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進廚房想家

想家的時候,她就會鑽進廚房,把家鄉味的食譜翻個透,也因此成功將多道葷食轉變為素食,收服家人的胃,人生滋味也甘甜了。

今年是林育亘在臺灣生活第二十年了。就像許多離鄉背井的打工人,想念老家但沒機會、沒時間回去,她來臺至今只回過越南三次。週一至週六,每天朝九晚五往返電子工廠和住家。陀螺般的日子,僅有星期日是屬於自己的放鬆時間,她選擇趕往板橋新住民成長班,與姊妹們和志工共聚。

「剛開始見到育亘時,她的臉上滿是愁苦,沒有一點生氣,是後來接觸了新住民成長班,才逐漸放寬心態。」板橋新住民成長班志工賴秋燕,還記得初見林育亘時的印象。

二○○二年到臺灣,因先生在工作上遇到障礙,林育亘在語言還不通的情況下,就得攬下家計重擔,做電子繡花的工作。說起那段居無定所的日子、對越南家人的思念,林育亘總會紅了眼眶,一家開銷的壓力,也讓她夜裏輾轉難眠。

這幾年來她的笑容變多了。「認命就是好命。接受了就叫作認命,就可以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跨出去,用感恩的心態繼續走下去。」林育亘說,孤立無援時,在新住民成長班找到家的感覺,有人可以傾聽,心靈受到了撫慰,也在課程中漸漸對生命改觀。

「上人說,茹素護生愛地球,不要拿別人的生命去養我們的生命。」林育亘透過上課時的導讀,在志工們的幫助下逐漸理解了因緣果報。她說,也許是以前積欠了很多,感恩這一世有機會能夠還。

越南氣候炎熱,菜餚中多新鮮蔬菜、香料搭配肉食,加上魚露等醬料,口味清爽。林育亘原本就習慣多菜少肉,五年前開始不吃葷食,她無半分勉強;然而先生雖尊重她吃素,但要他跟著一起茹素,幾天就難免會厭煩。

其他新住民姊妹亦有人面臨同樣的問題。大家相互交流,如何妥當溝通家人飲食觀不同調。譬如,將葷食的量遞減,同時保留料理中習慣的口味,彼此尊重,讓改變慢慢地發生。

家人初步接受食材比例改變,林育亘就有了更多料理素食的機會。晚餐主菜選用豆腐、天貝和毛豆,讓家人有足夠的蛋白質;她平時很少外食,傾向購買新鮮蔬菜自行烹煮,尤其今年夏天氣候炎熱,為了打開家人的食欲,她小露一手,料理拿手的開胃菜—越南涼拌米線或湯麵,搭配自製XO醬和青菜等。空閒時,更會熬煮芋頭西米露等甜湯,讓孩子對茹素的接受度和認可度更高了。

孩子還小的時候,她認為要吃肉,才有蛋白質;後來才逐漸了解人體所需的蛋白質可以從豆類中取得,無需宰殺其他生命。放下吃葷的想法後,身心發生了或多或少的變化,「我現在睡得比較好、身體也輕鬆了!」

雖然生活還是辛苦,但是心態不一樣了,方向也清晰,為了生活而更努力。積極的態度促使林育亘頻繁地下廚,每當憶起家鄉的味道,就會鑽進廚房,把食譜翻個透。憑著屢敗屢戰的精神,成功將多道家鄉葷食轉換成素食,同時保留了從前的味道,像越南春捲,原本包裹豬肉或蝦仁沾魚露吃,她將肉類替換成杏鮑菇和豆包,魚露則換成越南傳統醬油作蘸料,一樣可口。

在廚藝上得心應手的林育亘,其實師從許多人,慈濟香積組、新住民姊妹都是她的「師傅」,拿手的XO醬便是從一位師姊習得,她又再研究、調整配方,合乎臺灣口味。素食義賣時,濃郁的XO素醬讓人驚豔。看大家吃得開心,她的心更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