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跌倒了

跌倒容易導致老人家無法自理生活,甚至心情低落、沒有胃口;陪伴母親再站起來慢慢走,這條不算短的路,我無法靠自己走完,需要家人和親戚分工接力。

三月時,我的母親在馬來西亞老家不慎跌倒,醫師診斷腿部骨折,動了手術。跌倒後,老年人會出現生活自理能力上的改變,多年前,我的舅舅也經歷過這一條路,別無他法之下決定住進護理中心,直到呼出最後一口氣那天。

在接到母親跌倒的通知後,我努力安好當下那顆心,逐一安排回去照顧母親、提供支援的事項。回到怡保老家,一踏入家門,各種保健食品佔滿餐桌,我故作輕鬆地笑著對母親說:「看著桌上的瓶瓶罐罐,就知道媽媽的人緣好!」

許多患者在暫時倒下、士氣低落時,難免會落入「我沒有做錯什麼事,為什麼上天卻偏偏挑中我來吃這種苦」的陷阱。身體不適固然苦,但家人與親友一棒接一棒地打氣,這種真心誠意彷彿讓處在黑暗中的我們與光相遇,陪著我們一步一步走出這段不容易的日子。

挑對食材,吃對重點

「營養」是影響骨折病患開刀傷口與骨折處癒合快慢的重要因素之一。除了需要攝取大量熱量與蛋白質,也得重視鈣與維生素D,因為二者是構成骨頭的重要成分。

素食者的鈣質來源,有牛奶與乳酪等乳製品、高鈣豆漿或高鈣植物奶、黃豆製品、草酸含量較低的深綠色蔬菜,如綠花椰菜、青江菜、芥藍等。如果這段關鍵時期沒有辦法從飲食中攝取足夠的鈣,可與營養師討論,是否要服用鈣片。

維生素D讓血液中的鈣能吸收到骨骼中,透過曬太陽,人體就能合成所需的維生素D,這是最直接的攝取方法。此外,素食者也能從添加營養素的強化穀物、植物奶或日曬菇類、營養補充劑等來源攝取維生素D。

這段時期也需要從新鮮蔬果獲得充足的維生素C,幫助身體合成膠原蛋白,膠原蛋白是組成骨骼重要的蛋白質,能讓骨骼癒合。此外,木瓜、柑橘類水果、番茄等富含維生素,能支持免疫系統,可以幫助患者抵抗感染。

一碗濃湯,勾起食欲

跟其他手術後的病人一樣,母親一開始沒胃口,就算是平日愛吃的食物,她咀嚼幾口後全吐出來,搖頭說:「我吃不下……」

許多老人家這時就會要求照顧者煮粥,然而粥水的營養價值,難以滿足手術後的營養需求。我把蘑菇煮軟,將南瓜、綠葉蔬菜或馬鈴薯等蒸軟,再用果汁機打成細滑,加入銀髮配方奶粉,再餵給母親吃。回家的第一個晚上,母親幾分鐘內把蘑菇南瓜濃湯喝完,她竟沒說吃不下,轉而問:「晚點我肚子餓的話,還有湯喝嗎?」

手術後那幾天,母親無法吃下整份餐點,少量多餐是重要策略之一;我早已把蘑菇南瓜濃湯多準備了兩份,母親肚子一餓,只要熱一熱就能吃。

點心時間的酪梨與香蕉,我則像餵剛吃副食品的小寶寶一樣,用湯匙把果肉挖出薄片再讓母親吃。一匙一匙餵著,我生起奇特的想法,當下的我,扮演的是一個能承擔愛的重量的「母親」,而非「女兒」的角色。

這條不算短的路,我無法靠自己走完,除了與家人、親戚輪流分工白天夜裏的照護責任,讓彼此有喘一口氣的機會外,更把物理治療師加到照顧母親的陣容裏;靠著充足的飲食與物理治療,母親兩個月就回到站起來慢慢走的日子,這樣就一切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