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至十五日 環保從心做起

6.14~15《農閏四月‧二十三至二十四》

【靜思小語】茹素能愛護地球、愛護身體,更重要的是愛護心地。

有願有力,非素不可

十四日,北區公傳志工返回精舍與上人談話,提到素食推動的困難,上人不禁感嘆,相信人人心中有愛,但是口欲、貪念難戒,難以將這分愛擴及眾生;也有許多人明知素食有益健康、有益環保,還是難以戒葷茹素。

上人說起自己茹素的因緣:「我從十幾歲就開始吃素了,因為母親胃穿孔需要開刀,當時胃開刀是很嚴重的大事,我向觀世音菩薩祈求保佑,並且發願,如果母親能平安度過難關,我就要茹素,而且從那一天起就吃素了。」

「母親手術完成以後,為她主刀的醫師用鐵盤捧著切除下來的胃部,對我們解說,胃的破洞在哪裏,而且還不只一個,所以切除的範圍比較大。我看著那片血淋淋的胃,心裏想著:『幸好我已經素食了,否則平時家中所吃的不就是這樣嗎?』後來每一次向人勸素,我就會想到那一個鐵盤。」

「要人發善心並不困難,但是要人茹素很困難;感恩這一波疫情,讓我說出了心中想說的話,那就是『非素不可』。有一天,一群中國大陸的企業家與我用網路視訊見面,其中一對夫妻(黃愛美師姊、張海旺師兄)發願勸五萬人茹素,我說:『談何容易啊!做得到嗎?』他們回答:『有願就有力!』過了二天,他們又在線上回報,已經有四萬多人響應了。我就鼓勵他們,不要限量,要持續不斷向人推素。」

上人提到一位曾經以做便當為業的師姊說,做五百個葷食便當,會用掉一頭豬、三十

八隻雞的肉。若以此推算,黃愛美師姊若達成最初設定的目標,勸五萬人茹素,一餐就可以少殺一百頭豬、三千多隻雞。「想想看,如果全球人一天少吃一餐葷食,那就可以少殺多少動物?依照二○一八年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統計數據,一秒鐘有兩千四百四十三隻動物因為人類的口欲而喪命,一天就有兩億一千多萬隻,一年就要殺七百七十多億隻,可以想見平時要飼養多少動物,呼吸、排泄產生污染,還要開發多少土地,對環境造成多麼嚴重的破壞。」

「現在的人生活很享受,消費多、垃圾多。今年慈濟環保三十年,我們在臺灣各地社區裏,大大小小的環保點有八千多個,都有長期投入的環保志工。慈濟人不只節約惜福,做資源回收,生活中的食、衣、住、行也都很簡單,而且大多茹素,做身外的環保也做體內的環保。茹素可以保護大地、保護心地,減少欲念、造福人間,身心健康。」

上人請慈濟人加強推動素食,愛護地球、愛護身體,更重要的是愛護心地,環保要從心做起。

安貧扶困,盡心思慮

十五日,聆聽基金會主管同仁報告一週會務之後,上人開示,就如「宇宙大覺者」佛像所要表達的意義,佛的覺性淨如琉璃,晶瑩透澈,在宇宙間呵護地球,在人間教導眾生發揮大愛,慈悲喜捨;不只是用愛付出,還要付出得由衷歡喜與感恩。

「大家都說,救人的感覺很快樂,不過在此同時,要想到是因為受助者受苦受難,才能讓我們有幫助他們的機會。苦難人是這麼苦,我們能給多少幫助?就如疫情期間的扶困發放,若只發給一個月的糧食與生活物資,一個月之後,他們還是陷入斷炊的困境。」

上人說,除了要考慮苦難人的狀況,給予確實能夠紓解困境的數量,現在臺灣及海外多個國家的慈善發放,都運用「慈善物資卡」,讓受助者到特約商店提領所需的生活物資。此法可以讓受助者各取所需,不必一次在發放時扛著沉重的物資回家,又不必擔心食品過期等問題。

在較為偏遠的山村,居民外出購物較為不便,也可設計「物資車」,像活動雜貨店一樣進入偏鄉,讓居民換取物資。所以慈善救助不能只是依循前例,要依照當前的狀況,多用心評估,為受助者細心設想。

「人間總是有貧有富,無法完全消滅貧窮。我年輕時曾經天真地說要消滅貧窮,希望讓花蓮沒有貧窮人,但是這麼多年來已經知道行不通。既然如此,就要用心想辦法,讓他們更輕鬆地領到所需的物資。在慈善方面,我們要不斷地用心精進,例如在急難賑災時,與各地方政府及科技研發單位合作,以各方專業保障救難人員的安全,迅速救援受困、受災人。」

上人說,除了與政府、科技單位合作,最重要的是基金會各部門與志工合和互協,才能及時發揮最大的良能。

「期待大家發揮愛心,更要提升智慧;知識、學識易得,但是平等愛護眾生的智慧,需要長時間的培養。我們要多用心,無論在何時、何地做慈善救助,都要為對方想得更周到,要用感恩心發揮大愛,與各宗教團體真誠合作,悲智雙運,持續向前開道、鋪路,把道開得更寬廣、把路鋪得更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