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德仰法師 敬悼一位「無語」良師♫

德仰師父個性內向而沉靜,不僅省話而且幾乎無話,
如此修行者留給後人的風範,便來自於他的身教。

德仰師父個性內向而沉靜,不僅省話而且幾乎無話,如此修行者留給後人的風範,便來自於他的身教。

月刊有聲書

本文提供有聲書,歡迎播放聆聽,期待能給您不一樣的感受,用聽的來讀月刊。本篇由慈濟大學劉怡均校長錄製。

感恩「慈大之聲實習廣播電臺」協助錄製,感謝慈濟大學劉怡均校長、王秀芳臺長大力支持。

靜謐的午後,騷動來自桌旁的手機─靜思精舍德仰師父病逝,並捐贈大體給慈濟大學解剖學科;訊息一則又一則,有長有短。

人生也有短與長,德仰師父享壽八十四,算是長壽;然而證嚴上人教導我們,人生價值不在壽命長短,而是生命的寬度與厚度。

仰師父個性內向而沉靜,不僅省話而且幾乎無話,如此修行者留給後人的風範,便來自於他的身教。

跟隨仰師父從事日常作務,除非必須指導技術,現場只會聽見做事必須發出的音聲,毫無閒話。哪怕眼前事多繁雜,但見他神情專注,有條不紊、耐心十足地動手不動口。這是他的禪定與精進。

晚年遭逢病痛,對於任何人所提供的協助,無論來自師兄弟、居士或是僱請的外籍看護,他都充分表達感謝而且毫無意見。我曾經建議仰師父不妨適時表達自己真正的需求,可是他為了讓人方便做事而不增添麻煩,總是照單全收。這是他的隨緣與善解。

德融師父(右)、德恩師父(左)與德仰師父(中)一九七○年一起出家,於臺北臨濟護國禪寺受具足戒(圖片提供/花蓮本會)。

好學也誨人不倦

前幾年為了蒐集資料撰寫《修‧行‧安‧住:證嚴法師五大長老弟子》這本書,幾次回到精舍,仰師父認識我多年,很清楚記者工作的性質,每當靠近他身邊想和他「聊聊天」,他若不是笑著問我:「你來做什麼?」就是直接拒絕接受訪問。

精舍師父們總是認為自己做的不夠多,還不足以留下文字。當出版時程逼在眼前,可以說,要不是為了多親近仰師父,我應該不會成為他每週以漢文教誦《楞嚴咒》的學生之一。

這是唯一能聽見他主動開口而且殷殷教導的機會,只要待在長者身邊,便能從中觀察一二。

在仰師父的私塾時間,我們三、五人圍坐,仰師父總先帶我們念過兩遍,接著由學生齊聲念誦。《楞嚴咒》的咒語發音特別難,仰師父透露,他年少時在花蓮的慈善院學習《楞嚴咒》,才念到第一頁就想放棄了!

仰師父當時認為的「難」,就和初學者的我一樣,這簡直是「外來語」!國字旁的注音符號不具參考價值,而且漢文發音也不同於閩南語,沒想到仰師父也歷經這樣的過程,而今聽他誦經宛若行雲流水還教學無數。

咒語像一連串的密碼,念錯了就像拿錯鑰匙,在仰師父聽著我們念誦時,耳朵好像築起一道網篩,每一個音聲、音調和斷句落在哪裏,都經過他嚴實的過篩,稍有錯誤,他便要我們停下來再聽他念一次,還鼓勵我們個別發問。

仰師父不是嚴師,臉上不曾有過不耐煩的表情,任何時候都歡迎我們主動要求「再念一次」,他喜歡學生有著好學之心,唯一不得貪多求快。只要學生能按部就班、嚴謹地學習,他總是懷著無比的耐心與包容。

德仰師父少時學習漢文,出家後擅長教導漢文讀經。(攝影/蕭耀華)

心向常住共承擔

前年十一月,上人的大弟子德慈師父的大體在慈濟大學模擬手術課程啟用,那期間,仰師父正在花蓮慈院住院。探望仰師父,得知他一心想著及早出院,我隨口勸他既然住院,何妨將身體調養好一點再回精舍。他正色地告訴我,常住們的工作那麼忙,他豈能一個人在病房裏沒事做,還勞動師兄弟來照顧呢?

仰師父的心思,讓我想起慈師父說過,早年在田裏工作,由於長期缺乏睡眠和營養,當他做到幾乎頭暈中暑而跑回大寮喝水,儘管身體的疲累讓人很想趴下來休息,可是一想到師兄弟還在大太陽底下工作,他怎能獨自安逸?

和大師兄一樣,仰師父心向常住,很想回精舍幫忙做事,這一分堅韌的精神,表現在他積極配合院方的復健。那天,德侔師父特地從精舍衣坊間帶來幾根細長的小布條;仰師父是裁縫師出身,早年常住的衣服幾乎都是他做的,侔師父才會想到可以讓熟悉「布語」的五師兄,藉由編織布條當作手部的復健。

仰師父果真一拿到布條就開始結繩,見仰師父精神不錯,我攤開小小的課誦本,請仰師父再次教導《楞嚴咒》。聽著自己念咒的聲音就像小兒學車,道路是直的,車身卻歪七扭八隨時將要倒下的樣子,仰師父低頭與我同看經本,那浮在耳畔的每一個音聲,都讓我明白這位長者希望我將這把金鑰打好。

俯看仰師父的低頭之姿,我看見他的「重」與我的「輕」─仰師父長年從事縫紉與手工,習慣低頭做事讓他的頸部受力過大,抬頭反而需要奮力。晚年經歷中風與罹癌,接受復健除了鍛鍊四肢肌力,還包括吞嚥功能。如此沉重的身軀,卻依然為常住的生活而承擔著。

儘管隨著眼力、體力的退化,仰師父先是從衣坊間轉至協力工廠幫忙產品包裝;在中風之後,他就著寮房外面走廊的一張木桌,經常坐在那裏剝著印加果或是龍眼乾。身體的病痛從來沒有阻斷他的日常作務,反觀自己的求教之心,我並沒有仰望師長、用心學習,而只將讀經當作方便親近師父的「話題」。輕慢之心令我心生慚愧。

晚年中風,德仰師父依然期許自己天天做事,體力允許就會幫忙剝除印加果厚殼。(攝影/黃筱哲)

德仰師父
  • 一九三九年出生於花蓮
  • 一九七○年圓頂,為證嚴上人第五位出家弟子
  • 與德慈法師、德昭法師、德融法師、德恩法師皆因上人來到慈善院講經而結下師徒緣
  • 具有漢學底子,教導常住誦經
  • 專長縫紉,曾主持精舍「衣坊間」
  • 二○二三年四月六日圓寂,世壽八十四
奉獻到最後一刻

不久,語言治療師出現在病房,她聽見沉默寡言的仰師父正在讀誦,直說這是對病人最好的復健,接著引導仰師父做音階練習。就像在上音樂課,仰師父隨著語言治療師的手勢,仰頭、低頭認真地練習發聲以鍛鍊肌肉。

我在一旁觀察,無論扮演學生或是老師的角色,仰師父從來都是認真而嚴肅的。在圓滿一生的修行之後,仰師父將醫學無解的問題留給了醫學,之前我寫過許多關於慈濟大學解剖學科「無語良師」的故事,仰師父生前也可以說是一位「無語」良師。

在此祝福未來在仰師父身上學習的醫者們能敬謹地學習,相信這也是仰師父殷切的盼望。