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至四日 永續成長

6.3~4《農四月‧二十三至二十四》

【靜思小語】心思和眼光自我局限,如同在盆栽中,成長有限;廣納包容,才能融入環境,生生不息。

承天時,順天命

六月三日於防疫視訊會議中,上人聽取各院報告後開示:「這波疫情,用眼來看,看不到;用手觸摸,摸不著。看不到、摸不著,卻是前前後後、在左在右,讓人懼怕觸碰到受感染,感覺上總是很恐慌。」

「諸佛菩薩來人間,是為了救度眾生;眾生身有病痛、心有不安,身心皆苦,諸佛菩薩現身膚慰眾生苦、去除眾生病。現在全球人都為疫情惶恐不安,面對這波大災疫,總是想起『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這句話。天,就是天時;此時正是老天在考驗著人間,是否有大反省、大懺悔!頂著上天降下這分大任務的人,就是無數的我、你與他,天下大事匹夫有責,人人都必須勇於承擔時代的重任。」

上人說,動物被殺害後,含冤死去化為幽靈反撲人間,幽靈似乎就在前後左右跟隨,造成人人的恐慌與懼怕。此時要消弭疫病,除非人人茹素,並沒有其他的靈方妙藥。愛護眾生、庇護眾生,是上天的教育,也就是佛陀的教育;茹素即是表達愛護生命的心,發揮愛心不食眾生命,就是順天命。

《無量義經》形容菩薩救度眾生,就如行船在汪洋大海中,必須沉穩掌舵渡過洶湧的波濤、猛烈的浪潮,才能運載眾生到風平浪靜的彼岸。上人表示修行也有諸多考驗,必須擋住煩惱無明的侵擾,如勇將降伏魔軍,才能守護關卡;面對這波疫情大敵,人人都要做好自我防護,不讓敵軍湧入侵犯,才能守住城門。

疫情如魔軍幽靈,忽焉在前、忽焉在後;也如濤天的浪潮,鋪天蓋地而來。人人都要如英勇的戰士擋退敵人,也要如堅毅的舵手渡過險浪,唯有大家合心齊力、同舟共濟,才能保護社會平安。

看得開,想得遠

於慈善志策會,基金會主管同仁分享慈濟支援海內外防疫及紓困援助概況。上人開示:「一路走過來,跌跌撞撞、是是非非,總是隨著時間過去了。現在回頭看,五十多年前的慈濟在克難中起步,缺人力、缺資源,而且很孤單;雖然現在還是孤單,但是有很多好緣成就慈濟志業。」

上人說,世間諸事皆是因緣成就,但若要讓法脈宗門永續傳承,世世代代都能在世間發揮良能,就需要人人開闊心胸與眼界,看得更全面、思考更周全。例如面前的小盆栽,花盆裏有土,把種子種入土中,給予水分,種子會生根發芽,但是空間有限,根局限在盆子裏伸不出去,只能長到某個程度。

大家投入慈濟,付出的心很真誠,做事也很認真,每一項都安排得很好;但如果只顧著自己負責的「盆子」,心思局限在某一個範圍,眼光無法透視外界,人人各做各的,無法連通整體、廣納包容,這一盆盆的「盆栽」不能融入整個環境,就無法長久維持。所以希望大家打破個人的固有思維,放寬心胸與眼界,超脫私我、顧及整體。

「即使我一直說感覺自己很孤單,其實凡事都無法只靠自己孤身一人做到,僅是生活就要依賴眾生,要有農人生產糧食、有人製作生活物資,才能讓我們安然生活;要生要活,一定離不開群眾,所以再怎麼樣都無法獨善其身。我也是把握因緣,把握最初的一念之間,請人人捐小錢行大善,五毛錢的『竹筒歲月』就集合了很多的因緣,一路走到今天。」上人期勉主管同仁們把握當下因緣,善用科技,合人人的身心力量,圓滿成就利益人間、流芳百世的志業事務。

疫情當前,慈濟除了醫療志業守在防疫第一線,慈善志業也應各方所需提供防疫物資,還有地方政府商請慈濟提供組合屋作為篩檢站等等,各地師兄師姊用心盡力快速供應。「只要還有用、被需要、被重視的,就有價值。慈濟應社會所需而做事,無論如何總是默默付出;我們的心境是『三輪體空』無所求,放下一切計較與執著,看得開、想得遠。除了臺灣,得知海外哪個國家有需要,我們有因緣可以做得到,也要把握因緣、突破重重困難去付出。」

「欣聞原本沒有慈濟志工,因緣還不具足的國家,經過這次慈濟援助防疫物資、慈善紓困的生活物資,當地人士受感動而發心。很期待這分愛心力量擴及更廣闊的範圍,號召更多人間菩薩投入,就地播下善種子;宗教處要持續不斷地與他們互動,用視訊鼓勵他們集合本土志工,與臺灣本會現場連線,讓他們更了解慈濟,學會如何做一位人間菩薩,讓他們將精神理念移植到居住地,佛菩薩的精神理念不會局限在『花盆』裏,而能在天地人間傳揚開來,讓菩薩種子在世界各地生生不息。」

「天生我材必有用;『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我們都是承擔大任的人,必定有大用,此時正是我們發揮大用的時候。每一個人都有這樣的觀念,能夠『大我無私』,盡人人的心力,開闊心胸與眼界,與每一個人合和互協,才有辦法能消弭災難。請大家用心廣招人間菩薩,善用方法,讓世界各地發心投入的新發意菩薩成為一顆顆飽滿的種子,就地取材、就地付出,讓慈濟大愛就地播種發芽。」

高風險,高難度

六月四日,於防疫視訊會議中,醫療志業各院代表報告後,上人開示:「新冠肺炎疫情是世界性的大災難,而且人們無法看見病毒在哪裏,難以預防;有些人染疫但是沒有症狀,或是因為病毒的潛伏期很長還沒有發病,要經過篩檢才知道是否確診,所以目前防疫的方法就是人與人之間保持距離,不要群聚。」

「醫療必須面對未知的病患,要提起大慈、大悲、大喜、大捨的精神,積極承擔使命,盡量多照顧幾位病患,若經過篩檢,確定是新冠肺炎患者,就把他們安頓好;若經檢驗非確診,我們安心歡喜,也讓他們安心。面對高感染風險,醫護人員真的很難為,任務很艱鉅,但是大家勇於承擔,我很敬佩也很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