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至六日 栽培年輕人

1.5~6《農十二月‧十四至十五》

【靜思小語】各行各業都要有志業精神─不是應付職業而付出,而是立志利益人群。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有聲書,由慈濟人文志業廣播內容創作中心提供,更多精彩的廣播節目,歡迎到「大愛網路電台」收聽。

新芽學子,照顧鄰里

元月五日,南非袁亞棋師姊報告德本會務,以及跨國關懷馬拉威當地志工的溫馨故事。「南非慈濟人的新芽助學行動,從二○一二年展開,由此因緣,讓我們接觸到很多助學生,也邀請他們來做志工。這些孩子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已經能夠承擔供食站,包括大學生、高中生,會煮熱食給社區裏的貧苦人吃。他們的家就在那些社區裏,而他們承擔起社區幹部,與家人、鄰里分享慈濟,並且凝聚在地力量去照顧貧病人。」

上人聞言表示欣慰,新芽助學的年輕人就是很好的慈濟種子,可以將鄰里的力量串起來,持續照顧居民的生活;也要教育他們的心維持在有愛的方向,將勤儉、努力的精神帶給他們,扶助他們能夠自立,世世代代才有希望。

上人肯定亞棋師姊很勇敢,勇於承擔沉重的志業責任,也能與本土志工打成一片;要帶動、培養更多年輕的志工,讓他們將志業落實在他們所生活的村落。「第一代的南非慈濟人開拓志業是很辛苦,現在他們年紀大了,而年輕一輩願意承擔,我對你們很有信心,你們也要有自信,不斷召集種子志工,讓每一顆種子長成大樹,又能不斷產生種子、撒播種子,開拓當地生機。」

提升心靈,穩步向上

元月六日,與一位實業家談話,上人指出無論在臺灣或海外的慈善援助事務,只要有因緣、做得到,就要把握機會去付出。慈濟一向秉持這個觀念推展志業,而非考量做了這些事會有什麼利益,只是很單純地想要幫忙苦難人。

上人說,要栽培年輕人,不只是讓他們學商做生意、學工業就只學方法與技術,必須帶動起他們的愛心與願力,在富有人文的環境裏,培養好人品,能夠用感恩、尊重、愛與人互動,很願意付出。「最近常對志業體同仁說,職業誰都能做,志業才是重要;無論學習哪一種學問,都要立志,盡此生守志奉道。若想要從商,就要立志用商業活絡人間,不是只為做生意而斤斤計較,是要用愛利益人群。各行各業都要有志業的精神,不是只為應付職業而付出,要立願,為所要做的事而奉獻。」

對於已經從職場上退休的人,上人認為還可以帶動他們運用長年累積的人生經驗,繼續發揮生命良能,而非整天無所事事;要引導他們走入正軌道,可以安排各方面的課程,讓他們的退休生活有重心,同時接受教育,守好家庭,而非只為了享樂而生活。

上人擔心臺灣民眾的心隨著經濟發展而浮動,生活愈是享受,心靈卻愈漸向下沉淪,所以很努力設法提升人心的精神層面。說到「往下滑」,上人聯想到南非本土志工在鄉間訪視,氣喘吁吁地爬山路,回程時坐著紙板從上坡往下滑,大家都很快樂。他們的環境很克難,卻能苦中作樂。

「他們的體態,爬山路很辛苦,辛苦努力來到山頂,會覺得天寬地闊;他們的心態也一樣,走到照顧戶家裏,看到各種苦相,會覺得自己雖然生活也不好過,但是已經比這些人好得多了,很真誠地去關愛、幫助苦難人。其實人生就像他們爬山路、滑下坡一樣,要往上爬總是很費力,要花很多時間,不過穩步向上比較安全,而人心要墮落是很快也很危險,所以要用教育,讓人持續力爭上游。」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