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至二十四日 大哉教育

2.22~24《農二月‧初三至初五》

【靜思小語】驚世災難警惕人們世間無常,更要思考如何消弭災難。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有聲書,由慈濟人文志業廣播內容創作中心提供,更多精彩的廣播節目,歡迎到「大愛網路電台」收聽。

為慈善而研發

二月二十二日,聆聽慈濟大學、慈濟科技大學師生分享,劉威忠老師、耿念慈老師報告利用藻類在未來糧食及淨零碳排的研發成果。上人說,學無止境,不過人生時間有限,世間萬事萬物,無法事事都很透徹,唯有把握當前的因緣,一門深入,做研究、研發要做出對人間有益的成果,直接運用於人間。

現今世間受到種種天災人禍重創,直接或間接導致農作物歉收減產,引發糧荒,水資源也因為氣候變化而缺乏,在在威脅人們的生命健康。上人說,人間生存危機迫在眉睫,需要設法補救糧食缺乏問題,所以很希望組成相關研發團隊,找出可加以運用的作物,研發便於攜帶的口糧,讓人在惡劣的環境中可以隨時取用,不怕挨餓。

「雖然你們在教育的領域,要研究的學術項目很多;而慈善遍及全球,對於全球發生的災難、人生的苦難,有各種不同的救助方向,所以慈善也要因應所需而研發,飲食就是慈善的總需求,貧窮人或是受災受難人,都需要我們供應糧食,幫助他們度過一時的急難,維持生命的健康,且有足夠的營養,所以很希望大家會合心力來投入這個部分。」

「好天要積雨來糧」,國際救災必須要有及時可以供應的糧食。上人說,若是研發有成果,可以累積備用,平時作為一般糧食流通使用,人間有災難、有飢荒時,隨時支援,運送、供應給許多需要的人。「只要有益於人間的事,都值得我們精進、用心,有志一同;將人生時間運用於對人間有幫助的事,這才是我們生命的價值。」

愛心不要消失

土耳其在二月六日發生的芮氏規模七點八強震以及強烈餘震,造成土耳其與敘利亞北部斷層水平錯動,大地表面撕裂出二條巨大裂縫,其中一條較長的裂縫在土耳其南部,橫跨約三百公里,相當於臺灣的總長度,位於裂縫兩端的部分土地也因此橫向位移七公尺,由此可見天地威力之大。

二月二十三日,上人於慈善志策會開示,一剎那間的天搖地動,讓許多建築轟然倒塌,溫馨家庭瞬間破碎,已知近五萬人罹難,實在是世紀性的大災難。臺灣慈濟人紛紛發起募心募愛,民眾踴躍捐出物資與善款,慈濟科技大學慈青社也發起校園洗車募愛心;即使是五元、十元,一分分心力匯聚起來,也有很大的力量。

「慈濟人在街頭巷尾勸募,為的是提醒大眾,第一要發揮愛心,再來要知道人間無常。天地威力之強,用什麼方式能消弭災難?唯有戒慎虔誠。人心貪婪無度,眾生的業力不斷累積,累積到一個程度就會顯發大災難;所以期待平安,唯有勸募人心,勸人人淨化己心,一旦天地之間有災難,就要啟動愛心去關懷與幫助。」

目前已有四十五個國家地區的慈濟人為土耳其賑災啟動募心募愛,點點滴滴匯聚大愛。上人說,臺灣是慈濟的發祥地,臺灣慈濟要作全球慈濟典範,需要更努力推動、帶動臺灣民眾行善造福。這幾年來,臺灣大致平安,就是因為臺灣民眾很願意付出,凝聚造福的福氣庇蔭臺灣。

「但是我們也要提高警覺,雖然這麼多年來,許多人響應慈濟募愛,長久造福,累積了幾百萬會員,但捐款紀錄中也有一次發心之後就消失的人,所以期待慈濟人要持續不斷地走入人群,呼籲、啟發這一分愛;也請人文志業多用心,繼續透過電視、網路、平面刊物等平臺向大眾宣導齋戒,帶動虔誠祈禱,關懷、祝福土耳其受災民眾。」

上人指出慈濟人上街勸募,是要讓人人有機會參與,人人的善心與祝福,可以上達諸佛菩薩聽。「我也要呼籲,慈濟志業體每天中午與精舍同步祈禱,或是慈濟學校師生在每天早晨上課之前,或是午休之後,不論宗教為何,可以用各自的信仰方式虔誠祈禱;佛法說『一念動三千』,這一念心可以影響三千大千世界,感動於天。」

上人說,驚世災難是對人們的「大哉教育」,人人都要有所警覺,反思自己的言行並修正錯誤;人與人之間,不分國籍、種族、宗教,都要合心,合於一念寬廣無私的清淨大愛,並且用齋戒茹素、付出造福的行動表達。

上人說,無論是幫助土耳其震災或是回饋佛陀故鄉,都是「為佛教,為眾生」而應該要做的事,所以慈濟人皆是自動自發的「不請之師」;如果沒有這六個字,就沒有今天的慈濟。感恩大家持續用心,不斷凝聚愛的能量,提升人間善與福。

讓人看見佛教

二月二十四日,全球合作事務發展室主管同仁報告慈濟與外部機構合作,援助烏克蘭難民專案進度。上人表示,無論是援助烏克蘭難民或土敘震災,對慈濟來說都是歷史大事,故須慎重;大家有衝勁也有能力,不過凡事要經過縝密思考,而且要提出來說明與討論,彼此彌補可能漏失之處。

「感恩、尊重、愛,最終目標就是愛,但是過程要如何付出?需要動員哪些國家地區的哪些人員,時間要多久?還要有定點集會空間,凝聚人人的共識和心力,思想觀念都要合,否則這麼多國家地區的人員集合在當地,語言、文化、做事方法各不相同,就難以成就我們想要做的事。」

「所以慈濟委員、慈誠隊員受證以前,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讓大家在各地推行慈濟事務時,有共同的方向。培訓是平時就要做的,急難時也要用方法與大家互動,讓人人知道慈濟的方向。」上人說,長久以來,慈濟與許多外部機構互動、合作,大家有不同的宗教信仰,深入了解慈濟之後,都很支持慈濟。

國際慈善援助行動牽涉諸多層面,尤其事關人員安全,本會更要負起責任,經過詳細的分析與思考,而且要把「粽串」的結構理清楚;和這麼多不同宗教、國家的機構一起做事,也要堅持「佛教慈濟」的精神原則,讓佛教在人間、在國際間留下歷史事蹟,讓人看見佛教。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