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人 環保路|沒想到我做了三十年─簡素絹

簡素絹
  • 臺中市黎明社區 退休公務員

  • 環保資歷:30年

位於臺中市南屯區黎明社區的黎明環保點,是慈濟最早的一批環保定點。在那裏付出了三十年的簡素絹,當年就在上人呼籲「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的演講現場。

「我去聽師父開示,事先不知道他要說環保。」今年七十六歲的簡素絹,回想當時場面盛大,新民商工禮堂擠滿人,她帶著國中剛畢業的女兒林令怡一起聽,善念由此興起。一個月後,上人行腳再次抵達臺中,剛受證為慈濟委員的她前來見師,又恰巧目睹楊順苓女士,捐出慈濟史上第一筆回收所得的善款。

「她能做我也能做啊!」聽了楊順苓的分享以及上人的勉勵,簡素絹開始從自家做起。當時丈夫已過世,她獨力教養一雙兒女,由於任職的臺灣省水利局有訂閱日報,她便從辦公室的舊報紙做起回收,不少同事也響應,把家裏的舊報紙交給她。「還有廢紙、紙箱啦。整理一下,我就叫車來載,一個月差不多賣一臺貨車的量,賣得的錢就用黎明社區名義捐給慈濟。」

簡素絹與中部最早開始做環保的幾位志工一樣,把回收點設在社區裏的自家門口。「但是一段時間後,鄰居說這樣很危險喔,如果小孩頑皮劃一根火柴就燒起來了。」回收物放在自家門口,不只鄰居有意見,就連孩子也不樂意配合。

女兒林令怡坦言,門前堆了許多舊報紙、舊紙箱,看起來像是生活有困難的樣子,這教十七歲的女孩怎麼接受?「可是媽媽持續不斷,後來換了地點之後,我們心裏就比較好過了。」如今已屆中年的林令怡笑道。

從自家門口、附近空地的榕樹下,到熱心師兄姊提供的庭院,這個環保點前前後後搬遷六次,期間還曾發生露天堆置的回收物,被鞭炮引燃的意外事件,所幸有驚無險。而經過這一段邊走邊整隊的歷程,簡素絹摸索出一套兼顧安全、衛生、方便的做法—

大家先把回收物初步整理,相約每週三早上八點,帶到現在的環保點,進一步整理、分類、載運,一小時左右,場地就恢復地面淨空,綠樹掩映的模樣。

「做一做身體多輕鬆,不然整天坐辦公桌,運動太少了。」從人在公門做到退休,簡素絹至今精神奕奕。「我和師父說,我也沒想到我會做到三十年。」回顧過去的甘苦,不擅言詞的她笑著說:「這個環保會持續下去,做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