴力量,可以救助全世界;即使個人的力量微弱,如同一滴水,但是這滴水和人人的一滴水集中起來,終能匯聚成一缸水,可以供應給很多人享用清澈的甘露而滋潤身心。「對的事情,做就對了。你們跟著師父,絕對讓你們沒有後悔;做慈濟步步踏實,所做的都是對的事,絕對不空過人生。」

立地頂天好人才

校院聯席會以「疫情下的教學因應與研究發展」為主題,由教育志業與醫療志業主管報告後,上人開示,疫情當前,給予人們很多的教育機會;就讀醫學相關科系的孩子,應該把握機會學習,見到醫界前輩們勇於承擔,更要提起學醫的使命,見賢思齊。

醫療攸關生命,從醫要有使命感,「立地」就要有「頂天」的準備。「我們人人自出生就不能離開土地,生活的範圍不離天地空間以及人與人之間;大家共住在這個大空間,要學會臨事如何承擔。」

在疫情下可以看到人性的複雜,四大不調的無常災難也沒有停止。慈濟用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引導大家看見天下災難,要覺醒、覺悟;若能見世間苦難而覺悟,願意從此做出改變,這些災難就是「大哉教育」。一再強調治時疫的靈方妙藥就是齋戒茹素,要人人改變飲食習慣,只是轉一個念頭,說簡單很簡單,卻有很多人做不到。

「所以說來,要做事情沒有什麼困難,實在是自己的心會怕,不敢做;若勇敢地下定決心:既已立地,願意頂天,其實也不困難。一個人頂是頂不住的,要很多人來頂著天;愈高大的人承擔愈多,愈矮小的人出力愈少。人們都嚮往名利地位,若身在高位卻怕承擔、怕有壓力,這也是很矛盾。期待各位都是立地頂天的人,發心立願,不怕辛苦,才是真正的人間菩薩。」

上人說,人生在世皆有用,人人都是可造之材,需要有人善用方法培養人才。花蓮的環境很美好、很純樸,慈濟教育在此培養人才,讓這片土地更美、更溫馨,最重要的是主管同仁們誠、正、信、實;期勉各校堅持正向,對孩子與家長傳達慈濟教育理念,為未來的人間培養出立地頂天的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