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改變了什麼】艱難時刻悲與喜

疫情期間,慈善腳步不停,慈濟志工訪視觀塘舊區的雲漢邨,了解住在劏房中的低收入家庭飲食和口罩是否夠用,並及時補足。(攝影/李健平)

不只面對感染的風險,因為疫情而失業或停工,
是許多香港人這一年來的處境,包括我的孩子們也一樣;
這是一個艱難的時期,但也讓我們看到很多的美好……

不只面對感染的風險,因為疫情而失業或停工,是許多香港人這一年來的處境,包括我的孩子們也一樣;這是一個艱難的時期,但也讓我們看到很多的美好……

移居香港二十五年,每年最多只能農曆年回鄉跟父母小聚幾日;父母年紀愈來愈大,二○一九年歲末休假了二十天,是這些年來最長的假期了,三個孩子都要上班沒能回去,我便獨自回到福建老家,開開心心陪父母過年。可是還沒到農曆新年,就爆發新冠肺炎疫情。

當時香港還沒有病例,但各種信息已鋪天蓋地,這麼多年來都是我在為孩子們擔心,因為這波疫情他們開始擔心我了,女兒知道我不大留意新聞,不停發信息提醒我,我告訴她我們鄉下很安全,防控也做得很好,但她還是很懷疑,不時叮嚀我注意安全。這大概是疫情對我們的第一個改變。

隨著香港疫情的爆發,女兒叫我不要返港,因為人口稠密的地方更加危險。我所在的公司,工廠在深圳沒法開工,公司也不能正常運作,於是我安下心,放自己一個悠長假期。當然,最高興的是我的父母,每天在家陪他們煮飯、聊天。雖然陪伴在父母身邊是我多年的願望,但以這樣的方式實現,也讓我感到難過。

看著不斷攀升的確診人數、死亡人數,看著醫護人員一批批前往疫區增援,更看著各地慈濟人為籌募防疫物資奔忙,而我除了為他們祈禱,什麼也不能做,真的很慚愧。

到了五月,因為公司的事務也不能再拖延了,終於依依不捨告別父母姊妹回到香港。經過十四天的居家隔離,開始上班,也趕緊加入慈濟香港分會的活動。

爭取機會做好事

疫情下,除了要面對感染的風險,也令原本繁華的香港一片蕭條。旅遊業完全停頓,零售業也遭到衝擊,各行各業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兒子失業,小女兒開工不足(無薪假),大女兒教授的鋼琴班停課,只有單獨教授的學生繼續來學習;香港很多人都面臨了同樣的境況。

這是一個艱難的時期,疫情已經讓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就是在這樣艱難的時刻,也讓我看到很多的美好。

大女兒告訴我,她租用的工作室,業主主動減租,而且她也可以申請一些政府的津貼,所以能夠度過困難時期。而我所在的公司,向政府申請了「保就業」補助金,業主也主動減收租金,雖然營業額大幅下降,但大家都努力共度時艱。

香格里拉酒店集團在疫情下更是捐出善款,購買防疫物資、食品等,由慈濟志工和集團員工親手打包祝福包,自五月開始連續八個月,每月兩次、每次發放約一千戶;通過不同機構,把這分愛心和祝福親手送給低收入家庭及獨居長者。他們還鼓勵員工捐款,帶動家人、朋友一起參加派發,活動時間也一直在延長。

我有幸多次參加活動,接觸到一些受疫情影響的民眾,還有不同慈善機構或團體的負責人、慈濟志工和香格里拉義工,讓我看到了苦難,也看到愛、看到慈悲。

香格里拉員工非常積極,有一次派發時,年輕可愛的職員洪潔兒很興奮跟我們分享,第一次參加的時候,幫到很多公公婆婆,看見他們收到祝福包之後開心的表情,令她很感動。沒想到第二次報名不成功,第三次一見公司發出電郵招募義工,便以百米衝刺的速度按鍵,終於搶到了參加的機會。她說,平時搶機票搶得多,現在才知道,原來做義工也是要爭取、要搶的。

香港疫情幾度嚴峻,他們助人的心也不退縮。義工邱嘉宏說:「雖然疫情好嚴重,但我們不需要忌諱太多,做好足夠的清潔,自己安心;幫助了別人,自己開心。我們一起努力幫別人做多一點點!」

最近一次在雲漢?發祝福包,香格里拉的黃琴心說,她記不清自己第幾次參加了,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帶著女兒一起出席,有位志工跟她分享:「行善、行孝不能等。」這句話讓她很感動,和女兒牢牢記在心上。

和多個慈善機構合作派發祝福包過程中,香港家庭福利會的受眾應該是這麼多場次中最年輕的。家福會的負責人王志平說,受疫情影響,很多小家庭因為失業、因為開工不足而收入大減,甚至激化了家人之間的矛盾,所以他特意挑選這些家庭作為受惠的對象。

他在接受志工採訪時說:「你懂得去感恩,我也懂得什麼是施比受更有福,我希望香港也有這樣祥和的氣氛。」我深深被他感動,因為我知道這是一個真正了解苦難、真正想去幫助苦難民眾的第一線社會服務者的肺腑之言。

通過這些機構,我們接觸到更多不同類型需要幫助的人士,同時也明白,愛的路上,我們不孤單。疫情帶給我們苦難,也帶給我們教育;它讓我們困擾,也讓我們學會愛。

疫想不到
  • 這麼多年來,都是我在為孩子們擔心;因為這波疫情,他們開始擔心我了,不時提醒我注意安全。
  • 這次透過與不同機構合作發放,接觸到各類型需要援助的人士,也發現愛的路上原來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