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 利己更要利他

11.1《農九月‧十六》

【靜思小語】選擇能利益眾生的工作,當成終生職志盡心專精、得人信任,利人也利己。

發心還要立願

今年度的「傳承靜思法脈,弘揚慈濟宗門」志業體同仁精進研習,以「大哉教育,生命教育;素念秒間,開口造福」為主題,自十月三十日起在花蓮靜思堂展開。因為防疫考量,只有三百多位志業體同仁參加,但是透過慈濟網路精進平臺,海內外志業體同仁與志工同步上線參與課程。今天圓緣典禮在精舍主堂舉行,三十一個國家地區的九千三百五十六人透過視訊連線聆聽學員分享,並恭聆上人開示。

上人說,人生在世,生、老、病、死皆是苦;佛陀覺悟成道以後,在鹿野苑對五比丘的第一場說法,說的就是苦、集、滅、道「四聖諦」。此生苦,來自於過去生造作而來,聚集的種種因緣,以致今生隨業受報,隨著因緣而生自某一對父母、生活在某一個家庭。有的父母是身心障礙者,家庭環境很不好,若是孩子明理、有悟性,會更加珍惜、愛護父母;看著父母畢生受苦,兒女會更「爭志」,立下志願,朝著此生的志向努力前進。這在佛法來說,就是「發心」,發了一念心,要有願力去執行,所以發心之後還要立願;立願從事各種行業,方向一定要正確,不只要利己,最重要的是利他。

「利己並不是自私,若無法成就自身,豈能利人?首先要檢視自己立下的願,若只為利己而損人,固然不可取;能利己、益人的心願,就是值得努力達成的志願。」上人指出,發心立志,要以智慧判斷,選擇正確的方向,並且盡此生努力達成。

上人說,若是選擇職業只為輕鬆賺錢,就只是學會技能而已,總是以應付的心態做事,不能盡心、無法專精,難以得到他人的信任;發心立願投入某一個行業,將這分工作當成終身職志,就會為了利益眾生而持續努力,精益求精。

如同人生有生、老、病、死,世間有形之物亦有成、住、壞、空,人的心念更是不斷在生、住、異、滅的變化之中。上人說,凡夫心常在變異之中,也許前一刻聽了法,覺得很歡喜,發大心、立大願行菩薩道,但是時間久了,遇到各種境界,漸漸淡忘這分初發心;也可能剛發心不久,遇到困難就打了退堂鼓。

就舉素食為例,常說:「勸善容易,勸素難。」因為大多數人克服不了口欲,或許聽了道理,知道為了身體健康、不與眾生結惡緣、為了地球環境,都是「非素不可」,也下定決心茹素,卻受不了肉食誘惑,很快就放棄了。

「過去我沒有告訴大家要素食,因為知道說了也沒有用,很多人做不到,聽了徒增心靈負擔,我不希望如此。但是此時天災、人禍不斷,加上瘟疫遲遲不能平息,我不得不說,這是我的責任,非說不可。期待各位同仁菩薩茹素,不要每一餐吃的都是『負債餐』,為了吃而背負眾生的命債,來生還要攤還。現在的素食都做得很好,所以不妨試試看,多吃一餐素,少結一分惡緣,身心輕安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