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站×流動的盛宴】上班族夜間上工

新北市蘆洲區慈濟「夜間環保」,每週四晚上,鄰里居民有一場愛護地球的約會,風雨無阻;回收結束後,各點淨空恢復原狀,不影響交通。

遍布各社區的慈濟環保站,是許多老人家的生活重心,
白天來到這裏就像進入大家庭,相互照顧。
但,環保站只有白天能發揮功能嗎?

遍布各社區的慈濟環保站,是許多老人家的生活重心,白天來到這裏就像進入大家庭,相互照顧。但,環保站只有白天能發揮功能嗎?

早在十多年前,因應臺灣生活型態的轉變,「夜間環保」因此誕生,讓上班族也能投入,其中新北市蘆洲區每週四的夜間環保,極具代表性。

拜訪蘆洲靜思堂那天下著雨,原以為要另找時間採訪,沒想到活動照常。慈濟志工陳金海一邊開著車,沿途指著切仔麵攤、摩托車停車格旁,還有巷子內的公園等等,這些不起眼的角落,有些已經陸陸續續堆起了回收物,亦有環保志工頭戴著塑膠袋遮雨,只為空出雙手專心分類。

同行的慈濟志工陳月美說明,二○○三年在陳金海規畫下開始推動夜間環保,每週四晚上七點,民眾將回收物帶來,環保志工在各點初步分類,再由環保車巡迴載回蘆洲環保站細分。人數最多的時期,蘆洲共有四十五個夜間環保點,超過五百多位志工一起投入。

「只要你的一張紙,就可以跟全世界結好緣。」十七年過去,陳月美依然清楚記得當時的宣傳口號。她表示,雖然現在只有二十多個點,地點也從大街轉移到小巷內,但其實是因為社區的環保意識逐漸被帶動,很多鄰里長都會鼓勵回收,甚至提供獎勵。也很感恩許多民眾相信慈濟的分類更加確實,所以願意把回收物暫時堆積在家裏,等到週四再帶過來。

閒談中,我們停在一處民宅前,這個夜間環保點已經運作超過十六年,也是來自慈濟會員的愛心,無償提供慈濟使用。擔任站長的慈濟志工王碧花剛好下班回來,腳踏車上還綁著一大袋透明塑膠袋,專做百貨公司男士專櫃樣版服飾的她,平常在公司收集這些回收物,搭捷運帶回蘆洲處理。

動作俐落的楊萬來,家住隔壁街,是這個環保點的固定班底,早年他和太太還在經營臭豆腐店,每到夜間環保時段,他會請太太顧店,自己跑來做環保,也從中學習到很多環保知識。「以前很不會分類垃圾,那時候開店就是亂丟。」回想當年,六十六歲的楊萬來有些不好意思。王碧花也分享,以前常常收到髒污的紙容器,但現在大家都會先洗淨再帶來,期待能影響更多人一起「清淨在源頭」。

不到一小時,原本門口堆積成小山般的回收物,變成一袋袋放置整齊的資源,環保車來載走後恢復淨空;在蘆洲環保教育站,也早已聚集五十多位志工,將載回來的回收物,一袋袋倒出攤平,快速分撿成紙容器、各種塑膠、鐵鋁罐等項目,忙到九點多才收工回家。他們之中,有些是開著自家車當環保車的實業家,或是家庭主婦、上班族、退休長者,身分雖然不同,但同樣都有一顆愛護地球的心。

(繪圖/凌宛琪)

回收前可以這樣做
  • 紙容器
    。 愛惜食物勿剩食
    。 裝食品的容器均清洗再回收,一起疼惜環保志工
  • 各類瓶罐
    。 調味料瓶或牛奶罐徹底用完最後一滴,再用回收水沖乾淨
    。玻璃瓶卸下瓶蓋,依透明、棕色、綠色分類
  • 塑膠袋
    。輕度油膩處洗淨再回收,太油污者以垃圾處理
    。拒用、少用、重複使用;多使用環保袋、環保容器


    人人順手一個滌淨的動作,就能讓回收物「清淨在源頭」,更利於「物歸源頭」─還原物質本貌,再製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