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 生活中的美德

6.7《農閏四月‧十六》

【靜思小語】惜福是美德,也是少欲知足的修行功夫。

付出要及時

六月的全球慈誠委員精進研習,透過網路視訊,全球各地有三萬四千多位慈濟人參與線上共修。上人開示,慈濟推行環保三十年,起於三十年前在臺中新民商工的講座,呼籲大家用鼓掌的雙手做資源回收,當時的錄影畫面是很寶貴的慈濟史料,畫面中的「藍天白雲」慈濟形象迄今不變,但是影中人經過了三十年,頭髮已白,容貌有歲月的刻畫痕跡;這三十年來為人間、為大地的付出,為自己累積了無形的福慧資糧。

「人們的衣、食、住、行,舒適、便利的生活是破壞、開發環境而來的;若能夠珍惜物命,降低消費量,少開發、少製造,減少垃圾量,就能減輕對自然環境的破壞與污染。」上人舉穿衣為例,一件衣服好好清洗與縫補整理,可以穿二、三十年之久,天天都像新衣,不需要時常買新的,這也是在做環保;惜福是美德,也是少欲知足的修行功夫。

上人期勉慈濟人以身作則為典範,從言行動作就能教育人、啟發人。「修行就在日常生活中,別人做不到的事,我們做到了,而且習以為常;隨時隨地落實環保、行善付出,如常行菩薩道。師父對每一位都很讚歎,你們都是我心目中的菩薩!」

上人提及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各地慈濟人就地關懷、幫助失業斷炊的貧苦人,基金會也因應來自海內外機構的求援,調集口罩、防護衣等防疫物資,供應第一線人員,包括佛教、天主教、伊斯蘭教等宗教的神職人員。

「面對嚴重傳染病威脅,人心惶惶不安,很需要宗教力量的安撫。普天之下,不分種族、宗教與國籍,人與人之間要相互尊重,發揮大愛精神,互助、扶持。這不是做作,是發自真誠,只要想得到、做得到,就要盡心盡力去做。救人要及時,付出也要及時;假如不把握因緣,也許後來再想要付出,已經沒有機會了。所以,我們有得做而且做到了,真的要感恩!」

「現在你我都是法脈宗門的第一代,請大家負起第一代慈濟人的使命,積極用心做志業,還要做好傳承,讓慈濟慧命世世代代傳續在人間,讓全球苦難人有得救的因緣。大家發大心、立大願,無私大愛寸寸連接,分分秒秒不空過。」

轉心如轉身

上人與高雄王憲聰、方漢武、潘機利、黃琨明師兄及同修丁麗珍師姊、林宇荊師兄等人談話。師兄們提到疫情漸緩,希望可以逐步恢復精進營隊。

上人表示,只要符合防疫規定,就可以排定時間「回家」;不過慈濟精神理念是平時就要讓大家了解與吸收,來到營隊共修是更上一層樓,會有更深入的體會。「透過平常的密集接觸,就像點點滴滴的水長久滴到土壤裏,可以讓土壤保持溼潤;若是平時都沒有接觸,只想靠一次幾天的營隊共修要感動人,會像拿一桶水潑到地上,過一陣子就蒸發了。我們以誠接引、帶動人,也期待人人用真誠的心來了解,認同精舍是他們心靈的家。」

四法四門之中,合心是「總持門」,要「總一切法,持一切善」。上人勉眾,人人都要合心,都要總持一切善法,即使過去無明懵懂犯錯,現在已經知道理,能夠回歸正向,也是人間菩薩好典範。其實善惡只在一念間,「轉心如轉身」,只要一念心轉,就能徹底改變。

「人人本具佛性,我們本來就有清淨善良的心,要守護好自己的心念,不論外境如何轉變,這念心就是像指南針永遠定向,不要讓無明習氣遮蓋了真心本性。」上人勉勵大家,雖然已經轉迷為悟,走上正確方向了,但仍不能自滿,現在只不過才在生生世世的長遠菩薩道起步而已,還要持續不斷地學習。

「習氣、業力是多生多世累積而來的,善因緣與福報也是多生多世累積。既然此生有緣共聚在慈濟,就要彼此勉勵,共同朝正確的方向精進;可以經常分享過去的錯誤當借鏡,提醒大家不要犯同樣的錯誤,把無明污垢擦拭乾淨,恢復清潔明亮的心鏡。」上人以岔路口的反射鏡譬喻,自己的心鏡如果髒了沒有擦乾淨,就不能清楚映照外境,一如在路口看不見是否有來車;鏡子擦乾淨了,可以照映周圍環境,就能提高警覺。

「三人行必有我師」,可以從他人的人生故事,反觀自己的身、口、意,不斷地修正錯誤。上人說,慈濟人同師、同道、同志願,法親都是修行道路上的善知識,要相互尊重、彼此學習。否則像師兄提到的,過去在商場上交朋友,大多是喝酒應酬的酒友,為了利而交際;現在走入慈濟大家庭,彼此以善法相交,「總一切法,持一切善」,人人都可以成為彼此的老師。而師父是接引大家增長慧命的接引師,指引大家走上正確方向,並且一路觀察弟子的根機而教導,培養弟子的道心。

度眾生需要有因緣,無緣不能度;佛陀講《法華經》時,當場就有五千人退席,這些人沒有接受大法的因緣與根機。上人指出「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若是聞法時心不專注,沒有攝受周圍的莊嚴氣氛而提升、加強信心,心力分散了、信心不牢固,對於所聽到的法沒有深刻的印象,法就不能入心;一時聽了很感動而發心立願,若沒有長遠的信心,道心也很容易中斷。

上人說,現在網路資料豐富,讀佛典經文若有不理解的名相,很容易就在網路上查到解釋,但是不能把讀經的重點放在鑽研名相,學習佛法要融合日常生活,在生活中運用佛法,才能有更深刻的體會。對眾分享自己的人生經歷和心路歷程,對應平日所聽的法,經過整理以後,事理相應而對眾述說,聽的人會更有感觸。

談到素食的推動,潘師兄說,即使是一天、兩天,或一餐、兩餐吃素,有總比沒有好。上人回應:「對於餐餐大魚大肉的人,能吃幾餐或幾天素食,確實是『有總比沒有好』,不過我期待所有的慈濟人要下定決心,宣導人人茹素、餐餐茹素、天天茹素,這樣會更好。只要素食者多,素食餐廳會更多,吃素更方便,能讓更多人願意茹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