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至九日 展現「貴氣」

2.7~9《農正月‧十七至十九》

【靜思小語】生活樸素也能活出好品質,真誠發揮愛心助人,這樣的形象最莊嚴,這分愛最珍貴。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有聲書,由慈濟人文志業廣播內容創作中心提供,更多精彩的廣播節目,歡迎到「大愛網路電台」收聽。

有心付出,就不怕沒力量

二月七日,慈善志業顏博文執行長與同仁報告土耳其南部地震災情,以及出團請示;下午,正在臺灣的胡光中及余自成師兄返回精舍,說明災區需求。

從新聞媒體看到地震災區的慘況,實在於心不忍,上人期盼急難救助儘快進行,可請阿里前副省長或主麻教授會合當地力量,帶一群有心的志工趕快發放。若從臺灣或其他國家運送過去的物資,等待通關還需要一段時間,可在土耳其採購,所以要了解當地物價;慈濟賑災發放,要給的是真正有幫助、能夠發揮功用的品質與數量,讓接受者覺得自己真正得到幫助,所以不能蜻蜓點水,好像幫助了很多人,卻只能給每個人一點點,實在起不了作用。

「這一趟路這麼遠,一群人經過這麼久的航程到了土耳其,要去得有價值。所以要評估我們所給的物資,能幫助受災居民多久,分量要足,讓他們慶幸得到這些物資,可以度過一段時間。我們有心要做,就不怕沒有力量,大家都很樂意付出。」上人感恩並肯定精舍常住捐出單金,帶動志業體同仁響應援助土耳其震災。

眼光放遠,知福還要造福

「我們此生有福,是過去生造福所得的福報;而你們是福中之福,不只是享福,還懂得為苦難人付出,這就是有智慧。期待你們啟發更多人的善念,不要一直沉迷在享樂,要帶大家挺起胸來,眼光放遠一點。」與北區慈友會座談,上人不忍土耳其強震造成災難,身在臺灣平安有福,見到世間發生苦難,見苦知福還要造福。

上人說,知福的人懂得感恩,感恩的人就能知足常樂,否則哪怕得到了很多,永遠都會嫌不夠,永不滿足的心態很貧窮。「我時常都說感恩,因為我這一輩子對於生活,我都是滿足的,雖然在克難中做慈濟,看到人間苦難多,心很不忍,但是我一呼籲,大家都很踴躍付出,讓我要做的每一件事都得心應手;有多做多,有少做少,總是盡心力就對了。」

「就如螢火蟲的光雖然是極微光,一大群集合起來就可以在夜空中構成一片美景。發善心、做善事的人多,人人都出自真誠,不論力大、力弱,點點滴滴也能匯聚成一股大力量。慈濟五十多年來,就是匯聚這點點滴滴的力量,才能夠在災難發生後,快速承擔救苦救難的重任。」

各地慈濟人都發願要弘法利生,上人表示弘法利生不是為了募款,而是要發揮慈濟人的精神力量,讓人人了解佛教,受用佛法而淨化人心;現在要慈濟人宣導素食,也是期待大家面對天地災難,要戒慎虔誠,廣愛眾生。剛剛聽到年輕人要推動素食,感覺很歡喜,其實素食很美味,色香味俱全;用心品嘗,每一種蔬菜水果都有其滋味,可以享受蔬果菜根香。

上人說,三餐無虞就是有福人,每一餐都要感恩,因為「量彼來處」,粒米滴油來之不易,除了天候調順、水土清淨才能孕育這麼豐富的糧食,還要有許多人耗費心血與體力,才能成就每一餐;大家身上所穿的衣服,也是來自許多人的心力付出,所以要惜福。

行腳時看到各地環保站裏有很多回收的衣物,質料很不錯,有的連吊牌都還沒有剪就被丟棄,實在很可惜,所以需要教育大眾感恩惜福,故期待師兄師姊們以身作則,樸素為貴;要展現出「貴氣」,不一定要穿如何高價、亮眼的服飾,生活簡單也會活出好品質,真誠發揮愛心,親自去幫助人,這樣的形象最莊嚴,這分愛最珍貴。

上人勉眾再對親友呼籲,讓未發心者能發心,已發心者、願發心者,把握此時趕緊付出;人人心善且能行善,凝聚起一股善的福氣,社會就能平安,還可以結未來行善造福的因緣,把這分福氣延伸到未來。

科學數據,轉變飲食習慣

二月八日,聆聽教育志業主管分享後,上人表示,四大志業一定要結合力量,愛的教育就是慈善的教育,慈善救濟貧病不可缺少醫療,而教育志業原本就是為了醫療培養理想人才,而今四大志業都有慈濟學校栽培的人才,富有慈濟人文精神,讓人肯定讚歎,也想來招攬慈濟栽培的人才。「若是立定志向,我們所栽培的人才就會在志業體扎根;也期待我們所培養出來的人才,到任何一個地方,都讓人覺得慈濟教育出來的就是如此優質,這就是慈濟教育的方向;人間世代生生不息,希望的教育也要步步延續,不斷為天下育英才。」

上人敦促各校用心投入素食研究,以科學數據向大眾推動素食;「大哉教育,食事為大」,要教育人人轉變觀念,愈多人茹素,就愈能減少殺生,對身心與地球生態都有好的影響。「教育乃是希望工程,人生若不好好教育,就沒有希望;你們都有子孫,將來我們也要再來人間,所以還是要努力,讓人間有希望。」

建立觀念,行醫就是志業

二月九日與醫界人士談話,上人談到慈濟醫療人文也就是慈濟人文,以真誠的愛醫治、照護病人。生病的人除了承受身體上的痛苦,心理也會受到打擊、有失落感,得知身患難以治癒的惡疾,更難以調適;所以醫療除了給予舒緩生理痛苦的醫藥療治,更要給予安定心靈的精神膚慰。

「生老病死是人生自然法則,只是有人還沒有經歷老年就生病,年紀輕輕面對死亡,心態會很捨不下,他們的家人更捨不得;有的人是家庭經濟來源,一旦病倒就影響到家庭生活,更需要醫療團隊用真誠的愛心對待,讓他們的心得到一些撫慰。所以慈院團隊對於心蓮病房的患者,或是癌症的患者,都付出更大的耐心,讓他們感受到真誠的愛。」

上人說,總覺得自己很有福,每一所慈濟醫院的每一位院長都很好,都對慈濟有很深刻的了解,真誠守志。其實對於每一位想要讀醫學院的年輕人來說,若以救人為讀醫的動機,行醫也就是志業,所以醫療教育也要為學生建立這個觀念,培育真誠有愛的醫療人才。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