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農七月‧初三》
【靜思小語】災禍威脅人類生存,也是大哉教育—啟發人心覺悟,體會到苦和無常,從思想到行為做出改變。
藝術人文融合佛法真諦
《靜思法髓妙蓮華》經藏演繹驗收後,上人與呂慈悅師姊、唐美雲師姊、優人神鼓劉若瑀、黃誌群老師等人談話,肯定大家真誠用心,把佛法精神展現出來,讓觀眾看入心;要將藝術人文融合佛法真諦,將《法華經》的精髓,用大家在藝文表演上的真功夫傳給觀眾,讓觀眾攝受於心,這也就是度化眾生。
為了表達出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行跡,慈悅師姊等人委外前往印度王舍城、七葉窟等幾處佛世遺蹟拍攝,看到這個歷史悠久的國家,鄉間村落似乎歷經幾千年仍然沒有太大的改變,黃土地上屋舍簡陋,村落缺乏現代化設施,居民生活困苦。「悉達多太子出城門,看到人間疾苦,老、病、貧窮,讓他不忍,整個環境缺乏生機,可以想像他的心靈震撼。」
「我一直有個心願,要讓人看見佛陀的精神,但是精神很難表達,用言語無法貼切述說,沒有什麼可以做譬喻,要在舞臺上表達也很不容易。我們可以靜心思考,該如何表達人間的苦相,啟發觀眾的悲憫心;尤其近二、三年新冠肺炎疫情籠罩全球,天氣、地氣、人的病氣波動,讓人間很不平安。」
上人說,天地人間有一股看不見的「氣」在推動生機,氣若流通順暢,世界就健康平安;但是眾生長久以來累積的業力,也是一股惡濁之氣,眾生共業愈沉重,氣候變遷的自然災難、人心無明掀起戰禍、病氣導致瘟疫流行,種種威脅生存的災禍都是對人類的「大哉教育」。當務之急是要讓人心受啟發、有覺悟,感覺到苦、無常,能夠自我調氣─心腦的思想觀念要調整,生活行為也要做出改變。
談及佛陀夜睹明星覺悟時的心境,上人憶及早年在精舍舊大殿帶著常住誦經、講經,是在佛龕前的桌子下方,坐在蒲團上,自己拿引磬、敲地鐘,自己控制念佛聲什麼時候要停下來,何時靜坐靜心,何時開靜,開始對大家講經等等。「我坐在佛龕前,外面天還未亮,靜靜坐著,緩緩睜開眼睛,看到黎明之前的星空,也會有一種心境與外境相應的感受,就好像腦細胞突然間醒過來。所以說佛陀夜睹明星而覺悟,就是突然之間,外境與心境相通,體悟了天地宇宙的真諦,心腦全然覺醒。」
「期待你們上舞臺,可以把這個境界表現出來,影像剪輯也要多用心,搭配經文內容與肢體動作,成為精純美善的佛法演繹作品,這樣就是真正的在弘法;戲劇要表演出真實的人生,真誠演出佛法真諦,呈現佛法精髓。」上人指出參與演繹的入經藏菩薩,都要用心讀過經文,入法、了解法,掌握精髓,才能很自然地用各自熟稔的藝術表演方法講故事、傳道理。
「我們要說的是佛陀的精神,也是佛陀的人生構成的歷史,歷史要真,要回歸那個時代的空間背景,悉達多太子為何要出家?就是看見人間苦相,整體環境的苦,還有生命的無常,從天真活潑的幼童,成長為有心機、爭權奪利的成年人,貪著榮華富貴,太子覺得這不是他所要的人生,故而放下一切去求真道。所以說來,我們要回歸佛陀的真實的空間,就要把人事物合起來講歷史,呈現二千五百多年前,他們的國度境界,以及老、病、貧窮的人間疾苦,心靈的煩惱拉扯,還有身體的成長變化、生病衰退的苦相。」
上人指出萬物有靈,有生命、有靈性,可運用科技合成,用聲波、韻律傳達萬物的情感,最重要是人要在舞臺上真誠演出、自然表達,對於佛法理解到什麼程度,就以自己的理解去表達出來,比聽從別人引導所表演的更加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