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南部辛巴威防疫物資匱乏,位於馬斯溫戈省(Masvingo)的Murerekwa小學,孩子將各種布料綁在臉上,罩住口鼻充當口罩使用;慈濟志工十一月下旬捐贈一千個醫療口罩及一個紅外線額溫計給該校。(攝影/Hlengisile Jiyane)
新冠肺炎疫情橫跨兩個冬季,
全球累計確診人數升幅未見舒緩,
歐美各國在感恩節假期後,病毒傳播加劇,
亞洲的日本、韓國、香港,新一波疫情尤甚以往。
人們形塑出新生活常態應對這世紀病毒,
但仍期盼早日從異常走向尋常。
新冠肺炎疫情橫跨兩個冬季,全球累計確診人數升幅未見舒緩,歐美各國在感恩節假期後,病毒傳播加劇,亞洲的日本、韓國、香港,新一波疫情尤甚以往。
人們形塑出新生活常態應對這世紀病毒,但仍期盼早日從異常走向尋常。
防疫物資援助,共計87個國家地區
紓困物資發放,共計35個國家地區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全球防疫物資援助(PPE1.0)計畫,在11月告一段落,最後一個國家突尼西亞順利清關;另外從英國調度馳援希臘的難民營,從法國調度捐助黎巴嫩的天主教耶穌會,包含臺灣總共援助全球87個國家地區。
與此同時,慈濟也提早自9月起超前布署,啟動全球防疫物資援助(PPE2.0)計畫,進行醫用口罩、手套等防疫物資備存作業。由慈濟大學等單位產學合作的「新型冠狀病毒抗體快篩試劑」援助計畫,陸續送往印尼、宏都拉斯協助防疫。
考量全球疫情依舊嚴峻,各國慈濟志工持續關懷生活受影響的弱勢群眾並進行紓困,致贈糧食、物資或應急金。
新常態
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是人們面對新興傳染病最基本的態度;一年來,個人防護用品已經成為醫療院所和市井小民的生活必需品。
圖1:辛巴威限縮人民活動防疫,首都哈拉雷貧困人口最多的艾普沃斯(Epworth),診所通報兒童有營養不良情況,慈濟志工獲准恢復兒童供餐計畫,準備了水、肥皂讓孩子飯前洗手。(攝影/Hlengisile Jiyane)
圖2:吉隆坡慈濟義診中心為防止交叉感染,四人座的長椅只保留兩個座位給病患,彼此保持一米以上距離候診。(攝影/何志暐)
圖3:慈濟捐贈的防疫物資四月中旬送抵南非,約堡Netcare Milpark Hospital院方人員特地派出救護車前來南非分會接收口罩與防護衣,減少慈濟志工外出的感染風險。(相片提供/慈濟南非分會)
新貧族
疫情全球化,苦難則在各地鑿刻出不同深度。仰賴旅遊業的人們暫時看不出生計復甦跡象,不少人淪為新貧人口;而封鎖與閉關措施,更讓中低收入戶陷入飢餓爆發的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