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老化的症狀,讓黃裕櫻心痛又無助,順著她一生務農、勤勞惜福的個性,開始鼓勵她撿豆子……
跟著黃裕櫻和林耀錡走入嘉義水上鄉一處三合院的廳堂,空間乾淨簡潔,茶几、座椅上擺放著大大小小的桶子,桶內有多種豆類,九十三歲的老人家,正在將面前一整盆滿滿十多種的豆子挑選分類出來。
「自從爸爸先走了以後,媽媽三年前漸漸失憶了。」黃裕櫻回憶:「媽媽將子女給她的零用金,藏在只有自己知道的地方,但又忘了藏在哪裏?」找不到的時候,她就認為家裏遭小偷,情緒躁動地跑出去要找小偷,讓到處找她的家人非常擔憂。
「她藏好了她認為寶貴的東西,但找不到時,就怪罪到外籍照護員身上,常常讓照護員受不了被誤解而想換雇主。」黃裕櫻總是很困惑,她說:「母親自七歲就到田裏耕作,九十歲時還能種種菜,突然老化到如此,心很痛……」和親友談到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有人建議讓老人家撿豆子試試看。
黃裕櫻(右)陪著母親將不同種類的豆子分門別類。(攝影/汪秋戀)
專注生智慧
黃裕櫻買了花豆、黃豆、紅豆、米豆、黑豆、蠶豆、豌豆、扁豆、鷹嘴豆等十幾種豆子回來,告訴母親這是種豆的農家所淘汰的,請母親一起來撿一撿、分一分,當孫子回來時,可以煮給大家吃。「向來惜福的媽媽,看著豆子,開始動手,拿到花豆就放花豆盒子,拿到黃豆就放黃豆盒子……就這樣,她慢慢安定下來。」
媽媽雖然坐得住,但每隔一段時間,黃裕櫻會陪伴她到三合院外走動,和鄰居打打招呼,也發現她漸漸能與人互動;重聽的媽媽若看到有人來家裏看她,也會招呼:「來坐喔!來開講聊天。」又再低頭認真撿豆,表情很安適。「阿嬤,你撿豆要做什麼?」當有人問這個問題,她又好像沒有重聽,回答:「要炒、要煮湯都可以。」
媽媽的失智症狀沒有繼續惡化,撿豆子的段數還升級了;會從大的豆子先撿,最後剩最小的綠豆,「現在她熟能生巧,把最不喜歡的種類也換個方式撿出來。」黃裕櫻從媽媽身上看見,專心做一件事而沒有雜念,就會生智慧。
孝順是本分
黃裕櫻認為孝順媽媽是本分事,更感恩先生林耀錡這麼盡心照顧岳母;林耀錡是長子也是獨子,經歷過照顧重病父母的漫長歲月,每當他開著環保車到鄰近鄉里各環保點載回收物,觀察到路上長者的舉止神態,若是眼神迷茫,沒有回應寒暄,嘴唇乾澀甚至口角滲血,就察覺這可能是走失,馬上請同車的環保志工先下車安撫陪伴,不要讓老人家繼續無目標地走下去,接著他趕緊開車到附近派出所報案,引領警車到發現地點,好幾次幫助了瀕臨休克或迷路的老人家。
同為慈濟志工的黃裕櫻和林耀錡,把上人所說的「行善行孝不能等」用在生活中,「陪伴,真的是失智症長者最好的良藥。常常陪伴著媽媽說說話、說話給媽媽聽,媽媽感覺有兒女坐在旁邊,更安心撿豆子了。」他們看著手指頭靈活,專注撿著豆子的媽媽,也沐浴在「有媽的孩子是個寶」的幸福中。
黃裕櫻說,當媽媽情緒穩定,外籍照護員就穩定下來;也很感恩照護員在他們忙碌時,把媽媽照顧得很好。
讓每位長者、老邁的父母,能過著平靜、溫暖的日子,是身為子女的我們要努力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