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淨土 不怕麻煩

疫情期間擔任急診檢傷護理師, 如果判斷錯誤, 就可能成為防疫破口, 坐在那個位子上,壓力真的非常大……

新冠肺炎疫情在臺灣趨緩後,國外依然嚴重;面對各種未知的狀況,醫護人員仍需戒慎地守在崗位上,特別是急診。

每個急診室的第一關,是「檢傷護理師」。什麼是檢傷護理師?就是病患來掛號時,遇到的第一位護理師;他的工作是將眼前的病患,用專業判斷分類為一級到五級。一級病患需要立刻復甦急救,二級是危急,均需立即送診療區就醫,三級到五級,病情急迫性較低,可以檢查生命徵象後再進一步處理。檢傷護理師的每一個判斷,都會影響到病患後續所接受的治療,必須要有兩年以上經歷,並接受專業課程,才可以坐在那個位子上。

在上半年疫情發生時,我剛好被分配到擔任檢傷護理師,每天穿戴髮帽、護目鏡、手套、隔離衣等,全副武裝上陣。醫院執行分艙、分流感染管制,保障病人與醫療人員安全,當被指派為檢傷護理師時,一次輪值就是兩週以上,壓力非常大。

在檢傷櫃檯,我後方是負壓隔離室;當遇到可能需要被隔離採檢的病患,直接往隔離室送,就不會到急診診間去。所以每一個決定,如果有錯誤,就可能會成為防疫破口。

當時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因應疫情變化會調整標準,可能依照今天的標準,某個病人這樣分類進去沒有問題,可是下午或隔天就改變了。每天都要接收最新的標準,包括詢問病人的問題內容改變,檢傷時間拉長,也會造成候診民眾的不耐煩。

有時候,隔離區護理師真的忙不過來,我也要進去幫忙。這時需要穿戴的裝備更複雜,連身防護衣、手套和口罩都戴兩層、護目鏡等等,非常悶熱。一進去,可能一整個班都在裏面,沒有辦法喝水、吃飯,甚至要避免上廁所,以免頻繁穿脫裝備,有感染風險。

因為海外疫情惡化,三月間出現返臺人潮。但三月十九日前還沒有十四天居家檢疫隔離規定,疫情恐慌下,有些人出現小症狀就很緊張來醫院掛號,急診非常忙碌。

當時有一位家屬推著坐輪椅的阿嬤進來,詢問症狀後說阿嬤有發燒、咳嗽、流鼻涕,而且咳嗽有痰,依那時的檢疫標準,必須分流。阿嬤進隔離室後,不知是否因為緊張、害怕,改變了主訴:「沒有啦!我沒有發燒、咳嗽,只是今天頭有點暈,血糖有點高。」護理師再次向阿嬤確認時,她仍堅持沒有發燒、咳嗽等症狀,只好再把阿嬤從隔離室推出來。

那時我正替其他病患檢傷,沒有辦法及時跟阿嬤溝通。後來再次要將阿嬤重新檢傷掛號時,家屬情緒性地反應:「花蓮這麼安全,你們有必要搞得這麼麻煩嗎?」在承受很大壓力且精神緊繃的當下,卻聽到這一句話,似乎否定了醫護人員的努力,當下眼眶紅了,心裏很委屈,也開始懷疑自己的努力是否值得。

在急診隔離室一整天下來,護理師總是一身狼狽,臉上因為久戴N95口罩而產生壓痕。有一天,一位記者無預警地出現在急診室採訪;他問了很多問題,其中有個問題讓我印象深刻:「是什麼原因,讓你在這麼辛苦的狀況下,還願意留在這裏?」我當下沒有想太多,直接回答:「至少現在我們花蓮還是一片淨土。」

醫療人員守護花東、守護大家的健康,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搞得這麼麻煩,還堅守在這個崗位的原因。

那時候也有餐飲業者送來餐點,每份餐點上,都有一張民眾寫的小紙條。還記得我的小紙條上寫著:「你挺臺灣,我挺你!」短短七字,我一看到,眼淚就掉下來了。大家雖然這麼辛苦,可是背後有一群民眾在支持著、理解我們,非常感動。也謝謝所有醫護人員,一直堅守在這個崗位上!(摘自二○二○年八月二十九日志工早會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