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日 留住「師道」

7.6《農六月‧初八》

【靜思小語】端莊的儀表、有禮的舉止談吐,就是為人師表的身教。

禮義廉恥,人之根本

宗教處精實企畫室黃思浩、潘培菁報告「教聯三十:教聯論壇暨感恩慶典活動」,教育志業主管在座。上人說,早期教聯會多位老師在課堂上運用靜思語教學,成果卓著,有很多感人的真實故事,這些人與事留存紀錄成為歷史,也可成為永續的教育。

多位資深的教聯會老師當時非常投入,他們的心沒有變,但是時間帶走了他們的精華歲月,也帶走了群體的情誼,因為後來沒有時常合群、見面,情就散開了;資深者年紀大了,精神體力不如過去,不過這分慈濟情還在,很擔心的是年輕一輩已經斷了線。

在網路資訊爆炸的時代,資料取得容易,知識的來源很多元,不限於學校課堂。上人擔憂年輕孩子愈來愈不注重學校教育,缺乏尊師重道的基本道德觀念和禮儀,甚至連老師、教授也不重視「師道」。「教育是人生的希望、社會的希望,也是國家的希望;因為社會國家需要好人才,好人才要從教育培養,所以教育是希望工程,為了讓人間有希望的未來,我們要把老師們找回來,把這分情重新牽起來,保存過去的教聯會歷史,也把師道精神留下來。」

現在的教育亂象更勝以往,上人擔憂表示,雖然全民教育程度普遍提升,但是整體教育精神理念滑落;年輕人擁有高學歷,但是倫理道德觀念低落,「師道」式微。很希望重建人倫道德,重建學生尊師重道的精神,就要靠有志一同的老師們在教育方面多用心,用方法傳授道德禮儀。

「過去的人很尊重老師,但是將來的人或許連『尊師重道』這麼簡單的幾個字也很難說出口;這幾個字,其實是人之本性的重點。『禮者,理也』,要有禮節,才能講道理;人若無禮,也就不成教育,無法傳授道理。」上人指出過去孩子上學受教育,老師會先傳授禮義廉恥的道德觀念,這是做人的基礎;但是現在強調人權卻輕視道德,這是真正的人道危機,也是人間走入末法的危機。「現在是不是真的到了佛教所說的末法時代呢?事在人為。師父年紀大了,接下來要靠中生代用心挑起重任,接著『開道鋪路』,不要讓人要走的路模糊掉。」

上人說,社會、時代變化的速度很快,教育固然要與時俱進,調整教學方法,但是精神方向不能偏差,尤其慈濟教育系統更不能偏離靜思法脈的精神脈絡,要連通「粽串」的總繩結。

「老師就像渡船一樣,將此岸懵懂的孩子,一批批渡過溪流,從溪流渡向大河,從大河渡向大海;要渡海,就要有大船,慈航普渡。我們四大合一,借力使力,慈善要靠教育才有辦法傳承;要教育,就要有人文,從端莊的儀表、有禮的舉止談吐對學生做身教,表達為人師表應有的氣質與禮節。」上人期勉慈濟學校做出典範,歷屆校長以身作則,全校師長都能作學生的好榜樣,讓慈濟人文精神永遠都很扎實、很牢固,就像粽串的繩結要綁得很結實、不鬆散,才能隨時提起整串粽子而不會散落任何一顆。

上人再次強調教育是人間的希望,慈濟學校的主管同仁都要承擔起責任,把教育志業的這一道門守好,成就人間的希望;老師就軌道,學生才能「就有道而正焉」。

「『就有道』即依循正道,心正道就正,也就是回歸人人本具的清淨本性,要轉識成智,有智慧才能與天下脈動接軌通達,不能總是受限於凡夫知見,迷迷糊糊,隨風搖擺;期待人人要成為一棵不斷產生種子的大樹,而非隨風搖擺的小草。大家要有這樣的自我期許,要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