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21《農十月‧初六至初七》
【靜思小語】節省點滴捐出,援助苦難無數,人人都有無量功德。
菩薩道就在眼前
二十日,臺中港區慈濟人分享法親關懷。上人說:「一年一度歲末祝福,這一回師父是很努力,抽力拖命走出來的。不過,也真的是愈久沒有出來,看到老人變多了。時間過得很快,我們既知無常,而且年齡不斷增加,要感恩生命的過去,更要利用生命的未來。」
「過去,我們有因緣,看了不少人間事,也做不少利益人間的好事,走入慈濟真的有福!有福的人生,我們更要把握,有做才有福;若沒有付出,徒具慈濟之名,沒有慈濟之實。」
「佛陀教導慈悲喜捨,教導我們力行菩薩道。回顧過去,我們有看到苦難眾生嗎?看到了,我們有付出嗎?『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自己的生命到底發揮多少價值,還是自己最了解。希望大家要把握生命時間,有做有得,分分己獲。菩薩道就在我們面前,要走的路還很長,還可以做得更好;大家要相互勉勵,不要中途放棄。」
慈悲喜捨真布施
慈濟援助的防疫物資,在十一月十九日送抵希臘,慈濟慈善關懷的國家地區也因此增加到一百一十九個。中區第二場授證暨歲末祝福典禮,上人說,滴水成河、粒米成籮,慈濟在海內外發揮的慈善力量,都是由每一位愛心付出者的每一分力量匯聚而成的;只要觀念一轉,在生活中節省一點點,就可以幫助這麼多國家的這麼多苦難人,付出的人都有無量功德!
「多年以來,菲律賓慈濟人在賑災或慈善發放時,都會分享『竹筒歲月』,慈濟剛開始就是在克難的情況下做救濟,所以大家不需要等到生活經濟變好才做好事,當下就能付出行善。」上人說,受助的菲律賓居民總是踴躍響應「竹筒歲月」,這些年來也有不少受助者成為慈濟志工,有些已經是受證的慈誠、委員。
慈濟人在海內外做慈善,同時向大眾募心募愛,發現貧窮的人反而樂於捐獻。上人指出,許多人的心態是「有一缺九」,永不滿足,既然覺得不滿足,就難以付出;貧困人樂於「有十捐一」,雖然擁有的少,但是因為知足,願意在不影響生活的情況下付出助人。
上人遂言,「慈悲喜捨」不只是文字名相,而是很重要的修行功夫;慈濟法門實踐了慈、悲、喜、捨。「慈」是無緣大慈,「悲」是同體大悲,無私付出就是「捨」,而且捨得很甘願、很歡「喜」,才是真正的布施。
醫者的生命價值
二十一日上午,在臺中靜思堂舉行中區第三場授證暨歲末祝福典禮,以臺中慈濟醫院主管同仁為主,包括經藏演繹、貴賓邀請與入場引導、防疫座位安排、音控交通、影片拍攝剪輯等,皆由慈院團隊承擔,分工細緻而且每一個環節緊密連接。
簡守信院長領主管同仁演繹《法華經序品─靈鷲山上》,接著唱頌《法譬如水》的懺悔及發願。簡院長領眾發願,要讓臺中慈院成為一所不讓上人擔憂的醫院、讓上人安心的醫院、讓上人想起來會發出會心一笑的醫院。
上人感恩勉勵,不只在練習演繹時記誦佛法,要把佛法的精神記在心裏,時時刻刻都去愛師父想要愛的人,做師父想要做的事,也就是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人人同心、同道、同志願,就能延續靈鷲山上共同聞法的因緣,生生世世會合大力量,在濁惡的世間度化眾生。
與臺中慈院醫療團隊座談時,上人說,上午的歲末祝福典禮,慈院主管同仁經藏演繹,動作整齊,讓人看見合和互協的慈濟人文之美;下午的醫療科報告,每一位所分享的都是搶救生命,驚心動魄的畫面,讓人隨著醫師們述說的驚險過程感到緊張,聽到團隊盡一切努力,讓病患重拾健康,亦同感欣喜。
上人提到神經科郭啟中醫師報告的十六歲護校女學生,去年上體育課時跑步猝倒,一度心臟停止,急救後勉強恢復心跳、血壓,經診斷為可致死的心室性心律不整疾病,由於發病過程導致缺氧性腦病變且有呼吸衰竭現象,女孩出現認知及運動功能障礙,飲食需透過胃造口灌食。慈院神經科在女孩發病後半年接手治療,郭醫師為她做完相關檢查,後續接受高壓氧治療共十八次,加上復健科的物理及職能治療,並且用植入式體內去顫器預防再出現心律顫動,女孩恢復良好,重新看見人生希望。
「十六歲而已,假如不救她,這個孩子可能終身臥床了。她現在逐漸恢復,已可以表達溝通;這就是醫療的價值,也是從醫者生命的價值。每一位大醫王的生命,不斷地發揮搶救生命、守護健康的良能,具有至高無上的價值!」
今年臺中慈院有六十二位主管同仁受證成為委員或慈誠,上人欣慰表示看見希望,也從大家的分享聽到真誠的合心;相信全院同仁不只在醫療工作上同心、同道、同志願,而且都具有慈濟人文精神。期待在全院主管同仁的努力之下,能將這分精神傳續到未來,長長久久地展現慈濟醫療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