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21《農二月‧二十九至三十》
【靜思小語】合於史實、富含人性之善及人文之美,真善美的歷史能流傳後世。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有聲書,由慈濟人文志業廣播內容創作中心提供,更多精彩的廣播節目,歡迎到「大愛網路電台」收聽。
讓未來的人看到過去
三月二十日,文史處主管同仁報告慈濟歷史溯源─《慈濟》雜誌創刊、慈濟功德會成立及竹筒歲月,臺東慈濟志業緣起:王麵、王添丁、黃玉女的故事。上人說,書寫歷史,要與道理會合,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要對準,才能流傳真善美的真實法。
盤點臺東慈濟志業,有很多資深慈濟人已經往生,不過早期的史料都留有他們的名字,上人教同仁要用心找出來。如王添丁校長有很多會員或幕後委員都是學校老師,有不少人後來也成為慈濟委員,早期的月刊會有王校長與會員捐款相關的明細紀錄,可以循此找出當年的史料。
慈濟志業從慈善起步,上人表示慈濟歷史都與人間的苦難相關,同仁們用心收集資料、書寫編輯,就是一部很真實、很珍貴的現代《阿含經》。「佛經是佛陀入滅以後,佛法經過口耳相傳幾百年,才有人整理成文字流傳;直接聽佛說法的人都不在了,無法見證所留下來的故事是真是假,不過只要合理、合法,就要用心學習。佛法的三理四相具足,三理是心理、生理與物理,四相是生住異滅、生老病死與成住壞空,若是用心探究,這都是很深奧的道理。」
人類對地球環境的破壞與污染,使得氣候變化劇烈,災難愈來愈多,災情也愈來愈嚴重;還有人心不平靜,人與人相爭、國與國起戰事,天災人禍都對眾生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上人提到自己每天都看著全球地圖,了解哪一個國家發生什麼事,這些國家有沒有慈濟人,慈濟人是否平安,有沒有啟動賑災,或是鄰近國家的慈濟人能否走得到、救得到受災受苦的人。
「世間有苦難的事情發生了,菩薩會自動去關心,慈濟人都很積極,但是我也很掛念慈濟人的安全,一再叮嚀他們要以安全為第一。雖然我的心靈負擔很重,不過也很感恩,如果沒有這麼多慈濟人的付出,無法達成弘法利生,沒辦法幫助苦難人。因為很感恩全球慈濟人長年來都是如此盡心盡力做慈濟事,所以你們整理文史,一定不能讓歷史漏失,這是為現在負責,也讓未來的人看到過去,才能將菩薩的精神傳續到下一代。」
上人也希望文史處同仁整理歷史資料,還要有教育性,警惕後世的人知道,簡樸過生活,才能讓環境資源永續。「你們要負起傳承史實的責任,也要帶著教育的理念整理文史;文章敘述要合於史實,也要有人文之美,做到真善美。我們這群慈濟菩薩沒有飛天鑽地的神通,但是在這個時代,交通便利、科技發達,訊息傳播很快速、很普遍,已經可以做到許多過去的人做不到的事。」
發達的科技有助於傳法,上人期盼將清淨法水普遍傳入人心,讓人心淨化,回歸最原本的善心善性。「人性本善,只是長久受到外在環境熏染,有的人欲念很深,貪無厭足,擁有很多還要求得更多,這樣的心態其實很貧窮,因為這樣的人永遠都匱乏、永遠不滿足。」
上人指出,「有一缺九」的心態就是人心的缺陷,眾生與佛有同等的智慧,卻難以達到佛陀的圓滿人格,就是因為永遠欠缺、不滿足,為自己貪求許多,捨不得給別人。但是許多慈濟人都是捨己為人,早期有師姊為了護持慈濟建醫院而當清潔工,向雇主領三年工資捐出,這三年等於無薪工作,卻認真努力而無怨無悔。
「自慈濟創立之初,就有不少這樣的人,所以師父一直對你們說,不要忘記早期慈濟人的努力,他們都很質樸,自己的生活不富裕,大多是還過得去而已,卻很捨得付出。所以我們最初在月刊上徵信,連五元、十元的捐款明細也寫出來,感恩、表揚他們的真誠發心。」
每個時刻都讓自己進步
三月二十一日,上人與菲律賓慈濟人談話時,叮嚀師兄師姊負起責任做好傳承。所說的傳承不是把責任傳給別人,自己就放下一切不再過問,而是要把人牽進門來,用心教育,帶著他們走慈濟路、做慈濟事,這都需要時間,才能把人才培養好,所以要一面做事、一面傳承。
「隨著時間,每一個人都要面對生命自然法則。這輩子來人間生活,我們要對父母、對自己說感恩,因為我們用父母所生的身體,走在對的人生方向,還有各行各業的運作、供應,讓我們在人間做好事,成就我們名副其實地走在人間的菩薩道。」
「要尊敬自己,因為我們是菩薩,但是不能驕傲,而是要負起菩薩的責任,就是盡心力幫助苦難眾生。我們要幫助人,就要把自己的身體照顧好,若沒有健康的身體就做不了這麼多事;為了照顧大家,須先照顧好自己。」上人與座中資深師兄師姊共勉,年紀大了,身有病痛是很普遍的,不過大家都有責任照顧好自己,該看醫師就要去就醫,盡力保護好自己。人事已盡,再回頭盤點此生,慈濟四大志業都做到了,就會覺得很有價值。像是海燕風災過後,大家到重災區幫助受災居民,讓他們從絕望中再站起來,光是這一段就很有價值。
上人說,之所以常教大家盤點生命,就是希望慈濟人銘刻此生做慈濟的記憶,將福種播入八識田。「在我們有生之年,還能做事的時候,就不要放棄,把這顆福種養得更成熟。懂佛法、持戒律、修菩薩行,就會警惕自己不做壞事,一心向善。天天自我盤點,失誤偏差的行為已經減少或是沒有了,善的部分還要增加;若還有時間、還有因緣,就要把人帶好,增長善根、增長福報。這輩子把握好,來世就不用擔心。」
上人表示每天的盤點也是自我反省,有過即改,沒有做錯事就安心;昨天的一切已經過去,要把握今天,在當下認真用功,把握機會做好事,不需要為了生命長短患得患失,有做就是賺到;「是日已過」,每一個時刻都是要讓自己進步的時刻,菩薩道上不能休息停頓,若沒有做好事,時間同樣過去;走入人群中與人互動,若能多接引一個人,就又多度一個人,讓人間多一分善的力量。
上人談到,大家都有年紀了,「就像機器用久了會損壞,房子住久也會老舊,世間有形的一切都在成住壞空的自然法則中,我們要把握身體還能利用的時候,不斷累積福與慧。」
感於眾生剛強難度,上人說,這也是佛菩薩不捨眾生,一再倒駕慈航來娑婆世界度眾生的原因。所以自己也不會奢望只要講一遍,大家就能將不好的習氣改過來;眾生習氣難改,必須用心、耐心去度,所以欲成就菩薩,要有大忍辱心。
「在這裏,大家聽經、拜佛,都很虔誠,我們所面對的每一位都是菩薩,然而大家都仍在凡夫地,煩惱未斷,從這裏走出去,又回到滾滾紅塵,就要穿上柔和忍辱衣,自我提醒,用慈濟人的身分做慈濟事,要提起菩薩的大慈悲心、大忍辱心,不要計較。『大慈悲為室』,就是我們所在的空間;『柔和忍辱衣』,就是我們的身分;『諸法空為座』,我們要用佛法對大家說話,教大家把舊仇怨恨都去除,內心只有感恩。」
「這幾天早課以後的『靜思晨語』時間,重播師父過去講《法華經》時,提到佛陀感恩提婆達多。提婆達多時常毀謗、迫害釋迦牟尼佛,佛陀卻說,因為有提婆達多的迫害,所以讓自己提早成佛。外在的環境不好,我們才能夠修忍辱行;如果都在好的環境,你好、他好、我也好,就無法考驗我們的修行功夫。面對不同的眾生,我們不但要去適應,還要能夠把他們改變過來,也就是度眾生,所以我們要感恩眾生成就我們修行。」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