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入法華 演繹傳世

《靜思法髓妙蓮華》經藏演繹,將於年底正式登場;
七月下旬在花蓮靜思堂驗收後,
志工們回到社區廣邀民眾參與,
品書會、入經藏,追尋兩千五百多年前佛陀足跡,
見證慈濟五十六年來將佛法落實人間,
肯定自己步步正走在法華道上!

《靜思法髓妙蓮華》經藏演繹,將於年底正式登場;七月下旬在花蓮靜思堂驗收後,志工們回到社區廣邀民眾參與,品書會、入經藏,追尋兩千五百多年前佛陀足跡,見證慈濟五十六年來將佛法落實人間,肯定自己步步正走在法華道上!

〈爐香讚〉莊嚴音聲中,演繹人員緩緩步上舞臺,揭開《靜思法髓妙蓮華》經藏演繹序幕。

重現佛陀的一生

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降生在藍毗尼園,是迦毗羅衛國的悉達多太子。《靜思法髓妙蓮華》演繹曲目,首先呈現〈佛陀的一生〉,阿私陀仙人預言太子如果繼承王位,必是賢明的轉輪聖王,若入道修行,必將開悟成佛;仙人惋惜自己年老,將來不及聽聞正法。

為免孩子動念出家,淨飯王讓悉達多太子在皇宮享盡榮華富貴;然而當悉達多太子出城遊觀,看見老、病、死亡、別離之苦,愍念眾生生死輪迴,決心踏上修行路,尋找解脫之道。

以藝術詮釋經典

由專業藝術團體優人神鼓、唐美雲歌仔戲團與臺灣京崑劇團攜手,並搭配道具,傳達經典意涵。在〈佛陀的一生〉曲目,佛陀與五百比丘至王舍城應供,提婆達多意圖謀害佛陀,教象師以醉象衝撞;當醉象見到佛陀慈悲莊嚴法相,頓時醒轉頂禮。

七世貧窮的須達夫婦,以香木換得三碗白米,不顧己身飢餓,陸續供養舍利弗尊者、迦葉尊者及佛陀,以清淨布施心,改變宿世命運。

行經鋪道走過來

一九六六年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成立,五毛錢的力量從臺灣走向世界,五十六年來慈善國際化,慈濟志工把握因緣救助苦難,也隨處撒播善種子,並且帶動受助者自助助人。

二○○九年莫拉克風災重創南臺灣,慈濟於急難救助的同時啟建永久屋(右圖)。在南非德本,慈濟志工關懷愛滋病患者,耕耘大愛菜園、照顧愛滋遺孤(左圖)。

一幕幕真實故事、數據,呼應《無量義經‧功德品》偈頌「洪潤枯涸演法義 眾生有病法藥醫 慈被眾生恩澤潤 道跡漸登法雲地」。

點亮心光展自性

花蓮靜思堂地面各種角度、顏色與樣式線條的地標,引領入經藏志工如規如矩行進(上圖)。來自全臺一百五十位種子志工,在法海區以手語和肢體動作,與舞臺上專業藝術團隊相互呼應,詮釋慈濟五十六年來行於法華的精髓;種子志工並將回到各地,帶動社區入經藏。

謝幕曲〈慈濟小行星〉,志工手上道具發出不同顏色微光,散發著溫暖;眾人手捧心燈向上人發願,願如點點星光照亮著黑暗角落,守護人間(下圖)。

「舞臺上的燈光再多一點。」、「這裏的字幕不對,時間點記起來,等一下讓動畫師修」、「注意喔,拍子錯了!」……

《靜思法髓妙蓮華》經藏演繹總導演呂慈悅,專注地盯著舞臺上及法海區成員的動作,大螢幕的影像文字、每個段落搭配的燈光,仔細確認調整。合作演繹的唐美雲歌仔戲團和優人神鼓,不時和呂慈悅討論,「哪個段落是否可以增加道具?」、「動作可以再具體一點!」、「這段是不是要多加一些對白?」

法海區的入經藏志工,拉開馬步、專心在每個舉手投足間,隨著音樂拍點和經文偈頌,做出相對應的動作,溝通動作的細節,讓整體更有道氣。

七月三十一日在花蓮靜思堂的《靜思法髓妙蓮華》經藏演繹驗收演出,為今年底大型演繹揭開序幕。

彩排過程,總導演呂慈悅緊盯著演繹種子志工的動作,拍點、隊形,細膩調整,讓整體呈現道氣。

曲目新增〈佛陀的一生〉

《靜思法髓妙蓮華》,是證嚴上人於靜思晨語講述的內容,不只是講解《法華經》,還有種種人間事相與慈濟故事。演繹結合藝術表演、音樂、影像闡釋佛典故事,同時以事理印證二千五百多年後,慈濟人行經入法的足跡。演繹內容包括〈爐香讚〉、〈開經偈〉、〈佛陀的一生〉、〈靈鷲山上〉、〈佛在靈山〉、《無量義經》〈德行品〉、〈說法品〉、〈功德品〉,以及出自《法華經》的〈六瑞相〉、〈法華會上〉、〈彌勒問〉、〈文殊答〉等曲目。

繼二○二一年五月花蓮靜思堂《靜思法髓妙蓮華》經藏演繹之後,原定今年七月在高雄巨蛋舉辦的大型演繹,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順延;演繹內容得以反覆調整修正,更為攝心。

談及今年增加的〈佛陀的一生〉曲目,擔綱飾演悉達多太子的唐美雲,感觸很深,「人們提到基督教的教主耶穌,就會知道祂在馬槽誕生,也大略知曉故事,可是身為佛教徒,我們真的認識『釋迦牟尼佛』這位教主嗎?是否知道祂出生在哪裏、祂悟道修行的故事又是如何呢?」

為了呈現兩千多年前,釋迦牟尼佛一生的故事,企畫團隊請拍攝人員至印度、尼泊爾,紀錄佛陀故鄉、說法遺跡實景,搭配在大螢幕中使用。呂慈悅說:「以前看佛經只知道佛陀的故事,當我們真正看到佛陀的故鄉,知名的藍毗尼園、王舍城、拘尸那羅等地,畫面讓人很震撼,貧苦人家的草棚,土灶爐,黃土地,現在所見依然像二千多年前的落後寂寥。」

佛陀當時所見的苦相至今依舊,出生地所在的尼泊爾,佛法不興。「如何讓佛法回歸佛陀故鄉,如何讓正法入人心?」呂慈悅懇切說出上人的希望。

唐美雲說,悉達多太子當年出城,看到老、病、死,體悟到苦,理解人間所有榮華富貴、最愛最親的人,都不會陪著自己走到最後,如同一把沙,火化的骨灰撒進恆河,一切歸於自然。即使如此,他內心還是有所糾葛—父親的關愛、妻兒的親情,對他而言,這些已經是人生的滿足,但當他回頭看到路旁的乞丐,他恍然大悟,原來世界上沒有什麼是絕對公平的;當下一念,他要為眾生尋求解脫之道。「他割捨一切,就像是在『斷捨離』,不再回頭,堅定地闊步修行。」

唐美雲娓娓道來,強調佛陀為一大事因緣來到人間,目的就是要教菩薩法,「而我們演繹慈濟真實的人間菩薩道,更應該把佛教是什麼、佛陀是誰,講得更加清楚明白。」

圖1:唐美雲歌仔戲團演員捨棄傳統戲曲的唱、念、打功夫,以肢體動作詮釋故事要義。

圖2:導演團隊呂慈悅(右)、劉若瑀(中)、唐美雲(左)時常一起討論腳本、燈光等細節,驗收前夕與精舍連線,向上人分享排練情形。

寫實和寫意共融帶動想像

為了更深入演繹經典內涵與法髓,演繹團體有別於去年各自承擔各品內容,今年合而為一,攜手演繹每個曲目,導演團隊包括慈濟志工呂慈悅、「優人神鼓」創辦人劉若瑀及「唐美雲歌仔戲團」團長唐美雲。

去年底至今,呂慈悅幾乎每週在臺北和表演團體開會、排練,每隔幾週就到臺南大成不銹鋼公司所提供的場地,與各區志工練習入經藏的動作、走位。合作過程中,不免有看法不同的時候,然而團隊成員彼此溝通,目標相同,希望達到上人所期許的,為佛教留下一部「可以流傳久遠的經典演繹」一起努力。

唐美雲提到,即便是疫情嚴峻期間,大家也從實體會議,轉換到線上的視訊會議,每個人都接住變化球,「雖然因為疫情一度不能見面,但整個大團隊並沒有停止思考,而是稍微地沉澱長期以來的討論,讓法髓和經文的事理印證更精準傳達!」

呼應各品經文而呈現的「法髓」—慈濟人行經鋪路走過的一則則歷史故事,是演繹內容的一大重點。對劇團而言,「法髓」、慈濟的歷史故事,並不易呈現。唐美雲表示,為了配合螢幕的影像,演員捨棄了傳統戲曲四大基本功中的唱、念、打,只留下了「做」,單純地以肢體動作來傳達故事要義。

「這是一大挑戰!」唐美雲歌仔戲團導演李文勳坦言,呈現手法的設計上很「燒腦」,因為傳統戲曲是意象式的演出,並且有很多對白;如今,只剩下「做」的表現方式,對於劇團中從小就學習四大功法缺一不可的年輕團員而言,更是不容易。因此他在設計身段時便需要花上許多心思,也必須和年輕人溝通故事的呈現方式,講解法髓的故事背景來龍去脈。

就像〈說法品〉曲目中,一幕是蔡天勝師兄年輕時因為走偏路入獄的實際故事,李文勳舉出多個情境讓年輕演員體會,「如果是自己在監牢服刑會不會很痛苦?是否也會同樣想念媽媽?會想要救更多的更生人嗎?」讓他們從外而內,先將既有的動作做好了,再去探尋內心的情感。

表演藝術有寫實和寫意,李文勳即說,這次的演繹中,不時地在這兩者之間找平衡點,像是提到環保故事時,大螢幕影像是寫實的做環保畫面,而演員則是拋著、甩著「水流星」—會發光的寶特瓶。簡單一個翻轉,便能讓觀眾有想像空間,可能是資源回收再利用,也可能是將環保理念傳到全世界。

如此有趣的思考、想像,在不同段落時,演繹者有時寫實、有時寫意搭配著生動的影像畫面,李文勳笑著形容,這也是雅俗共賞的呈現,在虛與實之間,相互共融。

七月底經藏演繹驗收演出後,上人給予志工和劇團表演藝術工作者祝福,眾人歡喜比出「合心」手勢,會合眾人心力,讓演繹愈臻完美。

共同完成感動世界的好事

當長期以鼓聲與肢體表達意境的優人神鼓,遇到要把具體的法髓故事講清楚的段落,也不是件簡單的事,劉若瑀直言:「原本優人的作品,在表達上是少有語言的,肢體上也相對抽象。」

劉若瑀說,這個時候會和呂慈悅討論轉換詮釋的方式,雖然顛覆以往抽象的表現,但對於團員們也是很大的學習經驗。她同時思考到,如果只有演員、影像,可能還是不夠生動,於是在〈佛陀的一生〉醉象亂佛橋段中,加入大象偶裝的道具,藉由身著象裝的演員與佛陀之間的互動,表達出真誠懺悔、一心皈依於佛的感覺;在做出第一個道具後,她認為如果之後到了更大的場地演出,更要多一些道具,受邀製做的知名藝術家張忘因此接續打造了慈濟早期的義診車、藥櫃等,幫助觀眾明白故事中的重要元素。

唐美雲也強調,以表演藝術演繹法髓,而非傳統的說教式傳法,就是希望讓普羅大眾可以沒有隔閡地接受。有時演員需要一些聲音襯托氛圍,優人會適時配上擊鼓和敲鑼,讓故事的呈現更加完整;反之,當優人神鼓負責的橋段需要演員,唐美雲也會隨時支援,默契愈來愈好。

呂慈悅感恩導演團隊合心協力,讓演繹排練益加順利。因為音樂劇形式的演繹內容非常細膩,有時差零點一秒,整體氛圍就有所不同;一個人是看不了全面的,有了團隊,修改時順暢很多,「老實說,不斷修改的過程中,眼淚已經不知道掉了多少。」

呂慈悅說,經藏演繹並非歌功頌德,而是眾人齊心在闡揚一件值得讓全世界知道、能夠帶動善與愛循環的好事,「如何讓他們認為自己的演出是件很感人的事情,認同慈濟是臺灣的驕傲、是佛教的驕傲、是全世界人類善與愛的驕傲,是值得我來為他做詮釋的。如果沒有這一個共識,那是辦不到的!」

劉若瑀也說:「透過演繹,我們要告訴觀眾的是,佛法是實踐在生活上的,是可以用我們的雙手、雙腳做出來、走出來的,不但很貼近生活,也很親近每一個人的內心!」

導演組的三人認為,這次的驗收不是成果展,而是讓上人看到舞臺上整體的演繹呈現,並就道具、影像和動作上的細節,一一指導正確的方向。接下來的時間,團隊將花更多心力,討論需要修改的內容,讓年底在高雄巨蛋的正式演繹更加到位。

七月底的經藏演繹驗收,只是《靜思法髓妙蓮華》經藏演繹的一環,全臺慈濟志工同步展開品書會和入經藏的排練,馬來西亞、印尼、美國等地慈濟分支會所,也持續舉辦品書會,廣邀社區民眾共同參與。今年十二月登場的正式演繹,將有海外各國參與環節,讓五大洲的善和愛聚集,共同為世界祈福。期待有更多人將感動化為行動,走入人間付出!(圖說及內文資料提供/吳珍香、吳進輝、曾修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