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農十二月‧十八》
【靜思小語】造好因、結福緣,不必求來生有好報,付出當下就得到了歡喜心。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有聲書,由慈濟人文志業廣播內容創作中心提供,更多精彩的廣播節目,歡迎到「大愛網路電台」收聽。
心靈富有,大好人生
外出行腳逾一個月後,再次於志工早會對眾開示,上人請大家用心思考,生命不久長,且生老病死皆是苦,還有貧窮孤苦、天災人禍造成的苦患,這樣的人生有何價值?就要從此生所做的事來分析,若能恆持正方向,所走的路沒有偏差,所做的也都是好事,如此無論生命長短,都有價值。
「只要提起幫助人的心念與動作,就是好心好行。緬甸農民每天存一把米的好行動,已經在當地累積八萬多戶次捐米撲滿,可以幫助約四千戶次貧苦家庭。這些米撲滿會員當中,很多人本身就接受慈濟幫助,也接受慈濟人教導的善法,在不影響生活的情況下付出助人。所以慈濟人不只做救濟,還要教善法,教他們致富之道─如何才能夠有致富的因緣?就要把握當下造好因、結福緣,至少在付出的當下,就得到了歡喜心。」
上人指出,行善的當下,會覺得自己雖然力量微弱,卻也可以幫助人,就會有一股自我肯定的歡喜心,這一念心就是致富的心;此生發心行善,來生就有福緣,而能生在有福的家庭,繼續行善造福。其實不必說到來生,今生做也可以今生得。
上人與大家分享緬甸瑞那滾村在接受慈濟幫助以來的改變,不只是家庭生活改善了,村中的道路、橋梁也建設得很好,農作物的運輸、孩子要上學、病人要就醫,出入已經很方便。慈濟援助緬甸農村十多年來,不只是給予糧食、稻種,也用愛關懷與陪伴,一步一步輔導他們,許多居民已能自食其力,甚至投入志工,凝聚更大的力量幫助並帶動其他村莊的居民。
「由此可見,只要我們用心,啟發人人的愛心,凝聚點點滴滴的力量,菩薩種子就能從『一』生無量。可知道一個人所需要的物資有限,最基本的就是三餐一碗飯而已,所以說來,人人都有付出的力量,把善法傳出去,邀請大家共同來出力,共善天下,人間菩薩愈來愈多,苦難的環境就會愈來愈改善,每個人的人生都是大好人生。」
慈悲喜捨,慈濟基礎
聆聽基金會主管同仁分享後,上人開示,五十七年的慈濟路,沒有脫離慈悲喜捨,慈、悲、喜、捨就像棋盤的四個角,這也是慈濟的基礎,從過去到現在,都在這個棋盤上,沒有脫離過這四個基礎,沒有逾越過這個棋盤,總是守規守矩。雖然棋盤是方形的,不過慈濟是立體琉璃同心圓,大家有相同的精神理念,有心、有願、有力,身體力行慈悲喜捨,而且信、願、行,真正顯示出「守志奉道,其道甚大」。
上人說,慈善、醫療、教育、人文這四大志業,慈善在前頭,人文在後面,中間是醫療與教育,都是從慈善志業深入人間而隨之產生,因為做慈善,所以看見「因病而貧、因貧而病」的無奈悲苦,希望從根源消滅貧窮,所以建醫院、設學校,讓患病者得到醫療治癒,能夠自力更生;讓世代貧窮的家庭,因為孩子接受良好教育而有翻轉貧苦的希望。教育是希望工程,而人文可以美化人生,四大志業都有人文精神,才能達到真善美。
上人有感而言,現在的人間真的非常需要慈善,因為苦難人偏多、災難人偏多,無明人也偏多,所以需要更多愛心人,才能平衡人間的災難、苦難與無明,把因為貪欲而脫離棋盤、損傷人間的人心找回來,引導人人回歸清淨善良的本性。
人們總是隨著欲念而行動,凡事只想到自己,不惜傷害他人,爭奪自己想要的事物,求而不得也會毀壞世間美好的一切,這就是世間的亂源,需要靠宗教來教育人心、淨化人間。
上人感恩科技幫助自己傳法,且全球慈濟人精勤「薰法香」,大家突破地理距離的隔閡,天天同步聞法、共修,在自己外出行腳期間,也透過網路連線「隨師行」,天天都與師父同在,共同見聞臺灣各地的人間菩薩行。
「知道我說的話有人聽,我就會很安慰;更安慰的是你們聽入心,還能身體力行,大家朝同一個方向,跟著我一起前進。你們把靜思語刻入心版,平時與人對話時,很自然會引用內心的法再教化別人。」上人期勉大家用心「學」,知法而見道就能「覺」;學無止境,要持續虛心學習,從而見道覺悟。
「要將慈濟史講得圓滿,其實是很難,說幾年都說不完,因為這幾十年的慈濟史,不是只有一個人的故事,而是千千萬萬人的故事,且人間菩薩雲來集,每一個國家的慈濟種子都是『一』生無量,每一位菩薩可以招來無量的菩薩。請大家要認真,不要執著名利,我們的目標在於覺悟,不要永遠只停留在學習。要知道『博聞愛道,道必難會』,什麼都想學,每一條路都想走,永遠都在起步階段,每一條道都無法走到底,都要重新再來。所以我們要專心,找到一條行得通的道路,所做的都是對人間有益的事,一路精進就對了。」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