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 為社會調氣

2.5《農正月‧十五》

【靜思小語】提起教育的熱忱與使命感,提升社會行善造福的風氣。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有聲書,由慈濟人文志業廣播內容創作中心提供,更多精彩的廣播節目,歡迎到「大愛網路電台」收聽。

自許為最成熟的種子

在花蓮與臺南慈濟中小學任職的十一位慈青學長們,以及在其他學校任職的十五位慈青學長返回精舍與上人座談。座談開始先視訊連線至臺中慈院心蓮病房,由慈青學長李明儒分享慈青時代至今做慈濟的心得,與罹患罕見內分泌腫瘤的心路歷程。

聆聽大家分享之後,上人開示:「不論年齡長幼,慈濟菩薩們都是充滿希望的種子;你們在大學時期是慈青,現在邁入中壯年,這顆種子已經長成大樹了,又能夠產生無量種子。當年那一顆種子,是現在無量種子的源頭。你們要自我期許『一』生無量,自己是一顆最成熟的種子,在這片大地成長為大樹,要年年開花結果,產生無量慧命的種子。」

「人生無常,人生時間有多久?無法預測。剛剛看到明儒,心裏很不捨,但是也不得不說,輕安自在,要安心。心要如何安?就是天天把握當下,做對的事,讓那顆善的種子在我們的心中成熟發芽。所以要盤點生命,看看在自己心地種了多少菩提種子,已經長成多少棵大樹,每棵樹是否持續開花結果,結了多少季?」

欣見慈青學長們畢業後投入教職,還有不少人離鄉背井,從各地來到花蓮慈濟學校任職,就在花蓮落地生根,上人說,大家來到花蓮安心、安身,也在這裏安定生活,發揮教育良能培養人才。也因為有教育志業在花蓮,而且教育品質受肯定,所以不少慈濟人帶著孩子,從臺灣各地甚或海外多國移居花蓮,讓孩子就讀慈濟學校。

「盤點此生,我對自己說:『生命很有價值,此生無悔。』各位來到花蓮定居,應該也要說『此生無悔』。花蓮空氣好、人情味很濃,生活很單純,是教育的好環境,所以大家要很安心,用歡喜心投入希望工程,培育一粒粒種子不斷成長,為人間社會育英才。請大家莫忘初心、莫忘那一年,更是莫忘那一人,與我們有共同的方向、志同道合的夥伴,就在我們的身邊,要珍惜、要互愛。」

還記得最初的發願嗎

上人與曾經是慈青的老師們座談,聆聽分享後對眾開示,相信「孩子心不變」,人人都有很純真的佛性,但是隨著時間成長,脫離年幼時的懵懂無知,年輕時的青春熱情,到了中年卻為了事業而忙碌,發願時的熱忱已經消退,甚至忘記當初發願要為天下挑米籮。不知當年那一群在自己面前發願的年輕人,現在剩下幾位?

上人也教大家自我盤點:自從發心以後一路走來,最初的發願做到了多少?就如自己天天盤點,天天過得很踏實,晚上休息之前也是很認真地放下一切,好好地休息,隔天準時睜開了眼睛,第一句心靈的語言,就是感恩─感恩昨天晚上好好地休息,現在還能睜開眼睛,進行今天要做的事。「雖然人生無常,不過只要每天清晨睜開眼睛,我總是有滿滿的希望,想著今天該做什麼,接著如實運用時間做事。」

「相信大家的初發心還在,也有不少人已經受證委員、慈誠,總是還有慈濟在心裏,讓我感覺很安慰。不過我要提醒各位,大家已經不是青年了,現在應該承擔起菩薩使命,不論信仰什麼宗教,都要用愛心走入人間,發揮『覺有情』的慈悲與智慧,不受無明煩惱隔絕清淨的本性。」

在座老師們從事教職多年,上人說,大家的學生不少,如果常與孩子們聯絡,師生情不會隨著時間淡化,也可以讓孩子們常常想起老師過去的教導;也可以運用手機或網路通訊,傳給學生們一些問候與勉勵的字句,像在學校一樣,天天把好話帶給學生,讓他們在生活中運用,這也就是弘法利生。

上人說,在教聯會剛成立,教聯會寒暑假營隊很頻繁的那一段時間,老師們對於教育都有一分使命感;然而現在道德倫理淡化,社會現象讓人憂慮,很期待老師們再提升熱忱與使命感,教孝、教善,導正社會風氣,這才能真正造福人間,使社會祥和平安。

「如果培育出來的人才,只是追逐名利,心很浮動,對社會國家都不是好事。提升行善造福的風氣,就要靠教育,教育若沒有做好,行善的『氣』提不起來,總是你爭我奪,社會永遠無法平靜。」上人請老師們除了與學生保持聯絡,常傳好話,也要接引家人、孩子共同投入,請大家多用心,讓未來的社會平安祥和,有無限的希望。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